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百姓更相信政府数据

2010-01-22 12:14
环球时报 2010-01-22
关键词:统计数据百姓信任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了2009年经济数据:GDP比上年增长8.7%,成功实现“保八”目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7%。虽然这些数据基本符合众多专家之前估算,却仍在网上引来不少质疑之声。

凝结着广大统计人员诸多心血的劳动成果,却得不到一些老百姓的认可和相信。中国统计部门近年来多次陷入这样的尴尬。对内,这表明政府公信力不足;对外,则关系到国家信誉。

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地区与地区之间千差万别,统计工作之复杂艰巨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像GDP这种宏观数据是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情况综合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和百姓的具体生活感受存在差距,处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对数据的感觉也会有很大不同。

但是,中国一些老百姓对统计数据的“习惯性”怀疑,还有深刻的历史缘由,以及生动的现实因素。旧日里大搞浮夸,狂放“卫星”催生出的一串串天文数字,给社会心理留下太深的刻痕;而当代“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情况远未绝迹,这种现象,不断大面积打击老百姓对政府统计数据的信任。

关键是中国目前对官员的考核系统,使官员唯“数”是尊。在官员的升迁问题上,与民心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相比,数据更直观,更容易用来说服上级,当然,得到这些数据也最容易做手脚。另外,中国社会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各社会单位做统计数据,都会往被期待的方向“能偏就偏一点”。这对政府的统计也产生了影响,比如社会平均工资都把什么人纳入统计范围,这里面是有伸缩性的。另外,公布对政府有利的数据及其他信息,把不利的数据和信息瞒着不说,这种现象在各地政府同样存在。而政府公布一个个别数据被社会坚信不疑的条件是:政府公布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100个信息中只要有一个不真实,其他99个就难以得到绝对的信任。

必须承认,这是很高的要求。是历史和现实的一些信息挫折让百姓产生了很深的不信任感,它积蓄已久,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事实上,近年来,统计部门锐意改革,努力改进,推动了统计质量的大幅提高。中央部门所发布数据的权威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在中国国内,怀疑仍存在。

面对百姓的质疑,统计部门应该理解,更需继续做艰苦、细致的解疑释惑工作。只要回应及时,说明到位,自然会一步步增加百姓对统计工作的了解和认可。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发现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节点。比如,既然百姓常觉得,统计数据和他们的实际感受不符,何不多出一些更细化的统计数据,多出一些更能反映百姓实际生活的数据,让数字和百姓贴得更近一些。当然,这离不开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

中国应当严惩那些搞数字造假的人员,一个依法严办数字造假官员的反面案例,效力会胜过十场正面的说明会。

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经济数据;中国在继续快速发展,全世界必定会对中国的统计数据盯得更紧。中国需要适应这个现实。数据统计得不准确,或者这种准确性总是受到怀疑,其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将不仅仅是政府的脸面,还包括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的中国行政的效率。另一方面,中国统计数据要在世界上摆脱各种闲言碎语,必须先要赢得国内百姓的信任。这是值得中国这样的大国高度重视的。▲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百姓信任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表示信任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