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变浙江经济发展方式

2010-02-09 03:41窦晓军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窦晓军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浙江杭州310025)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2010年5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李德水、王钦敏副主任率领调研组到浙江省,就“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题调研。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协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转型升级方面初见成效。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产品的抵制仍在继续。各种要素的制约,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与体制机制缺陷,使得我省转型升级任务迫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压力加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浙江省正在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已将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物联网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及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领域列为近期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30%以上。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海洋开发等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一带两核多区”发展格局。“一带”即环杭州湾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带;“双核”即杭州、宁波大都市为两大发展核心;“多区”即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省12个大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衔接,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

二、当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标准不一。全省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外延扩大,分类标准不一,划分范围不一致。各地都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现有优势行业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内。由此带来统计口径不统一,指标数据不一致。

二是水平偏低。浙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业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光伏、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网络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缺少国际竞争力,产业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存在“低、小、散、乱”现象。

三是重复布局。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和环保等产业重复建设,低档次产品供应过剩等问题初步显现。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依赖加工配套、进口组装,存在重复生产导致市场同质化无序竞争、“一哄而起”的现象。若不加以统筹规划,将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四是环境欠佳。现有财税政策对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的新兴技术开发初期支持的规模和强度不够。例如技术开发费用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政策,很多企业都反映没有得到落实。创业投资规模小、风险投资缺失、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发达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大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瓶颈制约明显。产业人才供应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供需不平衡。部分垄断领域体制机制障碍,限制民营经济公平进入等。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培育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内需稳外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界定范围、明确重点

建议国家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确立为“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是下一步培育和发展产业的基础和前提。应该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缓解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重点,优先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以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信息产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突破关键薄弱环节为重点,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选择先进节能、新型环保、循环经济,新一代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及基础装备、先进医疗设备,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新兴领域,作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以重点部署。其布局应自上而下,国家先有规划,然后逐级依次向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二)加强体制、完善机制

一是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的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国家发改委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司,各省市成立相应的独立管理部门,完善相关管理法规。负责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时颁布国家和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资指南、指导目录,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二是选择若干具备基础和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在某些政策方面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地方充分发挥能动性。三是统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完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统计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及时性。

(三)出台政策、加大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工程、重大市场培育工程等。各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二是推进金融创新,加快建设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各种要素保障。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用地、人才等要素的保障,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改善其发展环境。四是政策扶持。如出台倾向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后,继续投入公共领域营运等。

(四)搭建平台、集聚发展

一是体制机制平台。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尽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公共技术平台。依托优势企业,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军民结合、统筹科技研发、应用示范、市场培育、标准制定、上下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环节,加强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支柱产业。三是人才平台。促进人才、技术及资金等向企业流动,积极培养吸引人才,完善人才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集聚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先导示范基地和集聚区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促进形成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布局。

(五)培育市场、营造环境

一是组织实施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重大工程,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完善价格形成和补贴机制,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试点示范等方式引导社会消费。三是加快建立健全有关行业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四是认真落实国务院“新三十六条”,消除行业垄断和体制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金融及军工等领域。新兴产业类民企要与国企一样,平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真正做到“非禁即入”。

(六)特色发展、提升产业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如浙江结合本省特色重点发展核电关联、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中国核电工业摇篮秦山核电站和三门核电站的品牌优势和产业基础,发挥交通区位、港口配套等优势,大力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依托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中国电科52所、36所等国家院所和省内的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载体,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依托仪器仪表、轻工专用设备及工业汽轮机、空分设备等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万向、吉利、众泰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迁移效应”及“拉动效应”,将高新技术输出给传统产业的同时,通过拉动传统产业的“上、中、下游”,围绕“专、精、新、特”的发展方向,坚持扶优汰劣、改造升级相结合,提升传统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进军海洋,持续发展

海洋资源是浙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浙江是陆域资源小省,同时是海洋资源大省,拥有26万平方公里海域。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的构想,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张左己主任2009年率领调研组来浙江,专题调研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情况,并向国务院作了信息专报。建议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等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以培育。发布鼓励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加强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生产销售的减免税。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海水利用工程、海洋能开发项目和海洋资源开采工程等予以投资引导,允许淡化海水进入市政自来水管网。将资源生态环境效益引入价格形成机制,并对海水淡化水、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等产品实行价格补贴。

(八)突出重点、调整结构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人均 GDP水平提高,一国产业结构将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2009年,我国三产和浙江三产占各自GDP的比重分别为42.6%和43.0%,均低于二产占比。如何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建议国家将加快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重点。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托新兴科技提供专业化服务,如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外包等;二是依托新型业态和新兴模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如电子商务、生物技术外包(CRO)等;三是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先进技术和理念提供更加专业化、高端化和高技术化的服务,如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现代物流等。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电子商务积聚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服务及业务外包、策划咨询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投入,促进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实现“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