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芜蚌产业圈的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

2010-01-06 10:11黄少鹏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安徽新能源

郑 涛,黄少鹏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 233041)

基于合芜蚌产业圈的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

郑 涛,黄少鹏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 233041)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将是安徽发展战略的新方向。“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启动为合芜蚌产业圈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机遇。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三市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虚拟产业园区,从而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产业园区;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面对能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我国也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内汽车巨头积极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安徽汽车企业在该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重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相继成立,势必会对安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造成压力。面对竞争压力,合芜蚌三市有必要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以此来增强安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1]。

1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安徽汽车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自主品牌优势,在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汽车产业更是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支柱产业。2008年,全省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产量列全国第7位。现已建成合肥市和芜湖市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汽车工业出口额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优势: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研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起步比较早;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能力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这些为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在众多企业中,合肥江淮汽车集团和芜湖奇瑞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民用化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1.1 江淮汽车集团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新能源汽车成为江汽集团的目标。鉴于客车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江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选择以客车作为主要突破口。2003年,江淮旗下的安凯客车进行了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产品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燃料电池客车等新能源客车,不断积累产品技术和开拓市场空间。在独有的产品开发理念指导下,2007年江汽集团公司采用“产学研客”联合的发展模式,走联合设计之路,在轻卡平台上改装成上海电力公司所需的电力维护工程车,该车的动力性和加速性均高于同类燃油车水平。集团技术中心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能源补贴的出台,合肥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试点城市,并获得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这必将为江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奇瑞汽车集团推动新能源技术民用化

奇瑞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它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不断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技术民用化前进的步伐。新能源汽车是奇瑞“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理念的充分体现。企业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直接运用于新能源量产车型,切实实现新能源技术环保、安全、实用的特点。2007年,奇瑞率先完成混合动力BSG、ISG技术的开发,并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顺利运营,成为国内混合动力车最早投入运营的企业。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基础上,已通过“横纵战略”贯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等产业链上下游,并将这些核心技术在精品微车、精品家轿、MPV和SUV等各车型进行了成熟应用,为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打下坚实基础。奇瑞的新能源车型在技术上实现了国际领先,并且产业化很成功,功能满足实用需求,价格满足消费能力,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民用化,对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潮流将产生拉动作用。

1.3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综合竞争力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地方政策的完备程度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强弱。安徽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优势:一方面政府制订了完备的产业扶持政策,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研发优势也很明显,合芜蚌产业圈区域内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一大批高层次的大学和科研单位。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产业发展。据2009年安邦咨询《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及长春市环境分析》的综合评价,安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区域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仅列上海之后。这表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很强实力和竞争力,在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中,完全有能力挑战过去的市场格局,获得未来的优势地位[2]。

表1 国内新能源汽车区域发展竞争力排名

2 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国内各地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视为地区产业的未来支柱,纷纷给予政策倾斜。完备的配套政策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安徽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汽车产业将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汽车电子技术研发中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出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实现产品技术升级。

2.1 组建新能源汽车集团

根据《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省政府将积极支持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集团”,加快新能源汽车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在这个框架内,各企业科技、人才等进行优势互补,整合现有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联盟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有效配置资源,上下游企业相互协助,发挥各自优势,有统筹的实现技术攻关,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产业链上的各个零配件企业避免了分散式的发展,依靠本地区的龙头企业,加强部门合作,进行有计划的开发。

2.2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和销售的扶持力度

《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各个城市中的使用,今后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一律购买省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实行登记管理,减免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税费。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同时扶持关键部件降低成本、尽快产业化。这些举措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培育特点,通过减免税费和资金支持等有效手段,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增加社会需求量,提高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将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表2 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培育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是支撑,人才是根本。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人才,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创新活动。企业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创新的科技成果构成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支撑,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培养、引进高水平研究开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充分积蓄发展后劲。合芜蚌三市聚集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政府应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人才保障战略,将人才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要聚集中国人才,还要聚集海外人才,将安徽建成汽车人才集聚的高地。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安徽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的构建

新能源汽车开辟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引入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规则。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当今国内外汽车业中发展壮大,必须选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模式。“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启动为合芜蚌产业圈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难得机遇,三市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产业链条和产业园区,从而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模式

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负责从接纳订单、组织生产、质量检测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协调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垂直关联。一家供货商不可能具备整车生产企业需要的全部零部件,因此,汽车生产企业与一批数量较多、类别不同的零部件供货商保持相对固定的业务联系,以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同时基于降低商业谈判成本和信息物流成本的考虑,汽车生产企业也会保持长期的供货商。这样企业之间很容易相互了解,很多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都建有零部件生产企业重要信息的数据库,以利于企业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

安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不仅要加大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而且应该将合芜蚌三市的产业进行整合,使其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应该建立在分工协作和市场调节基础上,形成企业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使产业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在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依赖;前后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的关系依靠市场来调节;产业链结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发展成相对独立的行业[3]。

图1 关联型网络图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由整车生产及其外围产业——配件、市场、服务等组成产业群体,建立以分工协作和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综合性生产系统。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合芜蚌这一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链条以江汽、奇瑞为中心,涉及周边城市和乡镇,围绕整车生产带动数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汽配园区企业以规模化和专业化为优势,工资水平、管理成本等普遍较低,汽车集团通过与这些企业合作,可以获得价格较低的半成品,同时还可以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降低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汽车企业通过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的合作,可以及时组织生产。不同的企业通过产业链成员的流动性或成员之间的联系交织起来,共同构成了产业链条内的分工与协作。

安徽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开发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布局,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基础。关键部件的产业化、基础原材料的国产化,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所在。一辆汽车大约需要3万多个零部件,任何企业都无法独立生产,汽配园区内部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充分利用差异化和规模化的优势,提升整个生产链及供应链的技术水平。鉴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前景,蚌埠汽配工业园和爱科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应当积极顺应发展潮流,尽快制定发展规划,融入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快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等产品做大做强。

3.2 新能源汽车虚拟产业园区的构建

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合芜蚌三市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纽带作用串联在一起,构建新能源汽车虚拟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资源互补。虚拟园区由合芜蚌三市的企业共同构成一个大范围的工业生态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加以实施[4]。合肥、芜湖已经形成成熟的汽车产业,蚌埠汽车配件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汽车底盘系统部件、汽车动力总成、汽车精密模具等一批特色配件产品为重点的产品体系,许多产品规模已经跻身国内前列,部分产品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产品仍然以传统汽配产品为主,基于新能源汽车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国内外市场前景,蚌埠应当抓住新能源汽车配件的发展机遇,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在巩固发展传统配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汽车变速箱、车桥、汽车电子产品等关键零部件,强化投入,重点突破,实现产业集群的快速增长,加速提升汽车零部件整体水平。

图2 合芜蚌新能源汽车虚拟产业园区模式图

新能源汽车虚拟园区依据生态学原理,指导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园区内各整车和配件生产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园区内,江汽与奇瑞两大汽车巨头进行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避免产品趋同和恶性竞争,共同打造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地。蚌埠汽配园区利用多样化优势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汽配产品,江汽和奇瑞集团的下游产品再进入汽配园区进行回收和再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促使区域内的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可提高安装蓄电池板、循环使用废旧电池等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立完整循环。

(1)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产业化为目标,加强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究,持续完善升级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路。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自主研发实力的强弱。合芜蚌城市圈研发优势非常明显,区域内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一大批高层次的大学和科研单位。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会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队伍,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产业发展。比如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着重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其电控单元的软硬件、试验验证平台、样车的试制、试验以及检测等技术研究,将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

(2)汽车集团。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生产汽车,也组装汽车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融入汽车产业的全球采购、制造、销售、研发体系中去,实行自主发展与共同发展并举,在共同发展中获得自主发展。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3)汽配园区。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建设技术开发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与基地,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在巩固发展传统配件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汽车变速箱、车桥、汽车电子产品等关键零部件,强化投入,重点突破,实现产业集群的快速增长,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提升汽车零部件整体水平。

(4)回收产业。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大量采用新型材料,仅金属及其合金就有近百种,还有玻璃、橡胶和聚合物等丰富的化学材料。当汽车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耗尽的时候,其包含资源价值依然非产巨大,废旧的汽车成为了这些资源的载体。新能源汽车回收产业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完成生命周期的汽车进行拆解,对资源最大程度的重新利用。汽车回收产业可获得的价值为零部件重用价值、废钢铁重用价值和有色金属价值等。新能源汽车的生态设计理念会越来越先进,零部件的科技含量也会越来越高,这使得可回收利用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更高,重复利用价值更大。回收后的资源可以再次进入汽配园区进行加工、改造和再利用,只有实现废旧汽车回收产业化,才能使整个汽车工业系统更加完整。

4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环境优越

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环境优越,政策支持将是新能源汽车有力的推动者。2009年国家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实行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电力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产业化。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出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政府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为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在这种产业政策的背景下,安徽在引导政府采购、倡导新能源汽车方面将有很大的政策空间,这对保护本省自主品牌十分重要。

4.2 基础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安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江汽、奇瑞等汽车企业在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促进新能源汽车实现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商用化之路上,已经走在了最前端,率先实现产业化。我国客车保有量大,仅北京就有两万辆公交车,而更新率一般在15%左右,所以新能源客车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从成本的经济性上来讲,奇瑞生产的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的新能源轿车暂时不具有价格优势,但是在消费支持政策和生产成本降低的合力之下,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预计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以混合电动车将为主,2020之后纯电动车、燃料电动车有更大发展空间。

4.3 成立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

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加强研发的同时,还通过新能源汽车联盟的形式,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更快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重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继成立会对安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造成压力,江汽、奇瑞等汽车巨头势必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集团”,联手研发新能源车,以此来增强安徽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6]。

4.4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不应当全靠自身,闭门造车;而应当海纳百川,学习借鉴。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了解国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新趋势,借鉴经验,扬长避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融入全球化,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应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业的挑战。

总体来看,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为安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研发进度;推进示范推广应用;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加强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与产业化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环境。“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成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汽车业作为安徽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试验区的框架之内,合芜蚌三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必将共同促进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大发展。

[1]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吉北产信.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及长春市环境分析[EB/ OL].http://car.southcn.com/AUTONEWS/AUTOL/ content/2009-07/14/content_5365121.htm.

[3]孙东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 2005,(69):13-18.

[4]张会恒.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若干问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5(3):9-14.

[5]余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势在必行[J].安全与健康,2009, (6):25-26.

[6]2009-2020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EB/OL]. http://news.citymotors.com.cn/i/26/2009/6/24/ 200962410131592158.shtml,2009-6-24.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New Energy Automobile Based on“He Wu Beng”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ircles

ZHENG Tao,HUANG Shao-pe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Bengbu233041,China)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in Anhui,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will be the new direction of Anhui development strategy.The constructing of“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reform pilot area of Hefei-Wuhu-Bengbu”provide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on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policy,the three cities should be made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strengths complement each other,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virtual industrial park to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new energy vehicles;status quo;policy;industrial park;trend

U 46

A

1009-9735(2010)02-0104-06

2010-03-06

安徽财经大学合芜蚌综试区重点招标课题“基于循环经济的合芜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郑涛(1983-),男,山东泰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book=109,ebook=171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安徽新能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