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0-01-24 08:46房文生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9期

房文生

一、培养阅读兴趣,精心挑选阅读材料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要消除学生对阅读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开始时,让他们读一些趣味性强、篇幅适当、内容丰富、难度适中、词汇量不大、生词不多的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内容要由浅到深,从易到难,不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并不是一种令人头痛乏味的活动。而是一个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使人身心愉快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可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浓的深层次文章。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阅读习惯

以下几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必须坚决纠正。

1指读。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一遇到生词,便停顿下来,求助于字典,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定势,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说字典里找到的汉语释文往往不是原文的绝对等值,且工具书不会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语言现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分在意对个别词语理解与否。即使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往下读,等读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前面遇到的许多问题已迎刃而解了。

2唇读。有些学生喜欢在阅读时读出声来,或即使不出声,嘴唇在动,或脑子里也再想着读音,无形当中影响了大脑的思维速度。

3回读。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或段首重读;还有不少学生产生了心理定势,即认为自己第一遍肯定读不懂,因此反复多遍,浪费很多时间。

4译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于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小块文章进行精雕细琢。形成逐词阅读接受信息的坏习惯。

5视幅小。阅读不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这样做,不仅将注意力分散于词与词的发音上,而且增大了语音信息块的密度,引起不必要的损耗与摩擦,从而降低阅读的效率。因此,要用较快的速度在大量材料中捕捉信息,必须养成按意群扫视、连贯阅读的习惯。

三、指导阅读技巧

教师要指导阅读技巧,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旬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四、反复训练四种基本阅读能力

1抓中心思想。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或面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自己的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2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而写的,而每个段落里常有一个主题句表达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而展开。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理解段落的大意,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数主题句位于段落开头,一些位于段落中间或结尾。

3猜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对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会大大的提高。文章中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暴、反义词关系,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方法等形式获得。

4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在读完文章、了解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的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他能推动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