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学者预言“后危机时代”

2010-01-22 12:16
环球时报 2010-01-22
关键词:危机经济

本报驻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 温宪 纪双城 青木 赵汉臣 本报记者 魏莱

访谈专家

●盖保德: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满燕云: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维尼萨·罗斯:英国智库皇家国际关系事务研究所资深国际经济学者

●沃夫冈·弗理茨:德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

●涅基佩洛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

这不是足球场,没有赢家和输家

环球时报:您认为世界各国中,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和输家分别是谁?

盖保德:我并没有一个全世界各国做得如何的排名。但我认为,即便某个国家因为这一危机而成为“输家”,这一“输家”的经历可能迫使其进行经济及其他政策改革,而这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个国家受益匪浅。从目前看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那些深陷旧的经济模式中的国家做得最差——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和英国。但这些国家在危机中的经历可能迫使他们进行早已必需的调整。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因为这些国家与国际金融体系较少纠缠,看起来在危机之后做得更好一些。

沃夫冈·弗理茨:种种数据显示,中国可以说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这并不是说中国有超水平表现,而是因为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受到危机的沉重打击。这不是足球场,没有输家。随着中国快速增长的需求,可以带动世界各国出口的复苏。

满燕云:我绝对反对有人说中国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赢家的说法。在金融危机中,所有国家都是输家。有的国家输的多,有的国家输的少。就中国而言,以往中国出口额年增长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但是,去年中国出口急剧缩减,甚至达到负增长,有些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省份,比如广东就深受打击。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是绝对的冲击。

维尼萨·罗斯:在这一轮世界经济浩劫中,我想输得最惨的是东欧,包括保加利亚、立陶宛、匈牙利等国家在金融危机下,国民生产总值缩水了20%以上,真的是民不聊生。如果说真的有赢家的话,我想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卡塔尔算得上。中国因为一直采取谨慎的金融管制政策,没有让市场出现类似欧美的严重信贷危机。至于澳大利亚则是因为背靠亚洲大市场,因此从中获益。而卡塔尔之所以没有被迪拜等中东经济体所连累,主要是它又建立了一个新的输气项目,用扎实的能源经济实力逃过一劫。▲

贸易摩擦还会加剧

环球时报:今年贸易摩擦的趋势是否还将持续?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盖保德:最近的许多所谓贸易“摩擦”还只是装饰性的表面现象,被相关国家用来表达愤怒和强硬的态度。然而,在2010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特别是当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期间如果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的话,保护主义的压力会变得非常严重。当国内需求很强并有一些通胀压力时,中国所能做的最好办法是加强进口,到今年第二季度有适度的贸易赤字。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在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中仍将有顺差,然而,在后危机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在全球贸易中有一点赤字,那些批评中国的人也将很难再说中国的贸易政策是不公平的。

满燕云:2010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肯定还是要持续下去的。美国经济政策也有“轮回”。过去自由主义经济盛行的时候,关于劳工权益和环境保护问题是经常不被提及的。不过,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的经济政策班子意识到美国不能完全放弃他们的制造业,还是要在出口方面争取竞争优势,美国的下一步经济增长是靠出口引导的经济增长。这个经济方针显然要和中国的贸易发生冲突。

维尼萨·罗斯:中国与欧美的贸易争端在2010年相信还会有不少,这主要是欧洲和美国都在经历经济复苏,各国都在为挽救就业率不断寻求扩大国内市场的机会。保住本国的产业,就业率以及希望见到出超的贸易数字是这些国家政府必须要向纳税人交代的任务。因此这些问题势必延伸成为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争执。▲

中美下一轮就业潮就要来到

环球时报:您认为,解决失业问题,中美应该怎么做?

盖保德:对美国和中国来说,解决失业的办法有着类似的特征。首先,投资需继续或加大;其次,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是需要对劳动力进行重新调整。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改变,因此相关政策需要有很好的设计,对受到影响的公众应给予足够的解释。比如在美国,需要让公众理解,过度依赖个人家庭消费是一种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战略,社会公共需求却可以在长期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税收。中国的就业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一些,因为中国人均GDP只是美国的1/10。

满燕云:澳大利亚在解决失业方面做得不错。不过,这也跟澳大利亚是资源丰富型国家的经济特点有关。

维尼萨·罗斯:基本上我认为,中美下一轮就业潮就要来到,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在基础产业上投下了巨资,这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美国最新的工业产值已经出现明显的增长,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在教育、医疗行业,都会有明显的新就业岗位出现。▲

中国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环球时报:您觉得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机遇和考验?中国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盖保德:我认为,这场危机给了中国许多机遇——最重要的是,中国对于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政策和战略有着自己的分析,并充分信任这种分析,而不是对舶来的观点看得过重。从狭义的经济学来说,中国与金融危机影响相对隔绝,危机又使中国所需要的原料和技术相对便宜,这些都使中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获益。危机还使国家机构和地方政府在推行那些结构升级计划时变得更容易些,这些计划将使中国经济未来更加成熟。

但中国也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有观点认为,在金融或者其他经济领域,中国经济已经有足够实力“走向自由化”,并将其作为一种政策选择。事实上,快速自由化只会使中国经济减速。中国的领导人需要保持冷静,而不是将中国在全球危机中日子相对好过的经历视为“中国已经从高年级毕业”的标志,从而采取激进的自由化行动。自由化也许非常必需,但中国仍是一个收入相对很低的国家,有着许多非市场化的不完善之处,对市场自由化的进程要进行非常小心的管理。

满燕云: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很大,给政策制定者留下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我看是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什么?多年来,中国通过加入WTO等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方面受益很多。这一次我们看到,过度依赖出口导向的经济方式是难以持续的。中国仍然会有大量出口,但是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会减少。中国将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一定不会是重复过去,也无法重复。中国经济中技术水平仍然很低,这让中国经济进入一种瓶颈状态。过去中国依赖政府投资来扩大消费比重、促进GDP增长,这是难以持续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的投资在短期内是难以见到经济收益的,这不是说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错误,而是说对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利用还远远不够。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规模、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的差别太大,我相信中国政府会先一步处理好这些关系。

沃夫冈·弗理茨: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可能是人民币汇率。现在欧美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又开始高涨。有人认为,中国2010年面临一个大气泡,一旦美国提高利率,泡沫就会破裂。

维尼萨·罗斯:世界经济的这次大衰退告诉我们,单纯依赖出口经济是很不安全的。其实这是很多新兴经济体面对的课题。如何解决呢?这些国家,还有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外资,应当把眼光放到农村地区,放在人力资本市场,多投资当地的教育机构、医院,这肯定不会带来短期的巨额回报。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实力加分,充实股市等信贷市场的实力,让投资者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对中国来说,眼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调整好贸易政策,另一个是如何处理国际关系。这两个问题不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也决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找到更多可以投资的内部市场,会帮助中国减少对出口经济模式的依赖。只有西方看到中国的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本国的市场增长上,才会闭上对中国批评的嘴巴。▲

美元的霸权不会因此终结

环球时报:金融危机会影响美元的地位吗?世界金融格局是否会因此次危机而变化?

盖保德:这场危机对美元的支配地位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至少在未来15至20年之内如此。美国经济如此强大,其制造业如此庞大且技术先进,其医疗、科研、工程基础如此坚实,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提供如美元一样的货币安全。至于危机之后的全球金融体系,我认为现在对其做出预计为时过早。迄今为止的所有主要改善迹象,无论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还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都是令人沮丧的。看起来,发达国家中金融领域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已经成功阻止了有效的改革。

满燕云:经历金融危机后,美元地位和国际金融格局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美元的信誉是受到巨大冲击,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会因此而终结。美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同样受到了冲击与削弱,但是其相对位置与美元的地位差不多,同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沃夫冈·弗理茨:美元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影响其地位,因为全世界投资者都用自己的金钱购买美国国债。像中国,要保护自己巨大的货币储备免受损失,除了支撑美元外,别无选择。不过不管怎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中心,而欧美地位有所下降。

涅基佩洛夫:中国成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一名主要玩家。我认为,任何人在这个方面不会有不同意见。中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并将部分储备积极用于投资。所以,美国对中国将如何处理自己拥有的美元资产表现出兴趣和关注,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这方面,中国无疑正在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应对危机要抛开意识形态考虑

环球时报:中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盖保德:实际上,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的所有举措都是值得称赞的,尤其是中国将开支用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投资,以明智的方式使用银行信贷,这一举措及相关行动应该受推崇。但我有一些失望的是,中国的政策看起来仍在加深着人们的一种看法,即中国过去三十年,尤其是过去五年的经济增长均为出口导向型。其实资料和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是由国内投资推动的,其经济增长并没有依赖于美国GDP的周期——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最近五年来,大规模贸易顺差并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反而造成了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贸易顺差并不表明中国依赖于美国的需求波动,不过是对美国过度消费的直接反应。因此,中国不应寻求通过促进出口来支持危机后的复苏。

满燕云:中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优点是中国的措施非常务实,不是受意识形态驱使。美国经济政策长期受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统治,厌恶政府参与经济治理,在经济领域强调无政府或者小政府。不过,在非常时期是需要非常手段的。美国政府在救市方面一直就存在带有意识形态的争论,结果拖了时间。另外,美国救市措施没有抓住要害。金融危机后,美国最需要解决的是流动性的问题,出于极端的恐慌,所有的银行都不给企业贷款,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就无法实现资金周转,难以生产,被迫裁员,失业率因此直线上升。事实上,这个就是因为经济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缓慢反应,美国经济整体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在这方面,中国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

维尼萨·罗斯:中国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刺激政策,一系列政策背后反映出的是两点:中国拥有巨大的外汇资本,这次真的派上了用场;另外,中国政府用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有勇气面对全球的经济衰退。这两点对于世界经济都很重要,因为这次如果没有中国经济带给市场希望,情况一定会更糟。

涅基佩洛夫:有人批评中国对于经济采取了过多的刺激措施,未来可能遭遇风险。但中国经济在2009年以超过8%的增速发展,而俄罗斯经济却下滑近10%。在我看来,这已经回答了问题。当然,任何国家实行任何经济政策都存在风险,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展现了足以应付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危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经济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