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资源竞争上的博弈分析

2010-01-22 05:42卢才武
中国矿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铁矿铁矿石份额

郭 梨,杨 震,卢才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全球主要铁矿石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和巴西,最大进口国则是中国和日本。中国由于自身铁矿石资源不能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而开始依赖于海外供应,而日本自身几乎没有铁矿石资源,不得不依赖海外供应。同时,两国也都高度依赖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等国的铁矿石供应。因此,中日在寻求铁矿石资源供应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合作对抗铁矿石生产商,似乎才是中日钢铁企业的正常选择。然而,为维护铁矿石的稳定、安全,在有限的市场上获得最大的铁矿资源份额,铁矿资源的争夺战在中日钢铁企业之间也愈演愈烈。

随着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中日是该博弈合作还是竞争,成了人们的焦点,而日本新日铁率先接受33%的降价的行为,显然表明了日本钢铁企业在此次博弈中的背叛。那么,中日寻求铁矿资源供应的博弈,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中国钢铁企业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日本钢铁企业的背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1 中日面临的铁矿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的铁矿资源供应成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我国虽然铁矿储量较大,但由于其平均品位低,超大型矿床少,矿石种类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很难满足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据统计,我国自2006年以来,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就达到了56%以上[1],现在还在进一步增加。日本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自身几乎没有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为100%。

对海外铁矿石的依存度高,就意味着中日两国钢铁企业的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自铁矿价格谈判体系形成以来的27年中,共有15个年度价格上涨,尤其是连续6年铁矿石价格高位,导致许多钢铁企业因为成本问题而亏损甚至倒闭。中日不仅高度依赖海外铁矿石供应,而且铁矿石来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地。据统计,日本60%以上的进口铁矿石来自西澳,中国则从西澳进口40%的铁矿石。

总之,中日双方都面临着铁矿资源稳定难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中日都高度依赖海外铁矿石,导致两国的铁矿资源稳定及钢企发展深受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二,中日两国的进口铁矿石来源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西,从而降低了两国在铁矿石定价中的话语权。

2 中日钢铁企业寻求铁矿石资源份额的战略竞争

(1)中日钢铁企业在澳洲铁矿资源开发中的战略竞争

中国近年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全球铁矿石价格上涨,更使澳洲铁矿开采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垦荒”时代。而日资早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入股澳铁矿石项目,经济实力强大。近几年,澳洲铁矿石的每个招标项目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中、日资本竞标的场景。如2006年在西澳Giangea项目竞标中,日本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灵通的信息夺标,导致中资败北,被迫退出竞标。2007年10月,由日本三菱支持的澳大利亚Murchison Metals向竞争对手——由中国中钢集团支持的铁矿石开采商Midwest Corporation提出了敌意收购报价,争夺西澳大利亚一个新的铁矿床的开发权。显然,日本钢企已经成为了中国钢企进军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市场的一大阻力。

(2)中日铁矿石首发定价权的战略竞争

现行的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亚洲以日本用户为代表,欧洲以德国用户为代表,与世界铁矿石三大主要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力拓集团,进行亚洲和欧洲市场进口铁矿石离岸价格的谈判。任何一家矿山与钢企达成矿价协议,则其他各家均接受此结果[2]。随着200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后,中国用户对铁矿石的首发定价权也开始重视起来,日本用户也感受到来自中国用户的威胁,因此围绕铁矿石首发定价权的争夺战,也在中日用户之间展开。

2005年2月22日,日本钢铁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就2005年的铁矿石涨幅达成一致,全球铁矿石价格在2004年18.6%的涨幅基础上,再次猛涨71.5%,创下铁矿石年度涨幅的历史记录。中国钢协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亚洲铁矿石定价主导权之争正式启动。2008年2月19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达成的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粉矿价格再次上涨65%。此次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幅度,大大超出了中国30%的心理预期。而此前日本钢厂曾表示,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中,不会贸然与供方达成协议,会先等待和观察中国方面的谈判进程。2009年,中国向国际铁矿石生产商开出降幅40%以下的条件,结果日本钢铁企业率先接受了33%的降幅。同一时间,中铝集团与澳大利亚力拓矿业的195亿收购计划被对方毁约。随后,力拓又转向与老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公司制订了合作计划,而必和必拓公司15%的股份为日企持有。

3 中日钢企寻求铁矿石资源私有的博弈分析

3.1 中日钢企寻求铁矿石资源私有的博弈模型

无论中日钢铁企业是在寻求澳洲铁矿资源还是铁矿石原料价格的主导权的竞争中,双方的目标都是要在铁矿资源丰富的对象内,获得最大的铁矿份额。而由于这些具体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的铁矿资源储量是相对固定、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假设中日在某一具体对象内所追求的铁矿资产的数量为Q=[0,1],中日双方的目标就是要使自己在Q中的份额最大化,如果假设日企获得份额为q,那么,中企获得的份额就是1-q。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之间寻求铁矿资产份额的互动,就如图1中反映出来的博弈。

图1 中日钢铁企业寻求铁矿资产份额博弈树

从图1中可以看出,如果中企不参与到获得铁矿资源的活动中,而日企积极行动,那么,中日之间的收益是(0,1),即中企没有任何收益,而日企获得了该铁矿资源对象的所有份额。如果双方都选择参与获取铁矿份额行动,那么双方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策略,即合作与竞争。在具体的博弈中,又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那么,双方就可以通过在市场机制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获得各自的收益。假设市场的铁矿石价格为p,那么,中企获得的收益就是Rc=p(1-q),而日企获得的收益则是Rj=pq。

第二,如果中企合作,日企竞争,即日企实施背叛战略。这样,如果中企要获得同等量的铁矿,就不得不付出双倍的成本c(c>0),于是,中企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Sc=p(1-q)-2c,而日企得到最优的结果Tj=pq+c。

第三,如果中国背叛而日企合作,那么,中企得到的则是最优结果是Tc=p(1-q)+c,而日企则得到其最次的结果Sj=pq-2c。

第四,如果双方都竞争,那么,双方都将不得不支付成本c,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企得到的结果是Pc=p(1-q)-c,而日企得到的结果则是Pj=pq-c。

由于中日钢铁企业都是寻求铁矿资源安全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体,因此,对于这些结果,中企的偏好顺序是TC>RC>PC>SC,日企则是Tj>Rj>Pj>Sj。可以看出,二者的偏好顺序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偏好顺序。这就表明,中日钢铁企业在寻求铁矿资源份额方面的博弈,属于“囚徒困境”,也就是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双方都将倾向于谋求单边背叛的结果。于是,在只有一个回合博弈的条件下,双方都力图选择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结果(TC,Tj),但实际上,最终可能得到的都是最不愿意选择的结果(SC,Sj)。或者说,在一次性的博弈中,背叛总是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然而,如果两个行为体之间的博弈是重复进行的,那么,每个行为体就有机会回报或惩罚对方的先前行为,这样,就有条件建立起一种自我执行的合作行为模式。

由于中日钢铁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长期依赖于海外的铁矿资源供应,因此,双方之间的铁矿资源份额博弈,就具有了重复性的特征。同时,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矿石价格p相对而言是一个常数,那么,在中日铁矿资源博弈中,影响双方决定采取竞争还是合作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双方是否重视通过合作得到的未来收益,就是取决于双方所持贴现率δ的大小。

中日钢铁企业双方作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体,如果有一方主动提出一个进行合作的条件,并且假设一方选择背叛,下一次将面临另一方的背叛报复,那么,在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参与双方是可以实现合作均衡结果的,合作的条件为:

δj>(Tj-Rj)/(Tj-Pj)

3.2 博弈结果分析

从以上博弈结果来看,促进双方合作的关键,是δ的大小是否合适。另外,必须要有一个国家愿意首先发起行动,提出进行合作的条件。由于资源消费国家在国际资源政治系统中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所以,博弈双方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来维护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一方对另一方具有完全信息,了解对方的合作倾向,从而做出是否首先提出合作条件的判断。因此,对信息的掌握,也是博弈的一个关键点。而日企之所以在与中企的资源博弈中多次胜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企非常重视信息资源,他们对信息的收集、分析都做得相当成功。

但实际上,两国的资源竞争企业对彼此的意图或者类型并不是完全信息,这样,作为理性的一方要愿意作为进行合作的发起者,就可能承担遭到对方背叛的巨大风险,因此参与博弈的一方,可能并不愿意向对方主动提出合作条件。那么,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为促进合作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

第一,竞争方倾向于合作。在一方提出合作条件后,只要δ的大小合适,另一方便会选择合作。为减少背叛可能,最好设置“经济人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既可以降低遭到背叛而造成的损失,又能够减少从背叛中得到的收益。这样,合作的前景就得到了提高。[3]

第二,竞争方倾向于背叛,但也可能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互惠”战略,即,只

要对方在上一次博弈中合作,那么,另一方将会以合作来回报对方;如果对方在前一次的博弈中实施的是背叛战略,那么,另一方就将在未来的博弈中也采取背叛战略,然后再根据对方的行为,来决定是否返回到合作性的战略。

第三,竞争方总是倾向于背叛。如果双方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内处于僵局状态,即一个国家总是遭受竞争方的背叛,那么可以考虑从其他领域给予竞争方“威胁”,来促进合作。另外,也可以针对竞争方在其他领域的需求,给予“利诱”,达到合作目的。

4 小结

中日作为世界铁矿石最大需求方,在寻求铁矿石供应,维护铁矿石资源安全、稳定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这就使中日双方的合作有了前提。然而,从中日在铁矿资源领域的博弈行为来看,日本钢铁企业似乎总是倾向背叛。并且,在中日双方的多次博弈中,日企作为最大获益者胜出的几率大于中企。在这种情况下,中企该做些什么?下面仅提出几点建议:①实践铁矿石供应来源多元化战略,为铁矿石资源进口来源提供多个渠道。②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博弈战略的选择提供强有力服务。③提高相关产业链的连动性,加强对作为炼钢和炼铁的下游必须品如焦炭和稀有金属的掌控,通过实现这些优势领域的合作来实现铁矿资源领域的博弈合作。④提高铁制品的循环利用能力,降低铁矿资源的需求量。

[1] 郭 梨. 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价格预测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 杨丽梅. 国际铁矿石谈判机制的特点及走势预测[J]. 国际贸易, 2009,(12):36.

[3] Beth V. Yarbrough and Robert M. Yarbrough. Reciprocity, Bilateralism, and Economic Hostages: Self-Enforcing Agree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J].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1.30, No.l, March 1986: 7-21.

[4] 郭进平. 有关矿产资源问题的博弃分析[J]. 金属矿山, 2005,(2):9-11.

猜你喜欢
铁矿铁矿石份额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6.58亿吨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漫画与幽默
铁矿石中全铁测定的探讨
什么是IMF份额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
2012年6月全国分省市铁矿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