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2010-02-09 17:20佟凌霞陈丽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肿物彩色边界

佟凌霞,陈丽萍,王 辉

(1.吉林省肿瘤医院 超声科,吉林 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心血管中心,吉林 长春130021)

乳腺是成对器官,共同暴露于相同的致癌环境里,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称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包括同时性(间隔≤6个月)和异时性(间隔>6个月)两种类型。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报道也略有增多[1,2],但有关超声诊断方面的报道较少见。本文分析23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加以分析总结,旨在探讨超声对于早期发现对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3](1)双侧乳腺癌病理组织类型不同。(2)乳腺癌中分别找到原位癌成分。(3)双侧乳腺癌病理组织类型相同者,先发侧无局部复发,无淋巴道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4)原发癌多在外上象限,生长在乳腺中,边界不清,常有浸润;转移癌多见于对侧乳腺内侧或尾部脂肪组织中,呈膨胀性生长,常为多发。(5)第一原发乳腺癌治疗5年以上,对侧发生的乳腺癌。

1.2 资料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共15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均为女性。双侧均可触及肿物13例,一侧触及肿物,另一侧未明显触及肿物2例。双侧异时性乳腺癌8例,第一癌与第二癌手术间隔时间1-5年,首发左乳5例,首发右乳3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1.3 方法 采用百胜DU6、PHILIPS-IU22、TOSHIBAAplio-XG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 MHz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将探头直接轻放在乳房表面,以乳头为中心,依次在乳腺内外上下四个象限扫查,双侧腋窝常规扫查。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和钙化,后方回声改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血流多少、及具体分布情况。根据彩色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Adler法,0级: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为少量血流,可见1-2个点状血管,管径〈1 mm;2级:为中等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几条小血管;3级:丰富血流,可见四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交织成网状[4]。0-1级多为良性,2-3级多为恶性。调整脉冲重复频率为5 cm/s,取样容积为2-3 mm,声束与血流入射夹角≤60°,获得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流速蜂值(PSV),阻力指数(RI)。

2 结果

2.1 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

超声声像图表现:双侧同时发生的乳腺癌的15例患者中,有13例经超声诊断考虑为双乳癌。双侧均可触及肿物的13例患者中,有7例双侧均表现为不整形弱回声或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伴有针簇样钙化,部分后方伴声衰;有2例表现为一侧不整形弱回声或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伴有针簇样钙化,另一侧为类圆形的实质性弱回声,边界尚清,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有4例表现为一侧不整形弱回声或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伴有针簇样钙化,部分后方伴声衰,另一侧为局限性增厚的腺体组织内可见一定范围的针簇样钙化,或沿导管分布,或在腺体组织内呈不整形分布。经超声不能一侧触及肿物,另一侧未明显触及肿物2例的患者中,触及肿物的一侧超声表现为不整形弱回声或低回声,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内部伴有针簇样钙化,另一侧表现为正常腺体组织内沿导管分布的多发细小泥沙样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血流程度0级3例次,1级8例次,2级16例次,3级3例次。病灶内血流丰富的,经PW测得RI值介于0.68-0.79之间。

病理结果: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同者9例,病理类型不同者6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次,髓样癌3例次,导管内癌2例次,浸润性小叶癌1例次。

2.2 双侧时性原发性乳腺癌

超声声像图表现:双侧异时发生的乳腺癌的8例患者中,间隔时间1-8年,均有双乳腺先发癌和后发癌的超声图像,其中8例后发癌声像图中,有5例超声考虑为癌,有2例肿物边界清,内部回声低,包膜不明显,另有一例触诊较硬,超声显示未见明显肿物,可见腺体组织内的多数点状钙化,沿导管分布。8例先发癌的超声图像中,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整,经超声诊断为可疑癌,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血流程度0级4例次,1级6例次,2级6例次。病灶内血流丰富的,经PW测得RI值介于0.65-0.75之间。

病理结果: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病理类型相同者2例,病理类型不同者6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次,髓样癌2例,导管内癌1例次,浸润性小叶癌1例次。

3 讨论

乳腺是成对的副性内分泌器官,有相同的组织解剖学结构,同样的内分泌因素,受同样致癌因素的影响,易各自发生乳腺癌。有报道BPBC的发生率为2%,其中同时发生为6%[5-7]。多数学者认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与单侧乳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Mose等[8]发现双侧乳腺癌与单侧乳腺癌相比,虽然预后无差异,但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增高。目前,术前的常规双侧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其目的之一就是明确是否有双侧乳腺癌的存在,早期诊断对侧乳腺癌至关重要。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中位年龄提前5-10岁,年龄在40岁以下者发病机会增大[9]。BPBC的好发部位同单侧乳腺癌一样,乳腺外上象限最常见。本研究发现的双乳癌患者中,大多是双乳腺腺体组织内的实质性弱回声或低回声。其二维声像图特征是:边缘不规则呈“毛刺征”,是自癌肿边缘向周围呈放射状伸展的短细线条影,是由乳腺小导管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其间可有癌细胞浸润,亦可是单纯的导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周围高回声环”征,一般厚度多为2-4 mm,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向周围浸润以及肿瘤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胶原增生。边界不清晰,因脂肪组织表现为强回声,当低回声的病灶周围为脂肪组织显示癌灶边界清晰,而为腺体组织时多较模糊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可见针簇样钙化,这与恶性肿瘤内部的营养代谢性障碍有关。对于未发现确切病灶,而见到沿管道分布的密集的微小钙化,应尤为重视。CDFI显示内部的血流信号。内部穿入性血流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双腋下扫查,可见淋巴结样结构,部分皮髓交界不清晰。

总结本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例,同时性乳腺癌并不少见,异时性乳腺癌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对侧乳房彩色多普勒超声普查,致使后发癌中早期癌不多,因此应同时进行双侧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一侧发现乳腺癌,一定要密切观察对侧乳腺,除手法检查外,应定期进行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必要时辅以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早期对侧乳腺癌的检出率。

[1]Award AT ,el-Husseini G,Anwar M ,et al.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s: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the second primary[J].Int Surg,1996,81(1):57.

[2]Kollias J,Ellias IO ,Elston CW,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ynchronous and 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J].World J Surg,2001,25(9):1117.

[3]阚 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102.

[4]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 ,et al.Dopple ultrasound color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biol,1990,16(6):553.

[5]MetcalfeKA,GoelV ,Lickley L,et al.Prophylactic bilateral mas-tectomy:patterns of practice[J].Cancer,2002 ,95 :236.

[6]EganRL.Bilateralbreastcarcinomas:Roleofmammography[J].Cancer,1976,38(2):931.

[7]韦 达,赵祥生,秦建伟,等.双侧乳腺癌35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308.

[8]Mose S,Adanietz IA.Bilateral breast carcinoma versus unilateral disease[J].Sam J Clin Oncol(CCT),1997 ,20 :541.

[9]MichowitzM,Noy S,Lazebnik N.Bilateral breast cancer[J].J SurgOnco,l 1985 ,30(2):109.

猜你喜欢
肿物彩色边界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