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救灾,新科技上战场

2010-01-22 12:15
环球时报 2010-01-22
关键词:幸存者废墟救灾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李 欣

此次海地地震,破坏力超前,当地基础设施几乎全毁,这使得国际救援只能“自搭炉灶”。为了和死神争抢时间,各路救援队用上了不少新的科技手段。

由于仓库毁坏,当地治安情况又极为恶劣,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采用了“临时储油库”和“流动仓库”两项新设施,其中“临时储油库”在建两座,还有3座将陆续开工,用于储存国际社会捐助的燃油;而流动仓库目前已建成5个,为各国救援队提供及时的物资后勤支持。

由于医院大部分被损坏,最糟糕的时候太子港仅一家医院可勉强运转,各国的流动医院大显神通,其中既有天上飞的(俄罗斯、法国派出了野战医院飞机,拥有完善的手术条件),也有水里游的(美国、墨西哥派出了医院船,不论医疗条件还是床位数,都不亚于任何一家先进的中型普通医院),还有陆地跑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都提供了车载式野战医院)。

海地救灾是第一次使用无人机进行灾情监控的地震救灾行动。美军的“全球鹰”无人飞机持续在灾区上空盘桓,及时发回图像资料供救援人员研判灾情。无人飞机一次可以持续监控14小时,不仅可提供及时、详细的图像情报,还可担负应急通讯中继任务。

海地在大地震中供电系统被破坏殆尽,而缺乏电力导致很多救援工作难以开展,美国一家名叫索尔的公司紧急提供了太阳能照明设备,用于海地的野外救援工作;中国的中兴通讯也特别提供了太阳能手机,辅以在汶川救灾中就崭露头角的GoTa数字集群基站,能在无法及时充电的情况下,确保野外通讯不至于中断,而在以往,人们只能仰赖昂贵的海事卫星电话,或功能有限的无线电报。

生命探测器是地震救灾的“标配”。在地震与泥石流一类的灾害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最早使用的方式就是利用搜救犬,以犬只的灵敏嗅觉、听觉来察觉人体的气味与微弱的声音,但是搜救犬训练不易、数量有限,所以先进国家都发展生命探测器在灾难现场搜索幸存者。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救灾过程中,即采取了综合搜救方法。首先派搜救犬进入现场搜寻,然后使用多种生命探测仪器。一旦发现幸存者,立即出动人员进行营救。

“九·二一”大地震时,中国台湾地区基本上是“被救援户”,由国际的救灾团队带来大批救灾设备帮助救灾,而后台湾积极研发类似设备,所以汶川大地震与海地地震時,台湾救灾团队携带了大量搜救设备参与救灾,发挥了良好效果。

据记者了解,台湾救援团队在海地使用的生命探测器,按照原理结构,可以分成雷达探测仪、红外线探测器、微波生命探测器、声呐探测器等不同类型。比较传统的探测器是红外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实际上是一种夜视仪,利用红外线可以在黑暗的地方仍能拍摄影像的特性,将红外摄像头伸入废墟缝隙,直接拍摄幸存者情况。由于摄像头多带有声讯设备,救援人员还可与幸存者交谈。

然而,红外探测器有很多缺陷,比如摄像头难以深入废墟,存在探测死角,而即使发现幸存者,也很难判断幸存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因此,在海地救灾中,台湾携带了手持式探测雷达,这种雷达可在7米半径范围内锁定幸存者的方位。这种探测器实际上是一种便携式雷达。探测器发射电磁波并对返回的电磁波进行分析,如果被探测者已经死亡,则发射出的信号与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有心跳、呼吸等动作,返回信号与发射出的信号会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探测幸存者的呼吸,因为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探测器可以根据频率把呼吸运动和其它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判断有没有幸存者存在。因为电磁波可以穿透障碍物,雷达探测器的最大优势是可以穿墙破壁,这一特点在废墟救灾中显得格外重要。而且,稍大型的便携雷达还可以透视钢筋和混凝土废墟的内部结构,为救援人员制定营救方案提供帮助。

此外,声呐探测仪也可通过声呐回波探测被埋生命迹象,可很好弥补红外探测仪的不足和死角。还有二氧化碳生命探测器,利用幸存者呼吸时会呼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侦测出灾区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区,判断有无幸存者从而加以救援。

然而,在海地地震这种超大规模的灾难面前,数量有限、价格昂贵的搜救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救灾需要。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9日报道,在海地大地震的刺激下,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电机工程系的研究人员近日发明了一种简易救灾设备。这种设备是由纸板、塑料、玩具芯片组装而成的机器人,可在1小时内快速组装好。因为它可以像蟑螂一样灵活地爬来爬去,钻入一些人类不可能搜救的缝隙,所以被称为“电子蟑螂”。“电子蟑螂”还可以进行快速升级,根据任务需要安装热传感器、无线网络、摄像头等装置,以求最大可能地搜救幸存者。科研人员认为,这种设备不会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制造,非常适合在海地这种房屋多重倒塌、人员伤亡惨重的地区执行任务。他们希望这种机器人能尽快在海地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幸存者废墟救灾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纪念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街头的废墟
废墟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