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研究

2010-01-06 10:11叶小群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老城区空间布局合肥市

赵 倩,叶小群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合肥市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研究

赵 倩,叶小群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以合肥市老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现状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影响合肥老城区休闲空间布局的因素,分析了其在空间上表现出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对合肥老城区休闲空间布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调整构想。

城市户外休闲空间;合肥市老城区;现状;休闲活动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电气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劳动。现代化文明对人类的生理机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快节奏、高压力生活带来了心理障碍与疾患。当今旅游业、休闲经济正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双休日的实行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对公共休闲空间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如何休闲,成为人们最重视的话题之一[1]。而对于休闲空间的营造和城市休闲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的课题。

合肥市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大大拓展。同时也开始加大对休闲环境和城市景观的改造力度。而对于最具特色的合肥市老城区就更应该得到重视。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的研究,对于传承城市历史人文特色的风貌和提升老城区的环境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合肥市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的布局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为合肥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景观改造提到一定的参考。

1 研究范围

合肥市老城区主要是指城区环城河以内的区域,现状用地东西约3.2km、南北约2.6km,总面积约5.72平方公里,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的中心。长久以来老城区作为合肥市的核心,几乎囊括了城市行政办公、公共设施、商业服务业、居住等功能。

城市户外休闲空间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及周围都市圈的范围内对市民开放的、并能满足不同层次休闲活动要求,且经过一定人工作用的户外行为环境。休闲空间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城市休闲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形式,即物质方面,如人、建筑、绿化等;另一种是内在形式,即精神或文化方面,也就是空间环境的主题与文脉[2]。笔者按其表现形式将户外休闲空间分为社区休闲空间、城市绿地广场、公园与风景区、步行街和休闲商业片区进行研究。

2 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现状

2.1 社区休闲空间

社区是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社区内的绿地、广场、健身场所等开放性的休闲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老城区包括杏花、学府、蒙城路、淮河路、大夫第、城隍庙、四古巷、安庆西路、大西门、龙大塘、南门、四牌楼、红星、拱辰、四湾、六安路、五星寺、花园、广场、安庆东路、舒城路、洄龙桥、人民巷、庐江路、环城南路、义仓、宿州路、九狮桥、大东门等共33个社区。大部分社区以商业用地和公共办公用地为主,零星分布的居住小区多为上世纪的老建筑,建设密度大,普遍缺少以社区为单位的休闲活动空间。

2.2 城市绿地广场及体育场地

城市绿地、广场、公益性体育场地是城市重要的休闲空间之一,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人文空间,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人居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广场以其开放性、休闲性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而公益性的体育场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体育集健身、益智、娱乐、消遣、审美、激励等作用于一体,成为人们余暇生活的一种重要选择。表1对合肥市老城区城市绿地广场和公益性体育场地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表1 合肥市老城区城市广场与体育场地情况一览表

2.3 公园与风景区

公园与风景区是城市休闲空间的表现形式之一。城市公园具有向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不但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而且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合肥最著名的环城公园位于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被誉为合肥的“翡翠项链”。表2是老城区公园与风景区的具体情况。

图1 合肥老城区公园景点示意图

表2 合肥市老城区公园与风景区情况一览表

2.4 步行街与休闲商业片区

步行街与城市休闲商业街区是城市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休闲商业街是城市中以休闲与商业服务(饮食,娱乐,交往等)为主的各种设施集聚的特定区域,同时也是体现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合肥市淮海路步行街是城市核心商业街区,是合肥市民重要的休闲购物场地,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的市民涌入这里。这里聚集了合肥百货大楼、百大鼓楼、绿都商城、百盛购物中心、古井塞特、太阳城购物中心、青云服饰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在老城区另一聚集人气的商业片区是以批发零售小商品业为主的城隍庙市场。除此之外,长江路、宿州路、红星路等也都是商业设施集中分布的区域。总的来说,老城区的商业设施分布比较分散,不成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合肥老城区商业街区分布示意图

3 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3.1 影响合肥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的因素

3.1.1 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空间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社会群体经济利益再调整的过程,这在城市休闲空间更新改造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发成本、投资收益、政府支出等都会影响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发展[3]。

从深层次上讲,城市休闲空间变化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的变迁。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构成了社会的阶层结构。伴随着这些社会结构要素的转变,居民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表现在市民的空间行为方式上,最终会影响城市休闲空间的更新发展。长期以来,合肥市老城区是合肥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人口的密集,必然会带来休闲活动的活跃。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时代的变迁,市民对老城区休闲空间的需求也在变化。

3.1.2 文化历史因素

3.1.2.1 老城区布局

城市休闲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在解放前,合肥只是个县。1949年,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环城公园于1980年根据原有地形地貌开始建造,1990年基本建成。也由此形成了环城公园,象一条优美的绿色项链环绕老城区,从而形成了合肥著名的城市格局。也才有了合肥市重要的休闲空间。

3.1.2.2 文化因素

如果忽视城市休闲空间的精神和文化构成,空间物质构成再丰富也是乏味的。如果说经济基础造就了城市的“骨架”,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肌理”。城市的建筑风格、雕塑小品等无不蕴含着文化[3]。合肥处于安徽的中部。相对于皖南的徽州文化、皖北的老庄文化、皖西的红色文化和皖东的吴文化,合肥具有省会城市的文化兼容性。合肥是依靠政治因素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原有城市的基础比较薄弱。

3.2 合肥市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的特征

3.2.1 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

3.2.1.1 布局分散不成系统、缺乏特色

合肥市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分布以点、面状分布较多,尤其是商业休闲空间的分布较为分散,布局不成系统。虽然步行街等商业街区商业设施比较集中,但其中也穿插一些其他功能的用地。具有休闲特点的商业街区也缺乏特色,对于面向的消费群体尚不明确,比较混乱。

3.2.1.2 休闲空间质量较差

老城区在基础服务设施、建筑质量等方面存在比较滞后的情况,这也是大部分城市老城区的通病。然而另一方面,老城区建设密度大,土地经济效益高,对于休闲空间的建设往往质量不高,面积也比较小。有的因为缺乏管理、年代久远而破败不堪。

3.2.1.3 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现有休闲设施的消费对象主要是追求新奇的年轻人和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年人,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考虑的设施少之甚少。出行的安全问题也是老年人进行休闲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合肥老城区某些地段人流、车流比较混乱,安全性差。还由于老城区地面停车空间的缺乏,车辆停在盲道影响其正常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残疾人的出行造成很大障碍[4]。

3.2.2 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的优势

3.2.2.1 以环城公园为标志的特色空间成为城市的“品牌”

环城公园已经成为合肥最亮丽的风景线,是老城区最宝贵的财富。“绿色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条“翡翠项链”的映衬下,老城区被赋予了独特的气质和魅力。环城公园以其标志性的空间形态注定成为城市的象征和“品牌”。而城市休闲空间以合肥环城公园作为载体,被赋予了更加生动的意义,并具有吸引力。

3.2.2.2 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密集的人流提供了更新的“动力”

老城区作为城市的地理中心和发源地,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设施。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城区的商业设施密集,省级办公机构云集,教育文化设施发达,吸引着全市乃至全省的消费力,由于人们心理的“老城情结”,将为老城区带来密集的人流和消费,从而促进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为休闲空间的更新提供了动力[5]。

4 老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调整构思

4.1 建立有机的整体秩序

首先,要明确定位。老城区的建设用地不足5平方公里,如此有限的空间内多样化的功能相互叠加,功能的扩充势必带来开发的增量,进一步增加空间的挤迫度和人口的密度,对公共设施、交通系统和环境产生沉重压力。所以把老城区的一部分功能疏散出去,将老城区定位以旅游观光、商务文化、居住休闲为主要功能;对老城区的整体品质进行提升。

然后,达到布局合理化。根据老城区的定位,对商业街区、特色风貌区、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如对淮河路步行街的品质提升、城隍庙文化特色街及餐饮娱乐为主的街区等进行打造。并针对不同阶层人群,对休闲空间进行系统的梳理,建立有机的秩序。使得城市休闲空间功能多样化,从而到达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城市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4.2 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

亲切宜人的街道尺度会给人空间感、归属感,更适合人们购物、交往和休闲娱乐。老城区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合肥老城区向来以交通拥堵不畅、人流车流混杂为突出矛盾。道路网络布局的缺点与道路等级结构的不合理,使得老城区交通问题错综复杂。这必然影响了老城区休闲空间的营造和整体品质的提升。因此,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线对休闲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

4.3 延续和加强城市文脉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老城肌理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受到冲击。而对城市特色的重塑,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休闲空间的营造。一方面,休闲空间改造应尊重历史文化原貌、自然生态。休闲街、公园等城市休闲空间能更多地带来环境与社会效益,且其中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文化内涵的老店能为商业街区营造氛围。另一方面,更新改造中应对城市休闲空间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保护和延续,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空间建筑风格决不能简单盲目追求时尚,而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需求出发,创造既能传承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

4.4 与相关产业紧密结合

当今休闲已成为一种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只单纯地对休闲空间的建设停留在硬规划上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与产业结合的软规划要纳入其中。以产业为基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产业才能使休闲空间得以快速发展。

4.5 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从老年人、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改善老年人的休闲环境,减低老年人的休闲消费,对城市一些有助于老年人健康的休闲活动设施进行公益性的改造与建设。

总之,城市本来就是一个各方面相互联系的综合体,一个好的规划是多方面统筹考虑的结果。

5 结语

合肥的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还处萌芽阶段,休闲是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合肥近年来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毕竟经济基础较发达地区薄弱。但好在政府对这方面非常重视,因此在本着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传统的思路,对老城区进行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改造。随着老城区的更新必将带来休闲业的繁荣。

[1]赵亮,王婧.武汉市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4):673—678.

[2]方田红,高鹏.上海公共游憩场所空间布局分析——以公共绿地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6,7(2):41—44.

[3]刘军伟,张雯雯,叶青.由休闲商业街谈上海城市休闲空间更新发展[J].消费导刊,2007,(9):233,156.

[4]孙樱.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J].资源科学,2003,25(3):70—76.

[5]合肥老城区综合发展研究及规划——现状报告[R].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

The Research about the Layout of Urban Outdoor Leisure Space in Old Town of Hefei

ZHAO Qian,YE Xiao-qun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Hefei230000,China)

In this Thesis,the old city of Hefei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about the layout status of the outdoor leisure space.respectively analyses the affecting elements in their space layout,summarizes their characters and problems,finally,gives some suggestion to settle these problems.

urban outdoor leisure space;Hefeiold town;status;leisure

TU-024

A

1009-9735(2010)02-0110-04

2009-12-28

赵倩(1983-),女,安徽六安人,2007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叶小群(1962-),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城市规划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老城区空间布局合肥市
醒狮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送你一盆小多肉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合肥市朝霞小学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