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2010-01-25 01:35肖长杰
关键词:植骨术牙周组织植骨

张 丽 高 静 肖长杰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口腔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调节一系列关键的细胞活动,大量研究显示,生长因子能刺激牙周缺损区细胞再聚集, 从而明显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1],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主要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转化生长因子-β(t 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骨形成蛋白及釉基质蛋白等。但是目前所研究的生长因子绝大部分是外源性的,且只局限于1~2 个生长因子,故外源性生长因子目前还不能用于临床治疗。因此,有学者[2]建议使用自身复合生长因子可以克服上述缺点。1984 年Assoian[3]发现了人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 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当PRP 与CaCl2和凝血酶混合后生长因子即从血小板中的α颗粒释放出来。本研究采用二步法提取人的富血小板血浆,并观察与植骨术联合修复牙周组织缺损。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科门诊牙周炎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牙周检查和X线片检查证实有≥3 mm骨下袋的患牙,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以上,探诊深度仍≥6 mm,需做翻瓣、植骨手术;无牙周手术禁忌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妇女未妊娠;口腔卫生维护好、依从性好。入选者共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9~45岁,平均31.1岁。病变部位(骨下袋)共16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骨内袋9处,分布于8位患者中,用PRP+植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骨内袋7处,分布于7位患者中,用翻瓣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方式并签名同意。

1.2PRP的制备

术前半小时抽取肘前横静脉取全血10 ml,置于含有2.5 m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15 ml离心管中。血样经两次离心(1000 r/min ×15 min ;3000 r/min ×8 min) ,制得富血小板血浆,吸取20 μl,做血小板计数,并与全血比较。

1.3植骨材料

植骨材料为Bio-Oss(Osteohealth,USA)。

1.4手术方法

1.4.1术前准备 全部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全口牙洁治、根面平整。在根面平整术后4~6周进行复查,术前记录基线水平PD、CAL、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I)。术中记录骨袋类型及骨袋深度(intra-bony defect depth,IDD)。IDD为釉牙骨质界到骨袋底的距离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差值,临床附着获得为术后与术前临床附着丧失的差值[4]。所有探诊检查均使用Williams探针。

1.4.2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均由一位医生完成。行常规翻瓣术,术区做龈缘内斜切口,尽可能保留牙龈。实验组植骨前用含有100U/ml人凝血酶(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上海)的无菌CaCl2溶液激活PRP,PRP设3个浓度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30%的PRP并与Bio-Oss骨粉混合,十几分钟后得到黏性的凝胶样物质-骨凝结物;将骨凝结物植入骨袋,瓣复位,以4-0可吸收线缝合;对照组植入Bio-Oss,余过程同实验组。

1.4.3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 g,每天2次,7 d),使用抗菌含漱液漱口(每天3次,4周)。术后2周拆线。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以后隔周复查1次,至术后第3个月。复查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用手用器械去除龈上菌斑,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检查。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对基线、3个月、6个月的PD、CAL和临床附着获得(临床附着获得为术后与术前临床附着丧失的差值)及骨袋深度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浓度比较 见表1。

表1 PRP与全血血小板水平比较

注:与全血比较,*P<0.01。

2.2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水平比较

2组患者患牙基线时牙周破坏的程度见表2。 PD探诊深度、CAL、附着丧失、IDD 骨袋深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牙基线时牙周破坏的程度

2.3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各指标与基线的比较

所有患牙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各组病例术后3个月、6个月,各临床指标均比基线时有明显改善,表现为PD降低,CAL减少,IDD降低,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各指标与基线的比较

注:与基线数据比较,*P<0.01;**P<0.01。

2.4实验组各浓度组间临床附着获得比较

不同浓度组临床探诊深度明显降低,其原因之一是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附着获得,各浓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4 各浓度组间临床附着获得的比较

3 讨 论

单纯植骨术达到的骨内袋缺损充填率约为60%~65%,尽管植骨术后临床指标有明显改善,但仍然有残余骨袋[4]。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多种牙周再生性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否提高骨再生的效果,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如植骨术+GTR[5]、植骨术+EMD[6]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如植骨术+GTR+EMD[7]等。但并非联合应用的方法越多,效果就越好。从牙周组织工程学的角度看,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是牙周组织再生的三大要素。将PRP引入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理论上可获得自身来源的生长因子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否能够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则需要设计严谨的对照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D均显著减小,均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骨内袋缺损均得到显著充填,但PRP+植骨术治疗组各临床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PRP与植骨术联合应用治疗邻面骨缺损的效果要优于单纯植骨术,PRP提高了再生治疗的效果,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

PRP在牙周组织再生中发挥促进作用的可能机制是PRP中的血小板被激活后,其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活性生长因子,从而发挥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而且各种生长因子之间还会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模式刺激牙周缺损区细胞再聚集,调节牙周膜或附近骨组织血管区域细胞的趋化、迁移、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了及时而有效的组织修复过程[8]。

在本研究手术过程中还发现,PRP激活后产生具有粘性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将骨粉粒结合在一起,形成骨凝结物,使得植骨材料的临床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缩短了操作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植骨术中加入PRP可提高治疗牙周骨内袋缺损的临床效果,证实了PRP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为PRP在牙周再生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明确PRP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和远期效应。

[1] Howell TH, Martuscelli G, Oringer J. Polypeptide growth factors for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J]. Curr Opin Periodontol, 1996,3:149-156.

[2] de Obarrio JJ, Arauz-Dutari JI, Chamberlain TM, et al. The use A utologous growth factors in periodontal surgical therapy: platelet gel biotechnology-case reports[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0,20(5):487-497.

[3] Assoian RK,Grotendorst GR,Miller DM,et al.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by coordinated action of three peptide growth factors from human platelets[J].Nature,1984,309(5971):804-806.

[4] Garrett S, Bogle G. Periodontal regeneraion with bone grafts[J]. Curr Opin Periodontol, 1994:168-177.

[5] Trejo PM, Weltman R, Caffesse R. Treatment of intraosseous defects with bioabsorbable barrier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decalcified freeze-dried bone allograft[J]. J Periodontol, 1999,70(15):1852-1861.

[6] Lekovic V, Camargo PM. A comparison between enamel matrix proteins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bovine porous bone mineral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intrabony periodontal defects in humans[J].J Periodontol, 2000,71(8):1110-1116.

[7] Lekovic V, Camargo PM. Combination use of bovine porous bone mineral,enamel matrix proteins, and a bioabsorbable membrane in intrabony periodontal defects in humans[J]. J Periodontol, 2001,72(4):583-589.

[8] Schmitz JP, Hollinger JO. The biology of platelet-rich plasma[J].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1, 59(10):1119-1125.

猜你喜欢
植骨术牙周组织植骨
髓芯减压联合含骨形态发生蛋白打压植骨术治疗ARCO ⅢA期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
骨痹通消颗粒配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效果观察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高金合金和镍铬合金冠桥修复体对牙周组织远期影响的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缓释药条对大鼠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