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监为海洋石油开发事业保驾护航

2010-01-01 00:08撰文李明春
海洋世界 2010年7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中国海溢油

撰文/李明春

中国海监为海洋石油开发事业保驾护航

撰文/李明春

到 5月20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探平台爆炸漏油事故刚好满月。事故导致的原油大量泄漏,已造成众多野生生物死亡,并威胁到海岸地区渔民的生计。目前,溢油污染仍未得到全面控制。此次重大溢油事故也为我国的海洋石油开发事业敲响了警钟。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正不断提升和加强海上溢油的监视和监测能力,并由中国海监总队负责承担起海洋溢油事故监管的重任。

我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2000年,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已突破2000万吨大关,2002年12月31日,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进行试运行,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海洋石油生产国。2006年,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响应执行程序》,对应急响应划分了三个级别:对海上溢油已确定为海上油田,溢油量在100吨以上或溢油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溢油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作为一级应急响应标准,启动《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由重大海上溢油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海上溢油量在10~100吨或溢油面积100~200平方千米或溢油点离敏感区15千米以内,溢油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作为二级应急响应的标准,由中国海监总队负责;溢油量小于10吨或溢油面积小于100平方千米的,作为三级应急响应标准,由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负责。

随着近几年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不断扩大,中国海监总队在履行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通过这几年不断提高海上溢油监测技术和溢油检验鉴定技术等,2009年基本上实现了近岸全海域溢油事故发现和溢油鉴定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了溢油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彻底实现了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巨大提升。自2007年溢油卫星遥感监测工作启动以来,中国海监的海上溢油监视监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过去,中国海监对于海上有没有溢油、发生了多少溢油事故是没有把握的,现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与飞机、船舶监测结合起来,已经可以基本掌握了我国海上溢油情况。

中国海监在提高海上溢油监视监测能力的同时,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了解,2005年中国海监各海区溢油检验鉴定中心相继成立,中国海监溢油检验鉴定执法业务运行系统自2007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油指纹库,2009年还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个用于溢油快速鉴别的数字化业务系统。该系统经专家鉴定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当海上溢油事故发生后,中国海监可以利用油指纹库和快速鉴别系统,在完成事故油样分析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对可疑溢油源快速排查,迅速缩小调查范围,为尽快确定溢油源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2010年中国海监总队还重点加强了对渤海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监测。渤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最大,港口和船舶密集,是我国海上溢油事故最容易发生的海域,其海上石油平台输油管线分布密度之大导致该海域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大。因此,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渤海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定期巡航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渤海定期巡航制度,以减少渤海溢油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中国海溢油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基于Petri网的深远海溢油回收作业风险演化分析
海底输油管道溢油输移扩散特性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成品油罐车 装油溢油原因及预防措施
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重力勘探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海上油田石油勘探的主要问题分析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
海监工作快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