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蚕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2-10 04:23李华荣
中国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楚雄州蚕农蚕业

李华荣

(双柏县茶桑站,云南楚雄 675100)

楚雄州蚕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李华荣

(双柏县茶桑站,云南楚雄 675100)

在调查分析楚雄州蚕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楚雄州充分利用“东桑西移”政策,发展壮大蚕桑产业提出了坚定发展信念、加大扶持力度、培强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桑园土地流转、开展蚕业多种经营等对策措施。

楚雄;蚕业;经济危机;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多种经营

2008年以来,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处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楚雄州的蚕桑产业发展更加艰难。我们带着楚雄州蚕桑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对其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楚雄州蚕桑产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据《镇南县志》记载:南华(楚雄州内最早的栽桑养蚕县)自元朝至清朝的同治、光绪年间,民间惯习蚕桑,所得蚕茧,均成土丝供应省会织绸,打各色丝线,织成渔网,或将茧加碱水煮透弹制丝棉被,枕之用途。这是楚雄州有确切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栽桑养蚕记录,迄今已有 600多年的历史[1]。

蚕桑产业逐步发展。1951年,楚雄州有桑园面积 68.87 hm2,全年发种 2 741盒,鲜茧产量 28 t[1]。之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桑园规划、加强栽桑养蚕技术指导等措施,楚雄州的桑园面积、产茧量均逐年增加,到 2000年有桑园面积 2 024.73 hm2,饲养蚕种 11 536盒,生产鲜茧 316.5 t,产值 460.82万元。近年来,随着各级各部门投入的加大,桑园面积、饲养量、产茧量、产值也大幅度增加,制丝企业也蓬勃兴起,到 2008年,楚雄州共有 9个县(市)发展蚕桑生产,拥有桑园面积7 367.5 hm2,投产面积 4 533.3 hm2,占总面积的61.5%,全年饲养蚕种 68 139盒,生产鲜茧 2 212 t,产值 4 089万元;姚安、大姚、楚雄、永仁等 4个县(市)成为楚雄州的蚕茧主产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占全州的 90%以上。2009年,全州共有桑园面积7 644.8 hm2(含 2009年新植桑园面积 587.7 hm2),其中,投产桑园面积 4 322.9 hm2,占桑园总面积的56.6%,全年饲养蚕种45 084盒,生产鲜茧 1 580 t,产值 3 650.4万元(蚕茧销售收入);全州有桑园户33 486户,其中养蚕户 11 761户,占有桑园户的35.1%,全年养蚕户户均养成蚕收入3 103.83元。州内已有姚安、大姚、牟定、楚雄、南华、永仁、双柏 7个县(市)分别与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省和云南陆良的客商签订了蚕桑产业合作开发协议,加快各县(市)的蚕桑产业发展,并扶持了姚安县天硕丝绸有限公司、大姚县缫丝厂、楚雄江南丝业有限公司、永仁县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双柏县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等从栽桑养蚕到制丝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其中:牟定县挂靠大姚县缫丝厂,南华县挂靠楚雄江南丝业有限公司),全州有 7 840绪的自动缫丝生产设备,年生产生丝能力 600 t;有蚕种生产单位 2家(即楚雄鼎丰和姚安天硕蚕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蚕种 30万盒[2]。

1.2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楚雄州蚕桑生产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科技部门的努力下,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的结果。一是桑树新品种(良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各县(市)新栽桑园以“农桑 8号、12号、14号”和“盛东一号”桑品种为主,使桑树良种化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达 95%以上。二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了桑苗的成活率。全州地膜覆盖栽培总体水平在 75%以上,成活率达 90%以上。三是省力化蚕具推广应用面逐步扩大。活动蚕台推广量累计达 21 620套,推广面达 75%以上,纸板方格蔟推广面达 45%以上,蚕用物资节能降耗显著,蚕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茧丝绸市场疲软 蚕茧价格下跌

茧丝绸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对世界经济形势高度敏感,茧丝绸消费量和市场价格与世界形势密切相关。由于受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近年来我国茧丝绸产业过快发展引起的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茧丝绸市场疲软,楚雄州秋季蚕茧收购价格大幅度下跌,干茧价格从 9月份的5.0万 ~5.5万元 /t降至 12月份的 3.5万元 /t左右,生丝价格从 9月份的 17.00万 ~18.00万元/t降至 12月份的 15.0万元/t左右[2],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栽桑、养蚕、管桑粗放,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不足,蚕茧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

2.2 蚕业成本增加 放荒毁桑现象严重

近年来,蚕用物资价格逐年上涨,管桑、养蚕用工价格逐年增加,蚕业成本投入增大,楚雄州的蚕桑产业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局面;加之栽桑养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风险较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比较弱,栽桑不养蚕的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楚雄州劳动力外出务工达25.4万人(含外出务工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平均每百个农民中就有 12人外出务工。2008年楚雄州桑园施肥面积只占总桑园面积的 71%,较 2007年下降了 8.4个百分点,且出现了桑园套种玉米、烤烟等作物的现象,甚至出现了桑园放荒、挖桑、毁桑的现象;至 2008年 11月底,全州放荒和挖毁的桑园面积已达 233.33 hm2。

2.3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

楚雄州各县(市)人民政府虽然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均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但在当时经济条件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并且全州各县(市)在引进龙头企业后,所有服务职能(桑园发展、蚕茧收烘、农资供应、蚕种供应和技术指导等)均归龙头企业,企业与技术部门联系较少,合作不够密切,也不开展试验、示范,就盲目套用外地种植模式和经营模式,给蚕农造成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等投入的浪费,蚕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虽然各县(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发展目标,但由于缺乏资金,楚雄州人民政府也没有出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扶持蚕桑生产的发展,再加上龙头企业经济实力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发展的速度仍然缓慢;特别是近两年姚安、大姚、双柏等县因财政困难,又没有项目支撑,缺乏资金购买嫁接桑苗,企业盲目追求面积,栽植了部分杂交桑,造成该地区桑园栽植质量差、效益低。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较好的利益机制或机制不够健全,带动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2.4 桑园规划不合理 烟桑矛盾突出

由于粮、烟、桑没有统筹的规划,相互争地,导致桑园布局不合理,到处种植,连片面积少,高产桑园少;只要农户愿意发展,不管土地优劣,质量好坏,面积大小,什么地方都栽;缺乏粮、烟、桑的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由于烤烟用药和烟毒污染桑园,造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据全州年报统计,2008年全州受烟草影响的桑园面积占总桑园面积的 25%以上,个别县(市)超过 30%,烟桑矛盾十分突出。

3 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

3.1 统一思想认识 坚定发展信念

我们要充分认识楚雄州蚕业发展所存在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技术力量充足的有利条件和全球性经济危机、财政困难、企业与蚕农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强蚕桑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蚕桑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地区优势,开发特色产业。

3.2 出台惠农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国务院第一时间出台了 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3]。各县(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大力扶持外,也要相应地出台各种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林业等扶持政策,并积极采取贴息贷款、种桑直补、蚕桑机具购机补贴或桑园地膜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强蚕种场、催青室、小蚕共育室、蚕茧收烘站、桑园水利设施、缫丝厂、蚕药蚕具厂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龙头企业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让利于民,来稳定和带动蚕桑产业的发展。

3.3 引导兼并重组 培强龙头企业

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盲目扩大桑园面积,桑苗投入、厂房建设、技术力量等投入过程中贷款额度过大,造成企业负债过重;加之没有形成深加工产业链,仅靠买卖蚕茧、经营药具,利润微薄,抗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建议政府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通过股份制改造,整合项目、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技术开展蚕沙、桑叶、桑椹、蚕蛹等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拓展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造纸、饲料等领域的用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桑园综合产出率;做大、做强一家规模大、起点高、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茧丝绸龙头企业来引领全州蚕桑产业的发展。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整合土地、蚕桑资源;集中资金、技术力量,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桑园资源,统一企业管理,统一项目资金,统一蚕桑技术,统一收购价格,统一扶持政策。

3.4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稳定桑园面积

蚕农是第一生产车间的生产者、管理者,蚕农利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利益,桑园管理的好坏、养蚕数量的多少、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第二车间的生产。所以,积极鼓励蚕农多栽桑、栽好桑,多养蚕、养好蚕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建立健全了企业与蚕农之间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蚕业生产才能健康的向前发展,企业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可以采取给蚕农级内鲜茧价外补贴的方式稳定桑园面积:企业与蚕农签订发展合同,保底收购价 15元/kg,政府对蚕农每卖 1 kg级内鲜茧补贴1元,蚕农卖茧稳定中准价 16元/kg,这样可以稳住大部分桑园;另外,企业还要与蚕农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将后续加工的部分利益反哺蚕农[5]。

3.5 推行适度规模 创建高优桑园

一般蚕桑主业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以 2~3个劳动力,经营 2 000~3 335m2桑园,年饲养蚕种 10~20盒,年生产鲜茧 450~750 kg为宜[6]。楚雄州各县(市)在发展新植桑园上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桑则桑,宜粮则粮,宜烟则烟,突出蚕桑发展的重点,即大力发展“专业村、重点户和丰产示范园”,建“百亩组”、“千亩村 ” 、“万亩乡 ”的规模化 、良种化的高产、优质、高效桑园。

3.6 推进土地流转 开展集约经营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出租、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桑园土地流转,有效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行“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发展集“农 、工 、贸 、科 ”四位一体的民营企业,设立小蚕共育基地、茧站、丝厂、新品种研发中心,即“蚕种—小蚕—蚕茧—丝厂”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模式[7],开展集约化经营,解决农村缺少劳动力等问题。

3.7 探索多种经营 增加蚕业收入

蚕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发适合当地桑园合理间作的生产模式,鼓励蚕农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利用土地、房屋和劳动力,增加蚕业收入。如:开展桑园套种、室内套养。在桑园中套种市场前景好的蔬菜和中药材;在蚕室或桑园内养鸡[7];开展“桑—草—兔”立体套养模式;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8];综合利用蚕茧开展丝棉被加工[9];销售桑枝条加工木地板提高经济收入[4]等蚕业多种经营。

[1]钱成润,杨长富.楚雄彝族自治州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付荣.楚雄州蚕业产业发展情况[C].云南省茧丝绸协会,2009.

[3]顾国达.世界经济危机对蚕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蚕业,2009,30(1):4-7.

[4]杨逸文,蔡志伟,沈亚萍,等.开拓创新争先独树一帜发展蚕桑产业[J].蚕桑通报,2008,39(1):52-54.

[5]罗坤.透过困境看云南蚕业的发展机遇[J].云南农业科技,2009,(3):12.

[6]韩红发,卢建珍,张志兰,等.构建山西现代养蚕技术体系模式的思路[J].中国蚕业,2009,30(4):56-59.

[7]顾光银,杨增群,薛松,等.生态复合型蚕桑高效模式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蚕业,2008,29(4):87-90.

[8]王玉芳.利用桑枝培育食用菌 提高桑园经济效益[J].中国蚕业,2009,30(1):103-104.

[9]李奕仁.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延伸蚕桑产业链条[J].中国蚕业,2007,28(3):4-6.

[S88-9]

C

1007-0982(2010)02-0045-03

2009-11-05;

2010-03-17

李华荣(1964—),男,云南楚雄,大专,农艺师。

Tel:0878-7712431,E-mail:lhr0878@126.com

猜你喜欢
楚雄州蚕农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
楚雄州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