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文化当与国际接轨

2009-12-29 14:35
环球时报 2009-12-29
关键词:礼品瑞士笔者

刘志勤

临近年底,如同往年一样,笔者每天总能收到不少礼品公司发来的短信或是询问电话。内容几乎都是一样:如需送礼,他们可提供任何礼品代供代送服务。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年的礼品种类真是“与时俱进”了,种类不仅繁多,而且常常推陈出新。大概是为了避“贿赂”之嫌,或绕开“贵重礼品”的雷区,连平时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柴米油盐茶”都被包装成各式礼品盒送到各级部门或客户家中。

笔者不由感叹,中国的送礼文化存在千余年,很难用“好”和“坏”来加以评论。但凡事均有个度,越过雷池一步就是犯法犯罪。

瑞士某机构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询问:“哪件事对你个人最重要?”其中有30%的回答:“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回答用什么方法来维护家人和同事的关系时,也有近30%的人回答:用真诚和相互信任。没有一个人提出用“送礼”方式作为重要的手段。这与中国习惯相差很大。适当送礼、请客,人之常情:这是人类正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如不加以约束,形成泛滥,则会引起恶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送礼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尺。经济愈不发达地区,人们对送礼愈加看重;相反经济发达国家,送礼文化相对要简单、简明得多。从这一点也可以说,中国目前虽然经济上有很大发展,人均GDP快到4000美元,但就整体而言还是个欠发达的国家。

我们应当认真反省一下:如何把改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服务水平及可靠的技术支援能力放在心上,而不要在选礼、送礼方面花费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那么我们的社会真的是进步了。笔者在瑞士认识的一个银行老总曾这样说:“礼品好收,人情难还。”他认为,中国的送礼文化变得越来越沉重,成为企业或个人的负担。越是贵重的礼品,越表明送礼者对你的期望和回报要求越高;有的甚至诱使受礼者去做违法之事。“利益攸关方”的相互渗透侵蚀往往是由送礼文化所腌制而成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中“与国际接轨”耳熟能详。但为什么送礼文化一直未能做到与国际接轨呢?笔者认为,目前近乎泛滥的送礼风气久久不能改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说明中国很多人还存在穷人心态。送礼风气反映出人们物质与社会地位的错位。送礼的人想通过礼品证实自己的富有,而受礼人则也想通过其验证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越穷的人,越想通过送礼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说明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仍然没有摆脱利用人际关系来做生意的观念。中国的经济转型还没有进入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轨道。有人不是依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发展本身实力,而是期望借助送礼这样的“有形的手”来左右、支配市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事实会证明,这条道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中国提倡的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遵循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夺取产品附加值(不再是剩余价值),而社会流行的企业送礼文化却依然带有农耕经济社会的特色,这些注定中国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独特而又神奇的过程。▲(作者是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猜你喜欢
礼品瑞士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瑞士镇迷阵
包装礼品等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