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生猪养殖标准化 唱响农业循环经济新主题

2010-01-18 02:50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王力平
大众标准化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平市高平养猪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王力平

2009年,全国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山西省高平市加快生猪现代产业从单纯养殖型向深加工产业集群延伸,逐步实现由“生猪养殖大市”向着“生猪产业强市”的跨越。

高平市这个闻名全国的“生猪养殖之乡”,已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成功转型,走向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平市循序渐进、脉络清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猪养殖变革之路,对推进山西省生猪养殖业的良种化、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将起到极大的示范带头作用,对推动全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年终岁末,记者一行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冒着严寒进企业、访农户,对该市的生猪养殖产业进行了采访。

生猪养殖标准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高平市的经济结构是一煤独大,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养猪虽然是高平市的一个传统产业,但存在养殖分散、规模偏小、无序发展等问题。在“沾煤即富”、“只有挖煤才能赚大钱”的急功近利心态驱使下,高平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质监部门如何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这种现实,晋城市质监局审时度势,思路明确,牢固确立了“科研标准产业同步”、“产业发展到哪里、标准就制定到哪里”和“制定一项标准、振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在全省首家提请高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打响了一场推动标准兴市工程的战役,走出了一条“标准+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标准化运作模式的新路子,从而实现“龙头带动、农户主动、标准推动、部门联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在山西省质监局、晋城市质监局的指引和具体组织下,高平市质监局经过认真摸底调研,把突破点放在了生猪养殖产业上。为了把这一传统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高平市质监局向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标准化养猪战略、创建全国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议。高平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确保了生猪产业标准化养殖健康发展。首先出台了《高平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并成立了工作领导组,为推行标准化养猪战略提供了组织保证。2001年,高平市生猪养殖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高平市质监局、畜牧局等单位牵头制定了地方标准——《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并于2002年8月1日开始实施。这个标准促进了高平生猪养殖快步前进。

从2004年开始,高平市质监局争取到了高平市政府每年1000万元的标准化养猪扶持资金,为推行标准化养猪战略提供了资金保证。2006年以来,在《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的基础上,高平市质监局通过深入规模生猪养殖企业以及养殖农户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又相继出台了《猪舍建筑与设备》、《种猪选育与管理》、《仔猪饲养与管理》、《育肥猪饲养与管理》、《疫病防制》等生猪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养殖标准体系,为推行标准化养猪战略提供了技术保证。

进入高平市正易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种猪场,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干净整齐、环境幽雅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区。一进监控室,“实施养殖标准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标语分外醒目,通过自动监控设备,记者看到各个品种的猪正“惬意”地享受着这里的舒适和整洁。据说,“名猪有主”式的管理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正易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贾赤峰已经是当地的名人。贾赤峰原来是化肥厂的退休工人,1996年开始养猪,起步时也就是散养。贾赤峰说:“从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2002年是个转折点!”2002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贾赤峰逐步走上了标准化养殖之路,他的养猪场是高平市最早建起的规模化养猪场。贾赤峰聊起标准化养殖就来劲,他说,“品质提高了,效益特别好!”他理直气壮地告诉记者,“谁说我的猪不合格,我就和谁打官司!”的确,贾赤峰对自己标准化养的猪是绝对放心,底气十足。“标准化可是立了大功了!”贾赤峰由衷地说。目前正易公司年外销生猪达20万头,可为农民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5000余万元。

高平市南城办事处下玉井村的记平养殖经济合作社是正易公司“标准+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个典型代表。农户贾记平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家一直靠“一瓢水、一瓢糠、残菜剩饭”养几头猪补贴家用,是高平市里一系列鼓励村民养猪的政策以及正易公司给他吃了定心丸,所以他投资了60多万元建起了养殖小区。据了解,下玉井村就有10余户建起了养殖小区,占地约3公顷。在正易公司带动下,有212个行政村的1500余养猪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组最新的数据向我们展示着高平市生猪养殖的产业化优势:截至2009年底,高平市千头以上规模猪场达到246个,其中万头16个,5000头38个,3000头的26个,千头以上的166个,百头以上规模猪场1800余个。全市规模养猪比重占到了养猪总量的80%以上,优质三元猪出栏占到95%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130万头,产业产值突破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全市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达800余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排名中,高平市荣列第19位,在全省排名第一。

生猪养殖标准化:实现深加工产业集群延伸

养猪不仅成为高平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而且拉动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深加工产业集群延伸。

张大眼土生土长在寺庄镇寺庄村,他养了几十年的猪。1987年开始建场,如今的华康公司就是老张养猪“滚雪球”滚大的。“就是依靠标准化养殖,华康才走到现在的,质监部门可是帮了大忙了!”张大眼很朴实地说。在高平市质监局的帮扶下,该公司制定了《华康牌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华康品牌、统一饲养模式、统一防疫管理、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在严格把握产品质量生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了市场。目前,华康公司已发展成为一条龙养猪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并创造了山西省同行业中“第一个”取得生猪商标、全省第一个获得20万头无公害生猪产品认定证书、“进京安全生猪生产基地”等荣誉。

在华康养殖示范园区内,记者看到了华康公司专利“节能环保型猪舍”。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老张发明了这种节能环保型猪舍,并于2007年6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监管部门颁发的全省第一个猪舍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猪舍是在阳面设计了一个凉台,凉台上培土,夏天可以种瓜果蔬菜,很容易就达到了降温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猪舍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绿草茵茵下,猪的生活比较惬意。到了冬季,前面有1.3米的弧形用聚乙烯的塑料薄膜,给它盖起来,像蔬菜大棚的原理作用,然后加上猪舍里猪自身的热度,猪舍里面到了冬季也能达到15度。这种猪舍投资不大,南北各地的养殖户都适合。当地老百姓形象地总结说:“冬天有膜、夏有瓜,温度调节全靠它。”这种猪舍已经在高平市及周边市县推广起来,据了解,仅这一项,就给高平市的养猪户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

在华康公司的带动下,当地的农民把养猪当成了致富的铁杆庄稼,出现了村村建猪场、户户养母猪的繁荣景象。寺庄村养殖户杨德水说,“现在寺庄村的标准化养殖都是跟着老张学的!”杨德水原来只是散养,标准化养殖后,杨德水尝到了甜头,“标准全印在脑子里,全按那个办!”现在杨德水一户的生猪年出栏在140头~150头。杨德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原来养土猪,不仅生长慢而且价格低,标准化养殖不仅猪生长快,而且价格高。寺庄村民养猪都致富了,“养猪发财都是沾了标准化的光!”据介绍,华康公司带动了全市农民养猪1500多户,其中合同供销户156户,千头以上规模10户,覆盖高平市16个乡镇、办事处118个村。

养猪的产业化规模也吸引了江苏雨润集团加工项目落户高平。2006年,江苏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冷鲜肉基地落户高平,2008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4亿元,达产达效后,每年可加工冷鲜肉15万吨,实现产值约20亿元,利税约8000万元,上交税金3000万元,安排社会就业1500人。雨润集团落户高平,成为山西省目前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可以拉动高平及周边地区生猪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带动物流、包装、运输、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结构调产和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高平市质监局局长王智麟说:“原来是大户带小户,现在是加工促养殖。雨润的落户,打造了高平生猪迈向国际市场的平台。”

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带动了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记者在高平市有关部门得悉,2007年,山西省最大的粮食饲料加工项目在高平市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预计饲料加工能力为10万吨,就地转化原料7万吨,可为80万头生猪提供优质饲料。2009年,该市投资建设以猪副产品为原来的生物制药公司,为猪产品综合利用提供新的发展商机。

生猪的标准化养殖也吸引了一些煤老板的目光。近年来,高平市煤矿企业关闭或转产,许多煤老板都把目光转向生猪养殖。我们采访了从煤老板到猪老板身份转变的山西凯永农牧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永鑫。他创建的养猪场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设施先进的猪舍,引进优质种猪1000头,公司于2008年建成投产,年出栏生猪20万头,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他给记者谈了自己转换身份当猪倌的感受:“以前当煤老板,投资大,风险也大,出一回事故就倾家荡产了,现在当猪老板的收入远胜过煤老板,政府还给予大力扶持,标准化生猪养殖,能让咱稳稳当当地赚大钱。”凯永公司仅是在经济调产中从事生猪产业的一个缩影,在高平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生猪养殖标准化: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以打造循环经济圈为龙头,以技术标准为支撑,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政策资金为保障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思路,一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攻坚战在全市打响。目前,晋城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首家、全国首批10个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

通过不断地努力,目前,高平市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高平市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走在了前面。生猪标准化体系建设使高平市生猪养殖得到空前发展,该市政府的决策者又以此为龙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高平市质监局为延伸和完善生猪标准化体系建设,着手研究和制定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沼气利用等技术标准,以“环保、绿色、生态、高效”为特色,大力推行沼气池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变污染源为能源。

在贾赤峰的正易公司,我们看到了立足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村新型循环经济的崭新模式。在正易热电气联供大型沼气工程处,1000立方米的用于粪便无公害化处理的大型沼气设备在这里格外显眼,这里是山西省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培训实习基地。正易公司除利用沼气发电服务本场外,还可向附近的河西镇仙井村320余户百姓提供沼气做饭。

和正易公司一样,华康公司也建成了一个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站。在华康养殖示范园区的对面,大棚内的蔬菜嫩绿一片,而另外的地方,一些工人正在架设大棚。据了解,这是华康公司的14公顷无公害蔬菜基地,另外他们还有14公顷的苗木基地。华康董事长张大眼说,目前华康已经形成“三沼(沼气、沼渣、沼液)——发电——蔬菜大棚、苗木种植”的循环经济养猪新模式。

截至目前,高平市共建成猪场沼气池4个,供气户数达810户;在建猪场沼气池8个,建成后供气户数将达2000余户。还开展了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形成了“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林”的循环农业模式。据了解,目前高平的无公害蔬菜已被列入第6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在生猪养殖上,质监部门可谓是做足了文章,他们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此,高平市质监局局长王智麟说,“高平的生猪养殖就是利用标准化实现了产业化,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目前,一个以标准推动调产、以标准促进产业、以标准领跑经济的良好局面正在高平市初步形成。

对于高平的生猪养殖产业化过程,高平市副市长李天胜是再熟悉不过了。李天胜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分管高平农业工作8年。李天胜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生猪标准化养殖的“8年奋战”,他将高平市生猪养殖的特点形象地总结为“八化”,即: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饲养标准化、防疫现代化、营销品牌化、加工龙头化、企业现代化、农业经济循环化。他说,以标准化养殖为指导,经过8年多发展,高平生猪养殖产业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以传统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以散养为主向规模经营的转变,以数量型增长为主向优质化效益型的转变,以粗放式生产向高附加值加工行业的转变,规模化生产成为主体,优质化生产成为主线,品牌化经营成为主渠道,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旋律。“高平市有20万农村劳动力,将来的方向是10万进养殖场,10万进市场,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解决了就业。”李天胜满怀信心地展望着未来。

编后:从散养到标准化养殖,再到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低碳经济,高平农民的思想深处发生着“化茧成蝶”的嬗变,高平市的生猪养殖业也在朝着标准化战略的更高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高平市高平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养猪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