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初探

2010-01-06 10:10高玉兰柴陆修汪万芬宋新伟傅先兰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皖西排水工程应用型

高玉兰,柴陆修,汪万芬,宋新伟,傅先兰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安徽六安 23701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初探

高玉兰,柴陆修,汪万芬,宋新伟,傅先兰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安徽六安 237012)

依据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及2009年皖西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对2009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学生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压缩理论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灵活的专业模块,力争办出特色,培养出厚基础、应用能力强的本科人才,为皖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特色

水是生命的基础、城市的命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水源短缺及水质污染将限制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会成为首要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未来50年内,我国对城镇基础设施仍将投入巨资建设,相应地对给水排水工程专门人才将有大量的需求。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和背景条件差异较大,其人才培养体系一般都是根据本院校的资源和客观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1]。

皖西学院是安徽省西部中心城市六安市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做为新建专业,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吸引生源,办出特色,拓宽就业渠道,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建设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

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创办于2007年,人才培养体系是以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依据,结合本院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发挥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上的突出作用,借鉴其他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2-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建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4]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减少课内学时,增加选修课,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课外能力培养等。

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

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办学优势,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给水深度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在市政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水处理行业、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专业、厚基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2.1 拓宽知识面,夯实基础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涉及化学、力学、生物学、工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5]。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参考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工学院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地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监测、电工学、水处理生物学、A utoCAD、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重点强化与水质有关的教学内容)、工程测量等课程,拓宽知识面,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毕业后可以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水厂、污水厂水质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在专业课程方面,主要设置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工程经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课程。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校期间为学生安排了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给水厂、污水厂的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各类课程设计、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课外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泵与泵站、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课程均安排了课程设计;考虑到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水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将水质工程学中的实验部分进行独立设课,与其他实验课程相同,在必做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障。为此,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将与六安、合肥、安庆等地区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工矿企事业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加强合作培养,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

2.3 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结合皖西学院办学模式,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安排16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16个学分作为毕业审核条件。通过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科技氛围,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给水排水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系组织的学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设计实验活动、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完成该部分学分。具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3)参与社会调查及社会实践活动。

(4)参加学术讲座。参加系组织的学术报告、讲座等活动。

(5)专业知识或职业技能竞赛。系组织各类专业知识竞赛、职业能力竞赛等比赛活动,参加竞赛的学生根据竞赛成绩获得相应的学分。

(6)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向系申请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获得相应的学分。

(7)撰写学术论文。在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8)学生自发主办各种学术研讨活动。

2.4 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模块

学生在校四年中,除学习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类课程外,还需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进行学习。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模块分为建筑给排水模块、市政给排水模块和环境工程模块,这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指导思想。

建筑给排水模块中,开设有房屋建筑概论、建筑中水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建筑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建筑电气、建筑暖通空调、建筑消防与安全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在市政给排水模块中,开设有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电工与电气设备、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水工程施工、水工程法规、城市水工程建设监理、给水排水工程CAD、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等课程;在环境工程模块中,开设有环境生态学、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城市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

3 结语

皖西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新办专业,院、系各级领导对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包括水分析化学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购买了几十套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本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另外,为了促进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协调发展,图书馆购买了相应的专业图书资料,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知识面的拓宽提供了方便。但由于本专业缺乏办学经验,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相比处于专业建设的最初阶段,整体实力较弱,为提高该专业办学质量,还需集思广益,不断深入调查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制订出更为完善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厚基础、应用能力强的本科人才,为皖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郑,荆肇乾,林少华.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9,(4):67-68.

[2]石明岩,樊建军,罗三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17-18.

[3]高艳娇,赵树立.辽宁工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特色及优势[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11 -113.

[4]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江苏高教, 2005,(3):74-75.

[5]李定龙.给水排水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4,(1):8-9.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GAO Yu-lan,CHAI Lu-xiu,WANG Wan-feng,SONG Xin-wei,FU Xian-lan

(Depart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West Anhui University,L u’an237012,China)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cademic teaching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and in 2009 West Anhui University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the 2009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training system,the clear objectiv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focusing on student-based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compression theory hour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set up a professional and flexible modules,and strive to unique,cultivate thick foundation,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for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estern Anhui and make due contribution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application personnel;training system;characteristic

G642

A

1009-9735(2010)02-0074-03

2009-12-25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006Z)。

高玉兰(1976-),女,安徽砀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与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皖西排水工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思考
回马枪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回马枪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