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面积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2010-01-22 11:00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新洋管理区示范区

钟 飞

(江苏省新洋农场农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 射阳 224314)

继2008年新洋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水稻高产创建单位并取得良好业绩后,2009年新洋农场又被省农林厅确定为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单位。在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省农垦集团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新洋农场按照省里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万亩示范区长势均衡,形势喜人,水稻高产攻关活动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专家测产验收及实收情况显示,新洋农场万亩示范区内水稻平均单产为10687.5kg/hm2,比新洋农场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3.8%,实现了丰产丰收。

1 高产增效创建区落实情况

新洋农场水稻万亩增效示范区放在新管理区,覆盖新中管理区5个大队。新中管理区位于新洋农场的中部,基础条件好,拥有水泥晒场6.5万m2,仓库113间,占地3750m2,水稻仓储能力在750万kg以上。涵闸配套,条田分布在灌河的两侧,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单位及周边地区。新中管理区历年水稻产量一直是全场5个管理区中最高的,平均单产一直稳定在9375~10500kg/hm2之间。

新中管理区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仓储条件,使其已经具备创建万亩水稻高产增效示范区所需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其它管理区和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也大大增强,共带动全场4个管理区和20多个大队,并辐射周边数个乡镇。

示范区水稻面积785hm2,其中机插稻面积706hm2,占90.5%,手插稻面积78.5hm2,占9.5%。种植品种为武育粳3号和镇稻99,其中武育粳3号面积423hm2,占54%,镇稻99 面积362hm2,占46%。示范区水稻于6月1日开始栽插,手插稻于6月23日栽插结束,机插稻于6月20日前栽插结束,水稻整个生育期间叶色正常,群体适中,长势平衡。2009年水稻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三多一轻”,即有效穗多、高产典型田块多、新技术运用多;“一轻”是病虫草危害轻。经专家测产验收,示范区785hm2水稻,有效穗357万/ hm2,每穗总粒数118.7粒,结实率93.6%,千粒重28g以上,平均理论单产11866.5kg/hm2,平均实产达10687.5kg/hm2,比非示范区平均增产450~750kg/hm2,总产可达840万kg。

2 高产增效创建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1主导品种

武育粳3号:迟熟中粳,全生育期155d左右,总叶龄17~18叶,5~6个伸长节间,株高90cm左右。该品种为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其特点是穗粒结构较为协调,丰产、稳产性较好,产量潜力大,抗性强,综合性状好。该品种在新洋农场种植多年,由于其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加之稳定的产量表现,因而一直是新洋农场的当家品种,在示范区种植423hm2。

镇稻99:中熟中粳,全生育期150d左右,总叶龄17叶,5个伸长节间,株高100cm左右。该品种属中熟中粳品种,穗粒结构较为协调,丰产性和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佳。该品种由于其产量潜力大,熟期早,有利于调节茬口,近几年在新洋农场已逐步成了除武育粳3号以外的另一个当家品种,在示范区种植362hm2。

表1 2009年高产增效创建推广品种 667m2

2.2 产量与产量构成

1)武育粳3号有效穗375万~420万/hm2,每穗粒数90~110粒,千粒重27~31g,总颖花量40500万/hm2左右,结实率95%以上,理论产量11550kg/hm2。

2)镇稻99有效穗315万~330万/hm2,每穗实粒数110~130粒,总颖花量40500万/hm2,结实率90%,千粒重27~28g,理论产量 11250kg/hm2。

2.3 主推技术

1)优质高产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水稻模式化栽培为基础,以机械为载体,农艺、农机相结合,示范推广标准化机耕、机插、机管(喷药)、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因地制宜地改造调配农业机具,最大限度发挥机械优势,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标准、降低劳动强度保农时的目的。重点抓好机械插秧和机械收获。

2)优质高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栽培技术,它由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措施定量三个部分组成,是一个使水稻生育全过程和各项调控技术指标精确化的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基础上,用较少的作业次数、准确的作业时间和物化投入量,获得预期的高产、优质和最佳经济、生态效益。为使新洋农场广大农业管理人员掌握应用这项技术,我们做了大量的培训、示范和指导工作,目前推广面积已达100%。

3)优质高产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供肥水平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来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以及施肥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2009年新洋农场在总N量的控制以及中后期的N肥比例上更趋合理,分次施肥、氮肥后移、后期叶面喷肥等施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示范区水稻平均用氮量为303kg/hm2,比上年减26.75kg/hm2。新洋农场自2007年以来,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在科学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应用配方肥,解决基层单位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4)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湿润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目标是前期水分定量调控,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中后期以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增强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率。核心一是掌握好搁田的时间和方式,其中粳稻在单位总茎蘖数达到穗数苗的80%~90%时开始搁田,采用多次轻搁、逐步搁实的办法;核心二是拔节到成熟期实施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积累能力,收获前一周断水待割。

5)优质高产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针对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产生变化的态势,新洋农场切实加强病虫防控技术,及时准确预测预报,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综防率达到100%,尤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成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虫害造成的危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依据病虫防治指标、用药标准,选择高效低残留农药,实施综合治理,达到控害与节本保优兼顾的效果。关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2009年新洋农场围绕“治虫防病,全程控制”的防治策略,继续做好抗耐病品种选用、稻作方式的选择、灰飞虱越冬场所的清除和加强统防统治,提高大面积防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示范区结合操作规程及施工图周密计划、科学决策,狠抓常规和应变措施的准确率、到位率,注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主推技术为基础,在不同生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及应变措施。

3 高产增效创建区稻谷产量与质量情况

3.1 稻谷产量

根据《江苏省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工作考核办法》的文件精神,新洋农场在挂钩专家的组织和指导下,于10月9~10日对示范区进行了产量自测,测产结果显示,水稻示范区平均理论单产达到11866.5kg/hm2,平均实产达10687.5kg/hm2,比前三年平均单产(10282.5kg/hm2)高3.8%;千亩片平均单产10788kg/hm2;百亩方平均单产10974kg/hm2,最高百亩方产量达11190kg/hm2。

3.2 稻谷质量

由于新洋农场水稻全部实行定单种植,因此明确主导品种,提升稻米品质,提高优质化水平一直是新洋农场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江苏省2009年实施大面积水稻高产创建和推广水稻良种补贴项目的契机,全力推进新洋农场水稻优质化进程,加快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广步伐,全场优质品种应用面积达100%,全场建成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00hm2,确保全场水稻全部在国标二级以上。以品质优良而著称的武育粳3号一直是新洋农场水稻的当家品种,搭配种植镇稻99、广陵香粳等高产优质品种。

具体质量标准:出糙率83%以上,精米率72%以上,直链淀粉约16%;综合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米或以上标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和有害生物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4 高产增效创建区经济效益分析

4.1 直接成本分析

大面积示范区水稻直接成本8290.5元/hm2,其中手插稻8542.5元/hm2,机插稻8103元/hm2,平均直接成本比非高产示范区高193.5元/hm2(见表1)。直接成本包括:种子203.7元/hm2、肥料2175.75元/hm2、农药1218.9元/hm2、燃油110.7元/hm2、动力费213.75元/hm2、临工工资2946.9元/hm2、机械作业费1276.2元/hm2、伙食费139.2元/hm2。

表2 2009年水稻大面积高产增效创建成本分析

注:①成本是指直接成本或中间投入;②非高产区是指高产区以外相邻近的稻田。

4.2 效益及与普通稻区效益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万亩示范区的产值为23520元/hm2,比普通稻区(21525元/hm2)高出1995元/hm2;效益达15122元/hm2,比普通稻区(13425元/hm2)净增加1797元/hm2,增幅达11.8%。增效的主要原因一是高产: 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比普通稻区高625.5kg/hm2;二是质优:由于万亩示范区内种植的都是以武育粳3号和镇稻99为主体的优良品种,平均价格比普通稻区每吨高出近60元。

表3 2009年水稻大面积高产增效创建经济效益分析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批新上岗的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要求不适应;二是农机农艺结合衔接不够,尤其在水稻播种量的控制和秧苗素质的提高上仍需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说明新洋农场水稻高产攻关还大有文章可做,还大有潜力可挖。

猜你喜欢
新洋管理区示范区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被“忽视”的角平分线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以方正之态,饷行业之变”新洋丰全新LOGO启用 释义未来发展新动向
全国生态肥料产业联盟秘书处“乔迁”新洋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