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茶人

2009-12-31 09:43
普洱 2009年3期
关键词:勐海王霞茶厂

黄 雁

“地震”、“跳水”、“崩盘”、“挤泡沫”、“寒冰期”……对于近两年普洱茶市场状况的描述,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这些颇具视听冲击力的措辞。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普洱茶热浪高涨时全国各茶叶市场、茶庄茶楼乃至偏远茶山前的车马喧嚣到今天的沉寂冷清门可罗雀,普洱茶市场的潮涨潮落无异于一场海啸。有资料表明,其间所蒸发资金340多亿,倒闭大小茶厂、茶庄上千家。市场这支翻云覆雨的手,无情的抹去了普洱茶曾经炫目炽烈的艳阳天,使这个在极短的时间内曾让人们趋之若鹜的产业进入了冰冻三尺的严寒季节。

2008年初春,记者分别走访了普洱市的几家茶企业及驻守在普洱市茶源广场内的茶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尽管普洱茶市依旧冷寂,但仍不乏那些敢于傲霜斗雪的厂商,为求生存和发展,他们正以自己的毅力、胆识和谋略,顽强地接受着市场的洗礼。

“我为普洱”品王霞

走进王霞茶庄,四个大字扑入眼帘:“我为普洱”。看着如此醒目的豪言壮语,我不禁暗自揣摩,通常,“为”作两层意解:为了、作为(是)。同往的朋友中有人感叹道:“好个王霞,如此自诩,也不怕扎人眼球。”直到后来我们才明白,其实不管是“为了普洱”还是“作为(是)普洱”,对于王霞来说都毫不为过。

出身于茶叶世家的王霞,注定了一生都将与普洱茶结缘。中学毕业,她原本是个能歌善舞的女孩,被西双版纳州歌舞团选中。一心想成为刀美兰似的金孔雀,杨丽坤似的阿诗玛的她,最终却听从了父亲的安排。王霞的父亲是原国营勐海茶厂的供销科长,在他的眼中,唱歌跳舞绝没有做茶来得实在,因为茶是祖先留给这块土地上的儿孙们最为坚实的依靠。父亲要遵循古训,安排儿女的人生。从此,勐海茶厂多了一位小女工,她将自己的梦想深埋心底,踏上了父亲为她选择的茶叶之路。

在勐海茶厂的十多个春秋里,王霞与普洱茶朝夕相处,如影随形。她从醇厚的茶香中感受着光阴荏苒的韵味,从柔韧的叶芽间触摸着大地深处的脉动。年复一年,普洱茶用它无穷的魅力征服了王霞。为了普洱,她放弃了曾经美丽的梦想;为了普洱,她付出了脚踏实地的努力:从普工到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质检科长、生产技术部主任再到高级评茶师、质量总监。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她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是王霞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年勐海茶厂改制,铁饭碗被打破,厂长辞职,王霞下海。

下海后的王霞与人合伙开了家普洱茶厂,三年后她便干了一件震惊茶界的奇事。2002年,“广州茶叶博览交易会暨第二届(秋季)优质茶评比大赛”在广东举行。那时仅被列为黑茶类的普洱茶在铁观音的地盘广州并没有多大的名气,对普洱茶一往情深的王霞以一款精心制作的宫廷普洱茶一举夺得“茶王”称号,100克的茶样竟以16.8万元的天价竞拍成功。消息传到云南,曾在思茅任过地委书记的张宝三先生赋诗感叹:

黄金昂贵不如茶,欲知奥秘问王霞。

二两卖得十六万,应是天下第一家。

2002年,普洱茶还尚未形成较大市场,王霞的普洱茶价竟然价比黄金,问及其间奥秘,王霞坦言道:“只想为普洱茶讨个说法!竞拍是在公平透明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大红袍、铁观音、普洱茶都被定为“茶王”,得王者便可进行拍卖,起拍价8.6万,最后我们的宫廷普洱到了16.8万,那是各参赛茶企的老总们你一万我一万作为本次大赛的代表作硬推上去的,绝没有‘托,更不是‘炒!”

在我们今天看来,16万的天价似乎有缺乏理性之嫌,但无可否认的是,那次大赛中的这一惊人之举倡导了第一次普洱茶热的到来。

如果说“为了普洱”,王霞以初生牛犊之势在普洱茶届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那么两年之后,王霞又以自己过人的胆识对“我为普洱”作出了另一种诠释。

2004年的一天,王霞来到市工商局,面对工作人员,她从容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我要注册王霞茶业有限公司”。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工商局的干部询问道。

“我要用自己的名字为自己的产品担保!”王霞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于是,在云南普洱市,第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企业诞生了。一个将自己的名誉与自己的产品联系在一起的人,必将视品牌质量如同性命。“我是作质检的人,这一行是我的事业。”王霞,这位原勐海茶厂的质检总监从自己建厂开始,便将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品牌的灵魂,并让这一信念深嵌于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的心间。经她打造的产品,质量稳定,深受市场的欢迎,在广州市场上“喝王霞,藏大益”一时蔚然成风。就在2007年中国首届广州茶叶购物节拍卖会上,王霞的紫娟茶砖,在普洱茶市低迷的大势下来了个逆水行舟,再夺“茶王”称号,并被一位法国茶友以26万的高价拍走。

袁明德: 淡定如水,从容如茶

普洱市江城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是江城县的绿色支柱产业,公司始建立于1987年9月,现拥有茶园20000亩,年生产茶叶3000吨,是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有15个生产队组和11个加工车间,职工4858人。“牛洛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7年6月公司被认定为第三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12月通过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认证; 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第二批全国扶贫龙头企业称号,2008年11月通过了云南品牌YC认证。

牛洛河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明德是个貌不惊人但却不同凡响的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便创新公司创业模式获得成功,云南省委曾以(1993)1号文件向全省宣传推广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三结合一体化”经验,自此掀起了“公司+基地+农户”开垦土地经济的热潮,开创了异地集中扶贫开发的路子。袁明德带领的企业先后被县、市、省命名为“文明单位”,被授予省“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称号、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表彰。

在青山环抱的厂部见到袁明德时,他正忙于抽检当日进厂的春茶,泛着清香的茶样一溜地排在他的面前。看见我们,他的脸上漾开了朴实的笑容,忙忙地用雪白的毛巾擦拭着双手后将我们迎进他俭朴的办公室,一番笑说间袁明德为我们泡好了茶。

正式的采访是从眼前之茶开始的。我看杯中茶汤碧绿通透,忙端起轻呷一口,直觉满口溢香。

“ 这是今年的春茶,烘青的。”没等我问,袁明德已经开口。“这两年普洱茶市场不好,但绿茶还不错!”

“听说去前年你的绿茶卖得很好?那时大家都忙着生产普洱茶,你怎么想到要去生产绿茶?”

“我对市场的心态一直都很平稳,在07年的3月20日至5月20日两个月间,单做普洱茶就净赚了8百万元。到了6月我一看市场不对了,价格混乱,假原料入侵,这是极不正常的,便马上生产绿茶。”

听着袁明德轻松的介绍,我不由得心生敬意,这位老总有着很敏锐的市场眼光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麾下的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拥有绿茶、CTC红碎茶、普洱茶三条生产线。并在普洱茶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想到了要创新绿茶品牌,优化加工设备。

见我感慨不已袁明德淡淡一笑说“我没有你说的那么神,我不过是见子打子而已!在江城茶是支柱产业,要支撑一个产业普洱茶、红茶、绿茶都有优势。前几年市场好我们就做普洱茶,是市场指导我们生产。原来我们的红碎茶、功夫红茶出口8百多吨,但去年金融危机加之受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产量减少了一半。”

科学地分析了去年的产销情况后,袁明德说,迄今为止他们一直在做市场调节,今年虽然产量减少但由于品质提高,远销青岛、北京、济南等地的茶价格不错,于是他们不以产地的低价格来销售。采取这样的措施后企业基本持平。“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你能做到不亏那就是赢!能生存就是胜利!赚钱嘛,得等市场慢慢复苏。”

谈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时,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们的这个产业处于中缅老三国交界之地,在我的背后还有江城县五乡两镇成千上万靠茶吃饭的老百姓。每天从厂里拉出几车茶老百姓都看着呢!保一方稳定我们责无旁贷,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稳住老百姓,好在由于我们平时沟通得好,茶价好时也没有人偷卖,现在茶价不好我们随行就市给予补贴,保护价不变。企业亏一点不要紧,等赚了钱再来弥补,赢利时的固定资产在那摆着,有什么好慌的?我到全国转了一圈,我觉得茶产业比其他产业好多了,我们一斤茶才亏三四块钱,‘高台跳水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关键是要树立起信心。市场经济是有规律的,政策和关注能给的只能是机遇,打铁还得本身硬,企业只要有防范意识、只要有毅力、只要团结一心定能度过难关!”

说着聊着,一杯杯回味无穷的早春茶泛着挥之不去的芳香不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细细的品味着,用心地掂量着,不时又被眼前那张朴实的笑脸感动着,临别之际,我和同伴们竟然异口同声地齐赞道:好水!好茶!

猜你喜欢
勐海王霞茶厂
华侨茶厂换新颜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教会孩子做选择题
勐海“南国春城”与茶
勐海甘蔗温水脱毒种苗试验研究
打造“勐海茶”品牌 做强普洱茶产业
——“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莲都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