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冲击下的策略与措施

2009-12-31 07:24
审计与理财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体服务业

陈 枫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企业发展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可行经济政策,把金融风暴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和民众的切身利益减少到最低限度。具体策略可分为对外与对内两个方面:

1.与对外的策略:和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协调与合作,参与各种救援计划,共同应对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实施温家宝总理就上合组织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出的继续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国际道路运输和成员国的毗邻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等开展合作);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化,互联互通;加快与联合国亚太经合会、欧亚经济共同体、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在“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会”建立后捐赠启动资金的四点建议,支撑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对内的策略: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 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在这场金融危机扩散中应认真处理好三大关系: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以增强企业经济发展的活力,防止造成资产的泡沫化和经济发展中消费不足的问题。

首先,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

其次,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出本地,将腾出的空间作业态转换,重点发展金融、通信和设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此刻,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眼下正在探索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也称“2.5产业”,介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包括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等;它既是服务业,又和实体生产性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再次,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第一,虽然我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鉴于我国特殊国情,我们也许无法解决政府对大型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问题,但一定要继续加强国有金融机构运作的透明化程度,切实防止金融机构的过激行为,如过度放宽信贷标准和涉水国际投机活动等。

第二,金融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它能够发挥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功能,也能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监管能力的范围之内适时推出,切莫使其沦为投机客兴风作浪的工具。

第三,货币政策要兼顾资产价格波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往往为了稳定预期而表示坚决执行某项政策,如反通胀等,但是货币政策的“偏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股市和房市价格的剧烈波动。上世纪末的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都是资产价格泡沫急剧破裂惹的祸。因此,货币政策应兼顾资产价格波动,政府更要多管齐下消除不稳定产生的制度根源。

(作者单位:国际金镭酒店管理公司)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体服务业
实体钱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