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结课艺术

2010-01-24 08:46李艳芝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结课首尾呼应讲授

李艳芝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头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尾更加精彩。因为课堂结尾是巩固新知识的重要环节,是衔接前后课内容的纽带,是活跃思维、发展兴趣的良机,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理想的结课不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了如下几种常用的英语教学结课方式。

一、归纳式

就是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学生记忆、巩固知识,又能使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在讲授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需要人称、时态、状语及关联词各方面的变动。学生在做此练习时,往往顾此失彼。教师可启发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出4个要点和2条口诀:即一变句型,二变人称,三变时态,四变状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两个口诀是“一随主,二随宾,第三人称不更新”,“现在”变“原来”由“此”及“彼”。通过归纳,找到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二、活动操作式

为了巩固和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也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例如,在讲授普高英语第一册(上)unit13 AbrahamLincoln一课时,我以Role pL珂的形式结课,一人扮演Journalist(报社的记者),一人扮演AbrahamLincoln's step-mother(林肯的继母),进行采访。扮演Journalist(报社的记者)的学生就课文内容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1When and where was Abraham Lincolnborn?

2What did he use to do when he was achild?

3Where did he work as a young man?

4How did he become a lawyer?

另一名学生(林肯的继母)会做出相应的回答。这样的结课,即复习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首尾呼应式

所谓首尾呼应式,就是教师使用问题式导人新课,那么,在结课时,教师再次针对所提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从而首尾呼应,给人以一种完满的感觉。比如,在讲普高课本第一册(上)Unit3 American English时,我以问题:“Yang Mei为什么不能明白Sara?”“fall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英美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别,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别?”导入新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在结课时,再次提出这些问题,学生自己会总结出答案。

这样结课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内容的程度,又给这节课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四、图表式

依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的联系,事先制成图片,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时,展示图表,引导学生讨论小结。这种结尾方式,对知识的温故知新,密切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讲授普高英语第三册Unit13 The USA这一课时,依据课文涉及到的美国的人口、首都、历史等,列出如下图表,在结课时将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小结。精彩的结束了这一课。

五、提炼升华式

就是在对讲授内容进行整理、挖掘和提炼,以点明课的精华所在。揭示其深刻的内涵。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一语点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英语课亦如此,学生不仅仅学习语言知识。更应该体会课文的主旨所在。在学习完职高课本第一册Unit3 Reading BThe 20-dollar bill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在文章中,不管演讲者对20元美钞做了什么(揉,踩踏),人们还是想得到它,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总结点明文章的主旨:这是因为这张钞票没有失去它的价值。不管人们怎么对他,他仍然值20美元。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做什么或我们认识谁,而在于我们是谁!最后引用“No pain,no gain,”这句谚语与学生共勉。

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是教学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的结合。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而且可以巧布悬念,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结课时,都应“慎终如始”,而避免“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的危险,精心设计出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语,让学生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猜你喜欢
结课首尾呼应讲授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首尾呼应
神奇的“首尾呼应”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是非“大数据” 喜忧两相倚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化学教学中的几种结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