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F在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异常表达的意义分析

2010-02-06 06:32韩新强祖茂衡
当代医学 2010年35期
关键词:隔膜下腔内皮

韩新强 祖茂衡

布-加综合征(Budd-Ch iari synd rom e,简称BCS)是由肝静脉阻塞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1],发病多为青壮年,综合国内近20年来发表的文献报道,我国BCS病例已经超过万例,居世界首位。

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经超声和/或M RV检查并经DSA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M em b ranous obstruction of in ferior vena cav a,M OVC)的BCS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 zym 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下腔静脉血液中VEGF含量,以探讨血管内皮损伤与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关联性。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MOVC型BCS患者(实验组) 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40.1岁,均为徐医附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和/或M RV检查并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下腔静脉近心端膜性闭塞;

1.2 对照组 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2~57岁,平均42.6岁,均为徐医附院心内科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并均为无使用抗凝血(促凝)药物史和吸烟史,无原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血液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等,肝、肾功能正常病例。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身高、体重、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

2 血清制备

2.1 实验组 在下腔静脉隔膜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时,置入导管后尚未注入造影剂前,通过导管抽取下腔静脉内血液约10m l置入两个5m l分离胶-促凝管中(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静置半小时,然后在低温4℃下1600g×离心15m in,取上层血清置于1.5m l EP管中,-80℃冷藏,冷藏过程中避免血清反复冻融,积攒一定数量3个月内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2 对照组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律失常患者在行介入射频消融手术时,同样通过导管抽取下腔静脉血液10m l分别置于两个5m l分离胶-促凝管中,后续处理及实验方法同实验组。

3 实验试剂及设备

①Human VEGF ELISA Kit(96T 美国R&D公司,由上海希美生物有限公司代购),在其有效期内使用

②酶标仪 Thermo electron coporation Multiskon MK 3

③离心机 Eppendorf centrifuge 5810R 低温离心机

④低温冰箱 SANYO -80℃ 超低温冰箱

⑤采血管 分离胶-促凝管(5m l广州阳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4 实验方法

4.1 取-80℃下冷冻的血清在室温下慢慢解冻,解冻后如发现血清中有大量颗粒,检测前予以离心;

4.2 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的操作步骤分步操作,每个样品做复孔检测;

4.3 将加入终止液的酶标板在450nm波长下检测各孔OD值,取复孔OD值的平均值,画出酶标曲线,并求出相应的VEGF浓度值。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上述V EGF标准浓度拟合曲线中R 2>0.9801(R>0.99),可知标准品VEGF浓度与OD值呈正相关且线性良好,提示试剂盒质量良好,符合实验要求。

如表1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VEGF浓度值t检验结果

讨论

下腔静脉隔膜形成是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原因。在人体内最粗大的静脉血管及血液持续流动的状态下如何能够形成薄厚不等的隔膜,这一问题自1899年布-加综合征被命名[2]以来一直未能明确。凝血机制不良、妊娠、口服避孕药、感染、外伤和肿瘤等均可为BCS的激发因素,其发病率约10/10万[3]。

目前国内外有关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假说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4]、血栓机化及纤维化[5,6]、凝血机制异常[7,8]、体内微量元素异常[9,10]等,但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可以完全解释隔膜形成的原因。

血管内皮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正常血管内皮主要功能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在血管内皮损伤或各种不良因素刺激下,会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结构性损害、内皮细胞脱落、修复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th fac to r,VEGF)具有促进血管内皮增值、分化、成熟以及诱导平滑肌细胞迁移、促进基质蛋白的合成、分泌等作用,在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完整性有重要意义,在组织修复中起关键作用[12,13]。

下腔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后V EGF释放增加,过度升高的VEGF与其受体VEGFR-1相互作用又可引起下腔静脉局部血管内皮损伤,使血管形成窗口和囊状-空泡状细胞器,促进内皮细胞迁移,造成蛋白质外漏,有的外漏蛋白质形成纤维蛋白原,成为血管外间质,形成一种暂时性的新基质,允许并支持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向移动,随维结缔组织的不断增殖,胶原堆积,逐渐增厚融合而形成隔膜。R iem en s等[14]研究表明下腔静脉隔膜是由纤维组织小碎片构成,并且有的小碎片中含有小的毛细血管,其表面覆盖有内皮细胞,王佾[4]等对70例M OVC病例活检也发现隔膜与下腔静脉管壁相延续,符合血管瓣膜样结构,这与VEGF在内皮细胞方面的作用有相似之处。

我们通过对1200余例BCS患者分析总结,认为M OVC发生的机制可能为: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的膳食中某种微量元素的异常以及饮食摄入营养成分的差异导致血液中微环境的改变[10],加之肝静脉开口处血流及入房处血流随心脏收缩产生的切应力对下腔静脉的不断冲击,随时间迁移就可能对下腔静脉内皮产生损伤[11],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释放VEGF等相关因子,血管内皮损伤后机体调节修复,血管内皮修复伴发纤维结缔组织增殖,胶原堆积,肉芽形成逐渐增厚融合而形成隔膜。

虽然目前还没有单一有效地血液检测来证实内皮功能的异常,但通过本试验研究我们对血管内皮损伤、反复修复在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很大的信心,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证明。

[1]祖茂衡.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M].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43.

[2]Aydinli M,Bayraktar Y.Budd-Chiari syndrome: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J]. World J Gast roenterol.2007;13(19):2693-2696.

[3]Wang ZG,Zhang FJ,Meng QY,et al.Evolut ion of management of Budd-Chiari syndrome:a teams view f rom 2564 patients[J].ANZ J Surg,2005;75(1):55-63.

[4]王佾,张辉,郭成浩等.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病理学及病因学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7):500-503.

[5]Okuda K.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obliterative hepatocavopathy,Okuda)[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1179-1183.

[6]ZHANG XM,LI QL,et al.Radical surgery for Budd-Chiari syndrome through exposure of the entire inferior vena cava of the hepatic segment[J]. Chin Med J 2007;120(8):626-629.

[7]Bergamaschi GM,Primignani M,Barosi G,et al.MPL and JAK2 exon 12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e Budd-Chiari syndrome or 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 ruction[J]. Blood. 2008;111(8):4418.

[8]Slusher KB.Factor V Leiden:a case study and review[J].Dimens Crit Care Nurs,2010;29(1):6-10.

[9]郭成浩,边建朝,王佾等. 山东省菏泽地区隔膜型布-加综合征外环境饮用水多元素测定[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2):207-209.

[10]侯建明,蓝进.重点补充维生素E、C和βC提高机体素质的动物实验[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2):217-219.

[11]周恒根,徐浩,祖茂衡等.膈肌运动及血流动力学与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关系的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10):729-731.

[12]Thomas AL,Morgan B,Drevs J,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PTK787/ZK 222584.Semin Oncol.2003;30:S32-S38.

[13]Cao G,Wu JX,Wu QH.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uppresses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in vitro[J].Chin Med J 2009;122:1570-1574.

[14]Riemens SC,Haagsma EB,Kok T,et al.Fami lial occurrence of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arguments in favor of a congenital etiology[J].J Hepatol,1995;22(4):404-409.

猜你喜欢
隔膜下腔内皮
不同几何特征对大型隔膜泵液力端隔膜腔静强度影响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锂动力电池卷绕机隔膜纠偏系统设计
用于生产橡胶隔膜的硫化机
大型氢气隔膜压缩机的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