海霞:妈妈助我走进《新闻联播》

2009-12-29 04:42
中华家教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海新闻联播普通话

何 楠 春 华

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海霞,曾经主持过《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滚动新闻》和《现在播报》等,现任《新闻联播》播音员。她那秀丽端庄的形象、自然适度的微笑、字正腔圆的播音,已形成了鲜明的主持风格,在观众中赢得了如潮的好评。

回眸自己的成长之路,海霞常常这样说:“母亲是我播音专业的启蒙者,我是在母亲的关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的同行则介绍,海霞是一个勤奋的人,每当直播的红灯亮起,她就会将一切烦恼抛在一边,给观众一张神采奕奕的笑脸,“她的基本功、应变能力和现场掌控能力,使得她完全能够对《新闻联播》的主播工作应付自如。”

丢下玩具听妈妈朗读

海霞出生在郑州一个回族家庭,父亲是外贸系统的干部,母亲马桃红退休前是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爱有加,深受同学们敬爱。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马老师先后获得市模范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省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母亲的一个个荣誉,令海霞仰慕;母亲的勤奋和敬业,为海霞树起了榜样。可以说,是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才有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海霞。

那时,学生们特别喜欢听马老师的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老师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特别精彩。为了朗读好每一篇课文,马老师常常要在家中反复练习。30多年前,说普通话的人本来就很少,所以,对小海霞来说,听妈妈朗读和讲故事就像看戏一样过瘾。

海霞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听妈妈在家里朗读课文的情形:当时,特别爱听收音机的她以为妈妈在开收音机,便迅速跑到妈妈旁边。结果发现妈妈并没有听收音机,而是在读书。让海霞感到惊讶的是,妈妈读书竟然和收音机里的阿姨“讲话”一样。于是,她歪着脑袋,站在妈妈的对面,看妈妈读书时神采飞扬的样子。自那以后,许多次,一听见妈妈朗读,正在玩耍的小海霞就丢下手中的玩具,悄悄来到妈妈身边,静静地听着。那时候,妈妈还常用普通话给海霞和哥哥讲故事,不论是讲小白兔、大灰狼、还是讲孙悟空、猪八戒,都是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常常听得小兄妹俩手舞足蹈,笑得前仰后合。这样耳濡目染,小海霞也渐渐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她开始缠着妈妈教她说普通话和朗读。

然而,小时的海霞,也像许多孩子一样,发音不准,常常将书说成“夫”,将吃饭说成“期涣”。妈妈就耐心地一字一句地纠正,一遍一遍地正音、教读,并根据女儿平时吐字不清的常见现象,归纳出怎样分辨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 h、s h,怎样区别鼻音n和边音l、唇齿音f和舌根音h,怎样分清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等;同时写出例字,让女儿加以分辨。马老师还根据朗读的原理及自己的经验,自编了一首浅显易懂的儿歌教给女儿:“手抱背,挺起胸,两眼向前看,吐字也要清……”

普通话大赛母女俩同入决赛

上幼儿园时,小海霞的普通话水平,在小朋友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了。因此,老师经常让她担任幼儿园大型活动的小主持人,每次接受任务后,她都求助于妈妈——让妈妈在家里指导她排练,或者让妈妈听一听她的普通话准不准,看看她的主持效果好不好。经过妈妈的“导演”,小海霞的主持、表演都非常成功,老师和家长们看过都啧啧称赞。于是,邻居的叔叔阿姨们一见到聪明伶俐的小海霞,总要“刁难”她一番:必须演个小节目,才能“放行”。起初,海霞有点不好意思。妈妈告诉她:“你就当是上台演出,好好表演嘛!”小海霞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再遇到这种情况,她一点儿也不怯场,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站在大人们面前,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甜甜地唱支歌,或者声情并茂地背一首古诗词、讲一个故事。那时,家里也是小海霞的舞台,在幼儿园里学到了新的歌舞、童谣、儿歌,回到家里,她总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在这样一次次锻炼中,马桃红发现,女儿不仅有良好的表演天赋,而且对艺术还有着强烈的兴趣,培养得就更加精心。海霞7岁那年,全省普通话大赛在郑州拉开帷幕。巧的是,在金水区选拔赛上,海家母女作为黄河路第一小学的师生代表,分别跨进参赛者的行列。一路过关斩将,母女俩又同时获得总决赛资格。后来,妈妈为全力辅导海霞,自愿退出了下一轮的比赛,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海霞身上。从选稿、正音到语气停顿、感情表达,妈妈都细致地帮她琢磨、指导她练习。小海霞不负妈妈重望,破关夺隘,艺压群芳,与柯岩的《小红马的遭遇》一路同行。最后,把这大赛一等奖的奖杯抱回了家。

首次参加大型普通话比赛就荣获大奖,对于刚上小学的海霞来说,心里美滋滋的。她真正感受到了普通话朗读的乐趣。从那时起,在海霞幼小的心灵里有了一个朦胧的梦想:我要练好普通话,长大了要像电视台的播音员阿姨那样……

考上大学妈妈仍倾力帮助

受妈妈的影响,海霞从小就注重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学校运动会,海霞总是参加多项目的比赛;学校的大型歌咏比赛,海霞要积极组织全班同学排演;她还是学校里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在正常的学习时间之外,坚持参加戏剧班、声乐班的学习。在妈妈的鼓励与支持下,海霞有过全国青运会“花环操”领舞的经历,还参加过电视剧的拍摄。

高考时,妈妈鼓励她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海霞以专业成绩、文化课考分两个河南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叩开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一个菊花飘香的日子里,她踏上了赴京求学的征程。行前,妈妈一再叮嘱:“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广播学院里,你各个方面并非出类拔萃,尤其是你的嗓音尚有先天性的不足。因此,你还要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学、认认真真练,不然,4年时间转瞬即逝,将来没有真才实学,怎么胜任工作!”海霞牢记妈妈的教导。入学后,她每天很早就起床坚持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终于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假期里,年近半百的妈妈总是仔细阅读海霞的专业课本,然后,母女俩一起探讨、切磋专业技巧。妈妈还多次趁节假日赴京,找到海霞的老师,了解她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征求意见,老师每讲一点,她都用笔记下来,然后及时把老师的意见转告海霞。海霞虚心听取老师和妈妈的意见,在坚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4年的勤学苦练,使海霞每学期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毕业后,海霞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才艺,被中央电视台选用,现在已是《新闻联播》的女主播。

海霞刚进入央视时,播的是《早间新闻》,也是中央电视台开始施行直播的一档新闻。有一段时间,海霞为了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播音速度显得有点快,妈妈一连看了几天之后,便及时指正。海霞虚心听取了妈妈的意见,逐步改进,才掌握了适合广大观众的语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一位电视前辈曾这样评价海霞:“她自身的优秀,包括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勤于苦练的精神,是她起飞的助推器。”

(责编冯梅)

猜你喜欢
小海新闻联播普通话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有意思的生活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