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构建的探析

2010-01-13 03:45沈芝萍应海燕王俊杰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形体动作理念

沈芝萍,应海燕,王俊杰,蔡 锵

(1.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2.台州初级中学 浙江,临海 317000)

对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构建的探析

沈芝萍1,应海燕2,王俊杰1,蔡 锵1

(1.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2.台州初级中学 浙江,临海 317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创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和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可行性;论证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既体现教师职责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指出了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的途径。

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途径

以人为中心不是以社会制度形式等任何其他因素为中心考虑、安排、设计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规章、制度、规划和发展等等问题,这就是以人为本。[1]“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1]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体育的发展,而体育的发展是“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发挥。[2]而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也就是通过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练习的习惯和感受美的能力,促成完善的人格和成熟的信仰。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能够通过教学过程使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对以人为本的形体教学理念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形体教学发展的必然。

1 高校形体教学的现状

1.1 形体教学的基本情况

对高等院校有关形体教学教师58人进行调查,了解到高校形体教师直接参与教学,他们不但是教学理念的直接贯彻执行者、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等的实施者,而且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随机调查了高等院校有关形体教学的教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调查。(见表 1、表 2)

表1 被调查教师年龄分布情况(N=58)

1.2 形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得知,占85.29%的教师认为,目前形体教学的观念较为陈旧、方式单一,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形体教学的统一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并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较注重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的发展,轻视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及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形体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同时70.59%的教师认为,形体教学内容较为老化、重复较多、无新鲜感、较枯燥,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以至于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形体教学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1.3 教师对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认可度

通过对高等院校有关形体教学的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得到了被调查教师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肯定。无论是从可行性还是从具体实现途径,教师们毫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调查问卷的结果为转变教学理念,采用适合于以人为本的教学具体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见表3)

表3 被调查教师对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认可度(N=58)

2 构建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2.1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形体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形体课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人,而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与完善。实际上形体课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使人走向完善的过程。从现代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是着眼于人的发展与完善,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完善自我,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实现全面发展。[3]我们也应该看到形体课自身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启发和诱导学生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练习的习惯和感受美的能力,促成完善的人格和成熟的信仰,这才是形体教学的真谛,也是形体课注重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2.2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教师转变观念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从心理文化取向进行教育中指出:“文化心理学取向为教育所提出最激进的建议之一,是把课堂重新理解为一个由互惠学习者组成的次社群,教师则在其中负责协调所有过程。在学习社群里,教师有另一种额外的功能,那就是要鼓励其他人一起扮演教师的角色”。[4]学习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这其中人们会互相学习,而不单是通过某人示范和讲授;这就需要在形体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3 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可行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形体教学中的理论宗旨就是要突出 “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发挥形体课中的强身健体、调适情感、促进交往、张扬个性等多种功能。

3.1 形体的健身价值统一于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目标

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素质的人才,健康的身体和健康心理包含于全面素质之中。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5]其实,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人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然而,“健全的精神,必寓于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心理健康是根本没法想象的。因此,人的健康是人的根本,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身心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而形体练习在实现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3.2 形体教学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人性化的关怀

由于形体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因此形体动作可据不同群体与职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以及不同的设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与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形体练习便能满足每个人对于形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形体课可以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尊重每个人的需要。形体动作练习的结果、完成动作过程的技术质量和技术姿态,应充分体现出准确协调、节奏感强、姿势优美,练习者的动作美、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精神风貌美都会给自己和他人以美的感受,陶冶自身和他人的情操。[6]这是练习者通过形体课的练习而得到的自我实现,并感到满足和喜悦。

3.3 形体教学的特点有利于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实现

形体课的教学主要以学习动作技术为主,而其他课程则以理论课为主。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不但会讲还要会示范,有时还要手把手地教会动作,这种教学环境内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展现了人性化。例如:采用观察法、示范法、练习法的教学既可以完成技术、技能的教学任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集中能力。由于形体教学的过程处于相对的动态过程,形体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并且空间的利用较大,再加上形态不同的形体器械和各种各样的动作以及不同的动作组合内容,因此使得形体课教学组织比理论课的组织更为复杂。然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自律和自觉精神、团结友爱的好环境,也促使“人性化”形体教学理念得以实现。

3.4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形体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形体教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形体教育观,即新的形体教学应从强调标准化共性的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发展,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形体要求。[7]实施过程中形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个性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因此在形体教学中应热切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与爱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这是形体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4 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的途径

4.1 教师角色地位观念的转变

从表4中可知,教师对其角色地位观念的转变的选择频数是最高的,占总人数的96.55%。这说明了在形体课上,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形体素养,遵循形体课的特点和学生自身形体的特点,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形体课还必须容纳学生的自身条件,并有助于学生与课上的互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民主、科学、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学平台,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掌握知识的过程。依据现代主义课程观,形体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变教学为助学。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技能等。同时教师也要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顾明远教授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8]既然是伙伴,我们的形体教师就不应该是教学者,而应该是助学者。其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个性的张扬创设氛围提供条件,帮助他们为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表4 被调查教师教学理念转换情况(N=58)

4.2 教师课堂教育策略观念的转变

从调查中得知,教师课堂教育策略观念的转变占据第二位,占总人数的87.93%。由于长期以来,在形体教学中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注重于成套组合动作掌握的结果如何,不是注重讨论思考动作创编的过程。而当下则要求教师,应该在新型的形体教育理念驱使下,引导学生全程思考、着力组织、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创编动作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动作的欲望,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破除形体教学中的“套路动作的实用主义”观念,强调创编动作能力的教学实践,注重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

4.3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形体课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形体课教学理念这一因素所选的人数有46人,占总人数的79.31%。说明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掌握多少知识、技术、技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学生学习必须改变过去强调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练习,培养搜集处理形体动作素材信息的能力、独立创编新动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结语

构建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是形体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教师转变观念的需要:它包涵了教师角色地位、观念的转变,教师课堂教育策略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形体课教学理念。

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可行性,主要体现了形体的健身价值统一于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目标;形体课的教学内容充分显示了人性化的关怀;形体教学的特点有利于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的实现。

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理念即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了教师对于“人文性”形体教学理念的认可度达到82.76%。

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人”这个主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以人为本形体教学的途径。

[1]http://baike.baidu.com/view/93347.htm.

[2]曹英,尹海.“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5):83-84.

[3]周登嵩,李永亮,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 2000 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1):17-22.

[4]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96-103.

[5]于凤全.现代高校体育教材改革之教材名称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26(1):144-145.

[6]常惹.形体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206.

[7]杨晓美,冯小刚.形体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37.

[8]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58.

A Probe into the Construct of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 with
the Concept of “Humanization”

SHEN Zhi-ping1,YING Hai-yan2,WANG Jun-jie1,CAI Qiang2
(1.School of PE Science,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2.Taizhou Junior Middle School,Linhai 317000,China)

By means of document,logical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the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 concept of “humaniz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has propose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humanization”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 idea and feasibility to realize this idea.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 concept of “humanization” both reflects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and satisfies the needs of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By changing the idea of teaching,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e way of“humanization” body physique teaching.So,The concept of “humanization”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which accords with the principle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pedagogy, embodies the intension and the value of “humanization” in body 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and promotes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y.

humanization;body-physique training teaching;concept;ways

耿继祥)

G831

A

1672-3708(2010)06-0090-05

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内容之一。

2010-09-11;

2010-12-12

沈芝萍(1964- )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形体、体操教学与训练。

表2 被调查教师职称结构情况(N=58)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人数百分比6 7 10.34 24 41.37 21 36.2112.07

从表1中得知,本研究所调查对象的年龄情况来看,31-60岁约占75%左右。其中41-50岁共23人,占39.66%;31-40岁共20人,占34.48%;而30岁以下的教师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表2中可知,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其中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有24人,占41.37%;教授职称的教师有6人,占10.34%。从上述情况分析,这些教师无论从年龄分布情况、职称结构上都是较为合理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并也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的实践经验,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的较为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形体动作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动作描写要具体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