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分析

2009-12-31 09:42谢朝阳郑春梅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20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人民币升值

谢朝阳 郑春梅

摘要:升值主要通过贸易和国际投资两种渠道作用于产业。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加快产业升级可避免升值对出口的不利,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可实现全球化生产布局。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比较特殊,人民币升值主要会对内资高技术企业不利,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发展,同时注意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高技术产业;日本经验;内资高技术企业

中图分类号:F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01-03

人民币自汇改以来持续升值,给中国外向型经济部门带来了深刻影响。目前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研究很多,但具体到中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尤其针对高技术产业的分析就更少。高技术产业承载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任,人民币升值对这一产业究竟产生了怎样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共分四部分:一是升值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生机制;二是日元升值对其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与启示;三是对人民币升值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实际效果分析;四是结论。

一、本币升值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

汇率波动对一国某一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和国际投资渠道来实现。汇率变化会对高技术企业的进出口价格以及外贸绩效发生作用,导致利润水平的变化。汇率还会改变企业的海外投资成本从而引导国际投资规模和方向,也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和替代,这无疑也将影响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汇率传导理论的研究表明,汇率变化不会引起进出价格同比例变化,不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对汇率的反应程度是有差别的(Manuchehr Irandoust,1999)。面对汇率变化,那些差异程度越大、替代性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的产品,国外出口商维持利润加成的能力越强。高技术产品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性,所以出口企业成本加成定价能力强,汇率波动对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进出口影响很有限。

汇率波动会影响跨国企业的利润率和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间接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包括FDI和对外投资)的结构和流向。汇率波动对FDI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对生产成本(Cushman,1985)及财富效应(Blonignen,1997)两种渠道来影响。Cushman发现,当预期外国货币升值,会降低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从而刺激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东道国。Blonigen认为,外国货币升值使得外国投资者比本国投资者愿意提供更高的投标价格。因为外国投资者可以进入和本国市场相分割的外国市场,而本国投资者则因贬值而不能进入外国市场。将分析扩展到升值情况也不难推断,在相对成本效应作用下,接受FDI的国家货币升值使得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生产成本上升,相应地降低了出口导向型外国投资者的利润,而导致FDI流入的减少。另一方面,升值的财富效应会导致外国投资者放弃投标,FDI同样也会养活。需要补充的是,本币升值将降低海外生产的相对成本,促进本国产业海外扩张。

综合来看,本币升值对高技术产业的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小,对进口则相对有利。升值对产业内吸引FDI可能不利,但能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具体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则无法仅从理论上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需要作实证分析。

二、日元升值对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与启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十分重视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日本在科技立国战略的推动下,高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其规模与水平超过了西欧各国。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日元总体保持了近20年的升值趋势,升值和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存。揭示日元升值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对理解当前我国的问题非常有意义。

(一)日元升值对日本高技术产业进出口的影响有限

就日元汇率升值的历史来看,其升值不论是幅度还是时间上的跨度都是世界罕见。具体而言,日元升值较大的时期是1978年、1985年以及90年代中期。图1显示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日元汇率情况:

日元升值期间(取1990年到199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所增加,从15%左右增加到16%。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在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在日元波动期间基本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在30%左右。从日元升值历史来看,每一阶段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七八十年代,高技术产业处于发展时期,9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其升值减少的进出口数量对日本高技术产业整体影响很有限。

考察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历史有助于理解升值未对产业出口造成负面作用的原因。在考察期内,日本的出口贸易走向高端化。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制造业产品构成其出口产品的绝对主体。许多产品包括汽车和电子产品向高端延伸,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使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汇率变化影响。日元升值幅度较大时期,日本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对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其成本加成利润以维持其出口额。而且日本出口对象国经济持续景气,日元升值没有造成其出口额太大的减少。

进口方面,根据罗忠洲(2005)的测算,日元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短期和长期分别为0.60和0.75。日本国内资源十分贫乏,其进口产品多为由美元标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从汇率波动对日本进口价格的影响来看,日元每次升值都会导致进口价格的大幅下降。所以日本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进口昂贵的大型设备,通过这些进口设备的技术外溢效应,亦可以间接促进产业的优化,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日元升值加速了日本高技术企业海外投资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没有积极去吸引对日本国内的直接外资。日本对外国在国内的直接投资存在很大戒心,同时在政策上也对外资进入本国进行严格限制。这种政策上的限制到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国时才有所改善。然而,实际情况是外资进入日本的速度依然非常缓慢,外资企业销售额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从1964年的1.3%上升到1975年的1.9%。外国资本在日本经济中的份额如此之小,不论汇率怎样波动,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况且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外国企业也不会增加对日本国内的直接投资。由此,我们在分析日元升值对FDI的影响时,主要考虑汇率波动对日本对外的投资。

按罗忠洲(2005)计算,日本机电、机械、化学、纤维等行业进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明显,对外直接投资的汇率弹性为1.5~2.9。这说明日元升值的确促进了高技术相关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1985年的“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开始趋势性升值,为避免不利影响,日本开始组建地区性生产网络,以低投资成本,对东亚各国进行FDI,设立子公司组织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和分工。其中,总部设在日本的国内公司组织研发,之后将附加值高的高科技零件输往亚洲各地区子公司,在当地装配成制成品,向日本和其他发达的西方国家出口。

(三)日本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规避升值影响的经验

日元升值没有对日本高技术产业造成太大冲击的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化。短期内,世界经济的繁荣抵消了日元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轻松应对日元的急速升值冲击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日本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化;二是在日元升值过程中,日本的企业和政府努力推动产业的升级,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外,日本高技术产业又能很恰当地利用日元升值的机遇,通过海外投资实现全球范围的生产最优化布局,奠定了未来的竞争力基础。

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如果中国的企业不抓紧时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人民币的升值将破坏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为国内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争取时间;其次,政府应借鉴日本产业政策经验,积极引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成熟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应主动对外投资,转移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迈出全球性生产的步伐。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影响的实际效果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以来,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在增加,2006年达到41%,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进口增速在提高,2006年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39%。这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总量的持续增长,但是人民币升值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并不能清楚的体现。下面再具体到产业内各行业来做详细分析。

表1反映了产业内部贸易增长情况。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出口规模最大,占高技术产品全部出口的比重接近4/5。2006年进出口量均在增加,与2005年相比,2006年出口增长下降了3.02%,进口增长也下降了1.8%。占进口比重1/2的电子技术进出口绝对量虽然增加但逆差额也在变大,出口增长率比2005年下降20%,幅度远大于进口增长降幅。除此以外,光电技术与2005年相比出口呈现负增长,下降了90.5%,进口增长上升了14%。生命科学技术与2005年相比进口增长要比出口增长速度慢。虽然从总体上看,升值使产业出口增速下降而进口速度提高了,但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电子技术领域出现了出口增速提高而进口增速相对稳定的情况。航空航天技术和材料技术领域几乎看不到升值的影响,出口和进口同时出现了加速趋势。

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内各技术领域内进出口的差异化现象恰恰反映了各类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特征。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较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所以升值会给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而进口随升值的扩大与理论相符。一些产业的特殊性则说明它们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行业处于上升周期。

(二)人民币对我国高技术产业FDI流入的影响

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来源可从多个角度划分,为分析方便以下从注册类型关系和地区两个方面对比分析。

2004年利用外资的总额是5170亿元,占高技术产业总资金来源的13.6%。2005年利用外资的总额是5301亿元,占高技术产业总资金来源的23.2%。2004到2005年的高技术产业资金来源中内资、港澳台商的资金减少,而其他外资和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额增加,外商投资(港澳台除外)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高达67.3%。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于高技术产业的总数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三)高技术产业在人民币升值前后的发展情况对比

分析了以上两个方面,再从高技术产业2005~2006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来看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上述指标均呈增长趋势,产值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7629亿元,收入增加了7663亿元,利润增加了354亿元。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影响到高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认为升值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没有影响甚至有利。因为数据仅取到两年,无法反映最近的新变化,再者汇率作用发挥有时是滞后的。对此,需要从产业内更微观的角度予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两个特征事实:一是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06年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7.3%;二是高技术产业中外资占据主体地位,2006年我国内资企业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额不足外资企业出口的1/7。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大多不属于中国企业,在世界高新技术的产业链上,我国仍然处于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仍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受影响有限,他们可以通过公司内转移价格规避汇率风险,而升值必然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廉价出口模式提出挑战。

四、结论

理论上看,升值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难以确定,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日本经历了日元长期升值和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存的过程,推动产业升级使日本克服了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企业不失时机地利用升值实现相对劣势生产环节的海外转移,为维持长期的竞争力打下了基础。从人民币升值的产业效果看,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不明显,主要是贸易和FDI变化的综合效果不确定,但是出现了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的迹象。长期分析,随着升值幅度的提高,对高技术产业的负面冲击将会显现,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以外资和从事加工贸易为主,升值会对内资高技术企业出口不利,对FDI流入量可能会有影响,升值会带来进口技术设备成本降低和海外投资成本下降,这对内资企业优化企业生产结构非常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现状与当年的日本有很大不同。日本本土企业是高技术产业的绝对主体,日本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专利,产品附加值很高,其应对升值的能力就强。在日元升值过快时,日本企业主动淘汰本土的缺乏优势的产业低端环节并转移到东亚地区,这样的前提是日本企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当时的日本相差很远,内资比重小、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外资主导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内资企业与外资相对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人民币升值面前,两类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内资企业汇率转嫁能力弱,出口会受较重打击,加之跨国公司垄断技术,内资企业也很难利用升值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因缺乏垄断优势大规模海外扩张的条件尚未成熟,所以无法像日本企业那样把升值变成了发展的良机。

从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事实可以看出,内资关系着产业安全,只有内资高技术企业壮大后才会有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因此,应把人民币升值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关注点放在内资企业上,前面的分析表明升值总体对内资企业不利。建议政策从两方面加以应对:一是产业政策调整,主要是倾向于鼓励内资高技术企业发展,对那些以加工贸易为主业的外资“高技术企业”降低优惠力度;二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政策调节上,注意把握节奏和速度,避免在短期大幅升值,超过内资高技术企业的承受能力以致对它们造成破坏性影响。

参考文献

[1]Manucher Irandoust.The Response of Trade Price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J]. Open Economies Review,1999,(10).

[2]Cushman,D.O..Real Exchange Rate Risk,Expectation,and the Level of Direct Investment[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32).

[3]Blonigen,B.A.Firm-Specific Assets and the Link Between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3).

[4]罗忠洲.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资助项目(基金编号:SM200910009006),北方工业大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谢朝阳(1977-),男,河南许昌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郑春梅(1963-),女,山西黎城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国际经济博弈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