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5例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0-02-05 14:02李玉才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重度孕妇综合征

李玉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孕妇围产期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此类患者体内多种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水平均会发生变化,出现异常的高凝状态。在妊娠期间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选择我院45例妊高征孕妇,并同时选择正常孕妇45例作对照,分别检测其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观察妊高征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妇的凝血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孕妇分娩时出血及防止血栓形成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妊高征组孕中、晚期与对照组孕中、晚期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妊高征组孕中、晚期与对照组孕中、晚期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对照组 孕中期 205.0±14.6 30.1±5.8 12.4±0.8 11.6±0.8 3.32±0.22孕晚期 218.0±12.4 26.3±7.8 11.2±0.7 11.8±0.6 4.37±0.41妊高征组 孕中期 206.0±18.2 31.3±5.9 13.2±1.0 11.5±1.0 4.37±0.52孕晚期 146.0±19.4 23.5±3.4 9.4±1.0 16.4±1.3 6.24±0.47

表2 轻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轻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妊高征组 轻中度重度血小板计数(×109/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217.0±10.4 29.7±8.5 13.3±0.8 11.7±0.5 4.33±0.38 133.0±17.5 26.4±11.7 12.2±1.1 12.5±0.7 5.46±0.47 120.0±21.0 23.5±12.3 10.3±1.0 17.6±1.4 6.33±0.5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45例,年龄22~32岁,平均(26.5±4.7)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符合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里的诊断标准[1]。其中轻度妊高征12例,中度15例,重度18例。其中孕中期为(21±3.1)周,孕晚期(37±2.4)周。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25.7±4.3)岁,其中孕中期为(22±2.1)周,孕晚期(38±2.4)周。排除心、肝、肾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出血性疾病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史的患者,均未使用影响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在妊娠中、晚期,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取肘前静脉血1.8m l,加入装有0.2m l0.109mo1/L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离心,收集血浆。用日本Sysmex CA 53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质控品均由Sysmex提供。血小板计数(BPC)按常规法进行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用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以上均数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高征组孕中、晚期与对照组孕中、晚期凝血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1。妊高征组孕中期与对照组孕中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孕晚期与对照组孕晚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轻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2。轻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指标比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能导致产妇及婴儿死亡。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严重时并发血栓及出血性疾病,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于妊高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全身小动脉痉挛,由于小动脉痉挛,导致血管狭窄,周围阻力增加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同时由于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继发损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蛋白可能渗出增多,血管内外的体液交换失调,血液流变学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粘度增加[2]。正常情况下,凝血功能与抗凝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妊娠期,孕妇体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都会有一定增高,可能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增加[3],这有利于生产时迅速止血。而对于妊高征孕妇来说,可能会出现病理性的凝血功能增加,有血栓形成趋势[4]。

本文结果孕中期妊高征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各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妊高征患者在发病前与同期正常孕妇的凝血功能是相近的。而孕晚期妊高征轻中度、重度与对照组比较,各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而Fg则显著增加了,机体原来相对稳定的高凝状态超过了一定限度,造成凝血功能紊乱,凝血与纤溶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APTT、PT显著缩短。再者随着孕妇妊高征病程的加重,凝血功能也有增加趋势,体内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强,可以看出如果妊高征孕妇PT、APTT明显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则说明病情加重,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所以临床上应该预防子痫的发生。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3-121.

[2]张丽娟,陈婷,丁依玲.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060-1062.

[3]时晓华,于超,徐成伟.不同妊娠期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意义[J].齐鲁医学检验杂志,2005,16(5):34-36.

[4]黄芳.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27-29.

猜你喜欢
重度孕妇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宫斗剧重度中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