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公开的常态课

2010-01-24 08:46曹庆珠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王老师赏析

曹庆珠

教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公开课好看,但学不来;羡慕,但望尘莫及。”听课的时候,往往蠢蠢欲动,回来以后。老师们还是一遍遍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近日,笔者有幸听了由徐州市高等师范学校王鑫老师执教的Module 3 Unit1 Task identifyingdifferent elements of comic strip(苏译林版高中牛津英语),深有感触。为人实在、做事踏实的王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朴素实在的公开课。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思举隅一下,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思考一:“亲民性”导入——关注学生的情感

这是教学开放日的一节课。等待上课铃声时,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紧张,王老师笑盈盈地来到学生中间,用英语和学生拉起了家常。王老师先给大家呈现了两张照片,原来是她课前拜托其他老师拍摄的这个班级学生课堂表现的真实照片,在照片上,她圈点了几位表情各异的同学,提问:Whatwere you thinking about?并让学生揣测照片上老师张开的嘴形,提问:What was he saying?在此基础上,她又抛出一个问题:Who can give us thetitle of the story?

【赏析】王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一个手势语“弯的four”(wonderful)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外语学习有趣,同时于不动声色中消除了学生面对诸多听课老师的紧张焦虑,拉近了与授课老师的距离。在新课导入阶段,细心的王老师出示了几张学生上课表现的真实画面,学生看见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上,被随机抽到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受到鼓舞。教师精心又不花哨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并生动地呈现任务。“关注学生的情感”这一新课程理念在课前和新课导人的这一环节体现地淋漓尽致。

【启示】在常态课中,教师只要把对学生的关注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一句趣味英语,一张学生照片,面对自己天天见面的学生,这种家常式的交流和沟通很容易实现。

思考二:“快乐型”展开——趣味文本挖掘

文本内容是三组漫画图片,虽然形象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因此欠缺生动。王老师以小沈阳、雕塑图片思考者、常见动物的声音,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如小沈阳春晚小品上的名言“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哈……”,掌握了speech bubble;雕塑作品《思考者》的经典思考状,王老师给出了参考“明天穿啥呢?”,学生明确了thought bubble的意思;在解释sound bubble时,王老师配以补充阅读。

学生看到这么有趣的文本,都争先恐后地模仿起来。王老师恰合适宜地给他们配以图片,纠正发音。而title这一概念的运用,王老师引入了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系列漫画作品《父与子》。这部跨越国界的经典漫画老少皆宜,学生一看便懂,判断两幅漫画的English Title便有理有据。

【赏析】文本展示时,结合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的图画,不是用告诉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新知,而是放飞学生的思维,尝试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无论是对speech bubble的确认,还是对sound bubble的模仿,学生积极踊跃,真正享受到英语带来的快乐。

【启示】常态课中,教师习惯“满堂灌”讲过了头。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作一番认真的思考,作一番深入的感悟。

思考三:“用心设计”——注重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

文本深入拓展阶段,首先story-telling,图文并茂,学生需要判断说话者的会话内容,将其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完成填空;其次,listening,《父与子——拔牙篇》,六幅图片,六个简短对话,图画惟妙惟肖,录音绘声绘色,练习听力——学生模仿——复习漫画的基本要素,环环相扣,“一箭三雕”。

最后,a surprise ending,文本为课文提供的《小女孩博物馆历险记》,根据图片及候选答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故事的开始和发展部分的展示性提问,而最后的故事结尾给学生一定时间讨论,参照性提问的抛出,鼓励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课堂的Discussion环节。王老师在这一环节没有“放羊”,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贴近学生兴趣指向的一些参考影片图片: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白雪公主、灰姑娘。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争先恐后地续结局。课堂任务至此圆满完成,水到渠成。

【赏析】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王老师的教学追求和体现:“要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转换成对学生有效的语言训练。教学踏实、严谨又不失轻松活泼,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启示】平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积累教学素材,跟上时代新鲜潮流,把握学生兴趣“脉搏”,教学设计时才能结合自然,让学生快乐学习,《父与子》的听力材料是现成的,但王老师并没有“现套现卖”,而是自己录制,贴近学生的语篇展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

一节有趣的平实的课堂教学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才刚刚开始:示范性、可操作性,我们也许觉得“公开课”的“作秀”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但王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公开课和常态课之间的零距离,相信只要教师用心,我们是可以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的。

猜你喜欢
公开课王老师赏析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