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刮起“娘惹风”

2010-01-28 12:35
环球时报 2010-01-28
关键词:马来西化糕点

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陈 欣 范亚男

最近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在内地热播,电视剧以绚丽多彩的娘惹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娘惹的奋斗记,被称为“新加坡的《大长今》”。《小娘惹》的热播不仅打破了新加坡15年的收视纪录,还在当地掀起一股“娘惹风潮”。

新马地区的“特殊群体”

记者刚来新加坡不久,在观看文艺表演时,看到几位身穿精美刺绣上衣、下穿印花纱笼、头发高高地盘在头顶的年轻女子在台上轻歌曼舞,坐在身旁的当地朋友介绍说,“她们穿的是娘惹装。”“娘惹”一词深深地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

历史上,中国明朝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往来频繁,沿海的许多中国人纷纷南下,来到当时的交通枢纽马六甲附近经商,并与当地人通婚,渐渐形成一个融合马来人和华人文化的特殊社会群体,其中女性叫娘惹,男性叫峇峇(Baba)。早期的峇峇大多从事贸易,由于勤勉刻苦又善于理财,不少人成为当地的富贾,他们利用自己特有的种族优势,架起了华人和其他种族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

娘惹菜成了新加坡的招牌美食

峇峇家族继承了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饮食在娘惹文化中占据相当重的分量,因此娘惹个个都是烹饪能手,她们日常生活中做的菜就被叫做“娘惹菜”。“娘惹菜”融合了中餐与马来餐的烹调方法,将华人常用的调料与马来的香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南洋地区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能做一手娘惹菜、娘惹糕点是峇峇家族对娘惹的要求。娘惹糕以椰浆、木薯粉、玉米粉等为原料,加以细砂糖用水蒸煮而成。在电视剧《小娘惹》中,能否做出地道的娘惹糕点是挑选儿媳的重要标准,“一个连糕点都做不好的娘惹,怎么能当个好媳妇呢?”

娘惹装也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珠鞋(如下图)也是娘惹装的重要部分,娘惹将微如米粒的珍珠,用细如发丝的针线,一颗颗缝起来。一双娘惹珠鞋,往往要用上千粒珠子,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

随着电视剧《小娘惹》的热播,新加坡一度掀起“娘惹风”,很多新加坡人都特意去选购娘惹装,学做娘惹菜。到娘惹餐厅吃娘惹菜的人也多了起来。新加坡在旅游推广时,甚至把娘惹菜作为当地的招牌美食。

生活中体现中西合璧

一般来说,峇峇们接受英国教育,从事洋务,穿西式服装;娘惹们则留在家中从事中国式的女红、烹饪。二战后,峇峇们一方面开始阅读西洋文学,打网球,出入赛马场,举手投足间透出完全西化的时髦气息;另一方面,他们又严格地承袭华人传统的祭祖与婚礼形式。记者曾经看到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照,新郎身穿西装,而新娘却是凤冠霞帔,典型的中西合璧。

记者曾去过新加坡的峇峇家庭里,既有洋派的起居室,也摆放中国的传统几案,上面放着祖先的灵位或是神佛像;既有镶嵌欧洲彩色瓷砖的墙壁,又有造型古朴的中式家具。走在当年峇峇和娘惹聚集的老街上,两边店屋外表仍然保持了当年的娘惹风格。

一位娘惹老太太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娘惹越来越西化,对娘惹文化了解的却越来越少了,她希望娘惹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马来西化糕点
马来宝诗词一首
糕点世界的小偷
小小糕点师
贺捷
语文课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美味的糕点
车迟国斗法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