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枯萎的原因

2009-12-31 01:43张爱华
关键词:纺织品劳动力竞争力

张爱华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连续8个月增速下降。很多人很自然的把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本文从我国近年来的劳动力要素优势的逐渐丧失、能源原材料的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缺乏等方面结合相关数据并建立适当模型进行定量的深入分析,探求中国制造业出口萎缩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出口萎缩比较优势人民币升值竞争优势

1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还是比较低的,但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对世界各国劳动力成本的调查中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沿海地区的20倍。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的绝对值要高于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而且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他们,这说明我国一再强调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从中国制造业出口统计模型可以看出,实际有效汇率、外国收入对我国制造业商品出口的解释力较强。回归方程式的拟和优度达到90%以上,各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残差值均在5%水平上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和异方差,这说明回归结果的可靠性较强。总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汇率每贬值1%,我国制造业商品出口将增加0.71%,国外收入增加1%,出口额增加0.70%。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普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几乎等同于国外需求变动的影响。纺织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0%,加上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

2竞争优势的缺乏

我国以制造业和机电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正面临着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挑战。同时,我国制造业缺乏竞争优势。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世界市场更倾向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导致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逐年下降。下面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两项指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2.1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市场上,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判断。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MS=Xe/We(1)

(1)式中:MS表示一国某类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占有率:X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从1980年至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占世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4.62%,居世界第9位,到1995年跃升至第一位,占12.34%,再到2005年达到24.13%。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来看,已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说明我国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第一大国的地位日趋突出。

2.2贸易竞争力指数(Tc)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衡量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是产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和之比,该指数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其变化范围在一1和1之间,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

从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地区)的纺织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可见,我国纺织品的贸易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从1980年的0.44降到1998年的最低点0.07,后又有所回升,这主要是由于在此期间内,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较大,我国的服装出口中有大约40%以上是来料加工,一般贸易只有50%强,从而拉动纺织品的进口增加。其中纺织品贸易竞争力较强的是韩国,竞争力指数一直在0.5以上。

对我国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比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却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低端,竞争优势不强,竞争方式也主要通过价格手段,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我国制造业SWOT分析

我国制造业既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纺织品配额取消、特保措施、反倾销、出口退税的减少以及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崛起等新形势,同时还具有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低等特点。这些相互缠绕的因素对我国制造业造成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SWOT分析,扬长避短,探寻适合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路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因素。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一系列特殊资源而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它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企业竞争力体现为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是一项产品或服务由于其特殊性或价格,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占有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因此,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4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萎缩的自身深层次原因有很多,金融危机只是激化了这一矛盾,使其提前爆发出来而已。可以说没有金融危机,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也将逐步萎缩下去。我国的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宏观政策调控,自身瓶颈等诸多因素限制下,企业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趋弱,为尽快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4.1合理调整区域发展,适当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到中西部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沿海地区要低很多,促进劳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转移,不仅可以继续维持我国要素的比较优势,而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4.2灵活实施汇率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势必利用汇率政策保护其内国产业,中国政府也应灵活应对,尽可能放缓人民币升值幅度,减轻汇率变动对企业的负担。同时,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的增值税改革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会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3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加大设计研发力度,从技术和设计两方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用装备水平的提升带动产品品种质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培育自有品牌,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行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产业升级。逐渐使出口的制造业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再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质的“飞跃”。

出口增速的回落并不如我们想像的可怕,危中包含着机,国家宏观政策的滞后和企业自身素质的不足一方面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增长一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下的发展机会。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我国制造业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努力在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抢占制高点,进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由量变到质疑。

猜你喜欢
纺织品劳动力竞争力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日本竞争力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