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卡胺对近视青少年睫状肌麻痹作用分析

2010-02-10 02:11邱迎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睫状肌屈光调节

邱迎红

(邢台市眼科医院验光室,河北邢台054001)

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是目前国内通行的方法,睫状肌麻痹剂的选择受患者屈光状态、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年龄小、远视、有内斜视存在的儿童,1%阿托品眼膏是首选的睫状肌麻痹剂。国外常用环戊通[1]对各种类型屈光不正进行检查。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常采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是托吡卡胺眼液。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托吡卡胺,采用不同的点药次数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其对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年龄9-14岁,等效球镜度-0.75 DS--4.00 DS,屈光参差小于1.00D(屈光力相差最大的两条子午线小于1 D)。

1.2 方法

1.2.1 双盲设计,一名助手将青少年随机编号,另一名眼视光医生师检查,记录结果。

1.2.2 分组 组1采用0.25%托吡卡胺,每隔10min点眼1次,共4次,最后1次后10min进行检查;组2采用0.25%托吡卡胺,每隔10min点眼1次,共6次,最后1次后10min进行检查;组3采用0.5%托吡卡胺,每隔10min点眼1次,共4次,最后1次后10min进行检查;组4采用0.5%托吡卡胺,每隔10min点眼1次,共6次,最后1次后10min进行检查。

1.2.3 常规主觉验光检查[2]在散瞳状态下进行,让患者坐在综合验光仪后摆好体位,调整综合验光仪;将电脑验光结果置于眼前,遮盖左眼,开放右眼,加足够的正镜(或减少负镜)直到单眼视力达到0.2;去雾视直到采用最大正镜或最小负镜达到最佳视力(maximum plus tomaximum visual acuity,MPMVA)状态;双色实验判定球镜终点;交叉柱镜确定散光轴向和屈光力;再进行一次MPMVA。遮盖右眼,开放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双眼前加+0.75DS球镜再次雾视,右眼前加3ΔBD,左眼前加3ΔBU。进行双眼平衡检查,而后去除棱镜,进行双眼MPMVA。

1.2.4 残余调节测量 采用近视力表(40 cm),加上+2.50 DS,让被检者注视近视力表1.0行,此时被检者可以看清,而后以0.25 D为级距增加正球镜,至1.0行模糊(正球镜量设为X),而后以0.25 D为级距增加负球镜,至1.0行模糊(负球镜量设为Y),计算残余调节量=Y-X。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具体为Bonferroni分析。

2 结果

采用方差分析对组1(n=58,残余调节2.44±0.13D)、组2(n=46,残余调节2.32±0.15 D)、组3(n=46,残余调节1.86±0.29D)、组4(n=42,残余调节1.52±0.23D)的残余调节量进行分析,结果F=200.47,P<0.01,表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采用Bonferroni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调节量组1>组2>组3>组4,组1和组2间P=0.015(<0.05),其余组间差异P均小于0.01。

3 讨论

由于青少年的调节力普遍较强,常规的主觉验光技术可能无法有效放松睫状肌,因此常采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辅助[3]。托吡卡胺是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国内常用的浓度为0.25%和5%。各个医院也有各自的点药方法。本研究设计的4个组,分别是托吡卡胺0.25%点眼4次组,0.25%点眼6次组,5%点眼4次组,5%点眼6次组,分析不同浓度、不同点眼次数对调节残余量的影响。

对于调节残余量的计算,本研究采用的是改良的负镜片法。改良方式借鉴了NRA/PRA测量方法。理论上如果验光结果正确,达到MPMVA状态,最佳矫正视力在1.0以上,加上2.50 D,看40 cm处视标,可以看清1.0行。加正镜至模糊,而后加负镜至模糊是必要的,这可以排除最佳矫正视力大于1.0,以及焦深的影响(尽管散瞳状态下焦深很浅)。即仍然在加上2.50 D的基础上再加正球镜,而后再加负球镜。本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所加正镜最多不超过0.50D。

不论采用0.25%或是0.5%,点药4次或6次,调节残余量均在1.50D以上,这对于此年龄段正常的调节幅度12-14D[4]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进行检影或电脑验光检查,对于近视儿童而言效果是明显的。从睫状肌麻痹的效果分析,与托吡卡胺的浓度和点药次数存在相关性,浓度对残余调节的影响更为明显(0.25%点眼6次组的调节残余量明显大于5%点眼4次组)。本研究仅针对近视患者,对于远视患者效果如何尚待探讨。

[1]RobaeiD,Kifley A,Rose KA,et al.Refractive error and patterns of spectacleuse in12-year-old Australian children[J].Ophthalmology,2006,113(9):1567.

[2]吴 荒,邱迎红,岳志强.不同类型视标对交叉柱镜检查精确度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5):945.

[3]吴 荒.调节控制技术[C].见:吴荒.实用主觉验光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3-53.

[4]刘晓玲.老视验配[C].见:刘晓玲.验光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57.

猜你喜欢
睫状肌屈光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看手机诱发老人新眼病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扩瞳验光前如何判断扩瞳药已经起效?
绿色可以保护视力吗?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首次配眼镜 该不该散瞳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