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士”杨道敬

2009-12-29 04:41王廷飞
创新时代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斗士亩产豆子

王廷飞

采访杨道敬的时候,总会想到一类人——斗士。

山东人杨道敬身材高大、热情洋溢,隐然有豪客之风,带有鲜明的齐鲁大地烙印。当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还能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备述童年时的梦想,当一个癌症晚期患者还能用极其乐观的心情拓展自己的工作,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许是最合理的解释。杨道敬是个浪漫主义者。

太空大豆和变异植物

“我喜欢各种变异的事物”,杨道敬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他的好多发明都是由这个爱好而起,比如太空系列大豆的栽培方法。杨道敬喜欢种植各种作物,然后对它们的生长过程进行“即时跟踪”,发掘其中的“异类”,再进行特别培育,直到试验成功优质品种。“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初步选种的过程”,杨道敬说。2004年9月27日,杨道敬把经过这样的“初步选种”选出的大豆和小麦两个新品种,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遨游了18天。他希望通过太空诱变突破常规育种的规律,获得大豆和小麦的变异株。“搭载卫星是需要一定费用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失败的,就是种子返回地球后,可能没什么变化”,杨道敬向记者描述着他当时的窘境,“我没钱啊,我是个穷人。但我就是想试试看,就算失败了也不后悔。我带上了全部身家,打算到北京碰碰运气,看看人家能不能给我算便宜点儿。”后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发明协会等部门的支持下,再加上朋友的帮忙,“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搭载费用”,杨道敬的种子终于飞向太空。

卫星返回地面后,杨道敬和他的助手开始了大范围多方法试验,所幸太空诱变真的产生了作用,他们找到了太空大豆新品种。种子是找到了,可是到底哪些区域适宜播种呢?杨道敬再次发挥了大胆的浪漫主义想象,也再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东北沈阳到海南三亚,从山东东营到新疆乌鲁木齐,以这个“大十字”为脉络,他把全国圈为他的“战场”,春夏两季沿线试种太空大豆。经过反复改进,终于培育成功适用范围极广、超高产优质太空大豆新品种。太空系列大豆在单位面积株数、株粒数、粒重都达到了目前最大限度。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根据相关数据,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约为12.54亿亩,平均亩产151.1千克,总产量1.89亿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五个国家大豆种植面积达11.14亿亩,占世界大豆种植面积的91%。其中巴西产量最高,平均亩产186.4千克,阿根廷平均亩产183千克,美国平均亩产149.9千克,中国平均亩产110.2公斤,印度平均亩产70.3千克。杨道敬的太空大豆新品种,春播135天左右,夏播100天左右,亩用种量仅为1千克,大范围大面积试种,平均亩产326.9千克。杨道敬创办了山东菏泽市太空种业有限公司,梦想着有一天,他的“太空种子”可以在全国遍地开花。他的愿望很质朴,“产量确实很高啊,为什么不让大家都来种?”

杨道敬另一项得意之作是“牡丹石榴树”。菏泽牡丹远近闻名,杨道敬就地取材,又想到了新“玩意儿”。经过反复试验,他种植成功牡丹石榴树。这种“怪树”花果同株,兼有观赏和食用价值。花果共生120天,花期150天,花朵绚丽如牡丹绣球,石榴果色有的似白玉,有的黄里透红,有的籽似水晶,有的籽似玛瑙。“你看,这都是我种出来的”,杨道敬得意地说。提起这些东西,杨道敬就会返老还童。他笑嘻嘻地“炫耀”道,“你看这杨树叶,一半绿一半红,我种的。”——这是他的另一项发明,彩色叶片、无飞絮、生长迅速的中华彩叶杨。

给中央领导的几封信

时光追溯到杨道敬的青年时代。1964年,20岁的杨道敬参加工作,当过兵、当过菏泽市科协的干部。他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充满责任感。他针砭时弊,热衷经世之学,他信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无法确知这是杨道敬的天性使然,还是圣人故里多出此类人才。总之,青年时代的杨道敬就怀着这样的理想主义,给中央领导多次“上书”。他写过《农业战线上的一场伟大变革》,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具体建议,提出“社改乡”的设想;他写过《浅谈干部改革制度》阐述我国干部制度的弊端,提出对干部“知识考试、工作考核和民主选举”的建议;这个菏泽市科协的干部甚至还写了《发展乡镇企业振兴我国经济》的文章,对全国的经济走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匹夫”之力究竟会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产生怎样的具体作用,我们无法量化。但是若干年后的2009年11月29日,当超过100万的人涌入“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我们愿意相信,杨道敬那封被中组部、中宣部等领导批复了“很有研究参考价值”的信,具有微澜之意。

杨道敬始终以“斗士”的姿态和方式热爱着这个世界。他的“不务正业”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甚至不见容于某些领导和单位的同龄人。他一度拿不到工资,搞科研也全是自费,所以他总是“很穷”。即便是他注入大量心血的太空大豆,现在也面临一个“种子认证”的问题。不通过“种子认证”,便不能实现产业化,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在我们国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提到这些现实问题,这个身患重病的老人有些落寞。杨道敬发明创造是好手,却显然不是个合格的生意人。这虽和他长期埋头于科研一线有关,但和他本人淳朴到略显木讷的性格也不无关系。1995年,在选种育种方面已颇有心得的杨道敬到农业大学“求教”,要当“白胡子生”,却被对方看中,请他给相关专业学生讲课,讲一场500元。“我不敢讲,更不敢要钱”,校方第一次付给杨道敬报酬,他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推托,“你自己花吧”。他现在希望能把自己的发明尽快推广出去,至少要赚点“看病的钱”,还想知道根据国家政策,是否可能申请到“一些津贴”。

童年回忆

让我们跟随着杨道敬的叙述,把时光推至1952年的秋天。鲁西南广阔的田野上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8岁的杨道敬跟随父母和哥嫂到田里收豆子。他到处跑着找结满荚的大棵豆子,并将长相一样、颜色一致的放在一起,想着来年让它做种子,使田里长满大棵的豆子。休息时,这个8岁的孩子追问大人,“为什么同一块地里的豆子有大棵有小棵?为什么最大的那棵叶子、豆荚的颜色和豆脐的颜色跟其它的豆子都不一样?明年用它做种子还能和今年长的一样好吗?”这些问题让大人目瞪口呆,但细想又不无道理,再加上对这个家中“老幺”的宠爱,于是按照杨道敬的意见选了种子,播种密度也按照他说的办。村里人都不屑地说,“这也太娇惯孩子了”。第二年秋收时,杨道敬家的豆子比全村所有人家的豆子长的都好,较稀的地方增产20%,最稀的地方增长30%以上,村里好多人都去他家换豆种。

60多岁的杨道敬回忆童年往事,似乎就是昨天发生。“不按我说的办我就哭啊,一哭大人就没办法了。”

我们不得不叹服一个8岁孩童的耐心和想象力。第二年秋收时节,杨道敬还在惦记着豆子。他看到在自己“指导”下种植的优质大豆,又有了新的问题,“为什么种的最稀的地方产量高?到底稀到什么程度最好?为什么同一棵豆子做种子,长出的新豆子也不一样呢?”他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试种,但效果和上一年差不多。1955年合作社成立,社长和全体社员不会向家长一样纵容他的异想天开。小道敬的大豆试验中止。直到半个世纪后,优质高产的太空大豆让他梦想成真,他真培育成功儿时向往的分枝多、结荚多、每个荚豆粒多的“大棵豆子”。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天赋,杨道敬注定要和这些植物结缘。

杨道敬是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也为了自己的特立独行四处碰壁,他却始终不曾丧失“斗争”的勇气和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是幸运的,他因为坚持,而总是能最终实现理想。他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癌症”,他一直坚信自己可以击败敌人,继续培育更多新品种植物并推广开来。我们希望他这次还会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斗士亩产豆子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夹豆子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我和小豆子
高福:抗击致命病毒的斗士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何日报怨仇,手刃贼人头”——记抗日斗士、诗人李雪舟
“女勇士”:反封建的斗士——女性主义视域下重读汤亭亭的《女勇士》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