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因素推动药材价格持续攀升

2010-02-10 03:35郑智文
中国现代中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药农中药材药材

郑智文

(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0)

产销分析

九大因素推动药材价格持续攀升

郑智文

(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0)

2010年开春,药市经历了短暂的低迷调整后,在云南干旱天气的影响下,涨价的药材轮番闪亮登场。三七率先大旗高举,价格扶摇直上,短时间内120头价格从200元(千克价,下同),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红花、干姜、草果、薏苡仁、白扁豆,云木香等也闻风而动,有的涨速之快,涨幅之大,让人瞠目结舌。除受旱灾品种涨价外,白芍、牡丹皮、麦冬、延胡索、白芷、郁金、茯苓、党参、当归、黄芪、桔梗、水蛭等药材价格也强劲上扬,整个药市行情好似“满园春色关不住”。那么,当前药市行情缘何呈现出“春暖花开”的喜人景象?未来走势又将何去何从?具体分析如下。

1 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调减是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大批农民进城打工潮已卷全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得不能靠机械化操作的中药材种植陷入困境。多数家种药材种植管理费时费工,完全依靠人工,不能机械化替代,而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务工,闲置的土地要么流转承包别人,要么种植上管理省事的农作物(因为农作物种植收割完全可以机械化操作,所以,农民多愿种植农作物,而不愿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的中药材)。当然,并不是没有人再去种植中药材,在一些老产区仍有药农在坚持种植,只是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这是中药材生产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一些药材价格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

2 库存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一些国营中药材公司因管理经营不善,纷纷宣布破产或改制。这些省级县级药材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曾担当着“蓄水池”作用,但是,随着国营药材公司的解体,中药材的库存分散转移到市场经营户和产地药农手中。

中药材的生产又极其不稳定,容易大起大落。尤其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多数家种药材价格大幅跌落,有的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受行情低迷价格低落影响,药材生产大幅调减。

由于多数药材新货产不足需,其多年积压的库存便得到了良好的消化。尤其2009年甲流疫情,清热解毒类药材的库存得到大量的消耗。同时,在2007~2009年上半年药市行情低迷期间,市场经营户多不愿大量囤积货源,而且有货者多积极抛售,市场库存空虚。

2009年下半年药市行情复苏,市场商家及用药单位纷纷赴各产地积极组织货源,产地大量积压的货源被转移出去。这些货源一部分被市场实际消化掉,一部分囤积在商家手中。总之,由于近几年中药材生产的萎缩,无论是产地或市场积压的库存,随市场正常消化已逐渐薄弱。可以说,中药材的库存为历年最少,一旦市场需求有风吹草动,价格上涨一触即发。

3 疫情爆发增加新需求

自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以来,“禽流感”、“手足口病”,以及2009年全球甲型流感大流行接踵而至。由于中药在防治疫情中发挥了特有的功效,其市场需求较多,尤其清热解毒类药材需求猛增。如:板蓝根、金银花、青翘、牛蒡子、菊花,芦根等。因流感消耗掉大量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自然需求增加。

4 保健品开发及新医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保健补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应运而生,如:中药养生保健、中药美容保健,中药保健枕,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系列品。据有关信息报道,我国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牌数以千计。中药在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应用,使得其销量逐年递增,这是近几年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为弘扬中医药发展,2009年8月我国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并于9月21日实行。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均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随着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剂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同时,新农合又提高了中药报销比率,如此,使得中药原料需求比以前大大增加。

5 中药出口逐年递增

随着中医学不断被世人接受,中药材的出口也在逐渐呈现出强劲势头。尤其,在防治“非典”、甲型流感疫情中发挥了特有功效,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对中医药刮目相看。中药材出口也将随着中医药被国外逐渐认可,其原料出口量也将日益增加。总之,中药的市场需求量因用途的拓宽而在逐年增大。

6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药材减产,价格上升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10年春西南几省区遭遇百年罕见的干旱,4月中旬中东部出现“倒春寒”霜冻雨雪天气。反常的天气,不但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生长在其产地的相关药材也因灾可能造成减产。由于利好因素出现,商家便闻风而动。在多商积极购货带动下,一些药材价格便扶摇直上。如:因干旱影响价升的药材有三七、红花、草果、薏苡仁,干姜等;连翘、苦杏仁、山茱萸等药材,则因一场“倒春寒”而风生水起。

7 囤积带动价格上涨

居奇囤积,待价而沽,自古以来便被奉为商家经营之道。意思是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商家之所以购货囤积,等待价格上涨,主要是预测某一商品未来可能因货源缺少而价格上涨。例如:4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一些正逢花期果实类药材可能会因此受灾减产,有商家便看好这一利好因素,提前买货囤积。

有些药材因交易量突然放大,价格也在频繁交易中不断上涨。其实,这些货源并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拉动,而更多的是人为买货囤积所致。由于多商积极参与买货囤积,带动某些药材价格上涨,也是推动目前多数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8 热钱的大量进入

自2009年至今,多数药材价格不断攀升,有的药材出现了100%,甚至300%~500%的利润。如:桔梗从12元涨到50多元;三七从50~60元涨到500元以上等等。

当某一药材价格暴涨后,听到最多的就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什么昔日卖羊肉串的因买了桔梗赚了几十万,拉人力三轮车的因囤积三七赚了上百万,三轮车都换上了“奥迪”等等传闻不绝于耳。好事者更是推波助澜,对这种事津津乐道,激励了不少人前赴后继进入药市。由于外来资金的大量介入,使得药市行情不再风平浪静。

9 生产尚未大面积恢复

尽管自2009年多数药材价格不断上涨,有的已突破历史高价,但是,高价并未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如:桔梗价格从十几元涨到50多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大。

如今,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对于不能机械化代替,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的中药材种植,已越来越不被广大药农所接受。同时,粮食作物的提价,以及劳动工值的不断提高,也使药农的种植思想在转变。

昔日药材涨价,药材种苗交易红火异常,全国药材种植遍地开花;如今,药材涨价,药材种苗销售冷冷清清,药农种植药材情绪低落。总之,几经药市行情的大起大落,以及随着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药农也不再盲目跟风种植药材。昔日逢高价种药,低价卖出的教训仍记忆犹新,低价烂市对药农的伤害也是久久难以愈合的。由此,可见中药材价格全线上涨,并未刺激生产大面积恢复。

结语:未来多数药材行情依然向好

目前中药材原料价格的全线上涨,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人为炒作因素。前几年家种药材生产过剩,多数药材出现低价烂市。如:白芍2002~2003年统货价滑到2元左右,白芷,2008年产新后价格跌到2元左右,夏枯球,价格也落到4.5~5元,玄参价格掉到3元以内。由于种植药材获不到利润,药农纷纷弃种或减少了种植面积。同时,农副产品涨价后,药农为追逐利益,多改种了农作物。

近几年中药材生产之所以走下坡,不仅仅是药贱伤农,由于种植药材费时费工,农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同时,粮食作物价格上涨,药农追逐利益,种药积极性下降,药材生产大幅减少。由于中药材生产链脱节,未来1~2年内有些中药材原料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有的药材甚至会出现有价无货的尴尬困境。

猜你喜欢
药农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