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辨证护理

2010-02-10 06:14付艳涛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
关键词:方用舌苔脾胃

付艳涛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111)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疾病。泄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等,但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脾胃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外邪影响,脾胃本身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阳不足等,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对泄泻病人在护理上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更应重视辨证护理,对每一位泄泻的病人,在调护方面,必须弄清致病原因,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护理效果。现在将临床护理分述一下。

1 一般护理

1.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外感发热者,可开边窗通风。污染的衣裤、被褥,随时更换。排泄物及时倒入厕所。急性泄泻,次多发热者者,应卧床休息;慢性久病,次数不多者,可以适当活动和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具有传染性者,执行消化道隔离。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泄泻后清洁肛门。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留取大便标本送检。

1.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等情况;观察体温、脉搏、舌苔、口渴、饮水、尿量和皮肤弹性等变化;泄泻严重、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无弹性、腹胀无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四肢忽冷、尿少或无尿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3 护理方式

(1)给药护理,中药汤剂趁热服用,服后盖被静卧。(2)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无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3)情志护理,慢性泄泻患者常有焦虑、恐惧心理,给予安慰,消除疑虑,保持心情愉快[2]。(4)健康指导,注意饮食清洁、有节;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2 辨证护理

2.1 暴泻

2.1.1 寒湿证 泄泻稀薄多水,腹部胀满,肠鸣,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痛、口淡不渴,苔薄白,脉浮。治宜疏表散寒、芳化湿浊。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护理上注意保暖,尤其脐腹部用毛巾被裹紧,加用热敷。泄泻量次较多者,增加饮水量,如生姜红糖水、浓茶等。痛泻剧,临时给服纯阳正气丸3g或藿香正气水10~20mL。艾灸中脘、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等穴。

2.1.2 湿热证 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护理上本证多发于炎暑盛夏季节,病情急者,先用刮痧、针刺法,并多饮浓茶和淡盐水。腹痛泄泻剧烈,临时给服红灵丹0.3~0.6g,或黄连粉1.5g、木香粉1.5g,温开水调服。宜素全流或素半流饮食,清淡少油。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

2.1.3 伤食证 腹部胀痛拒按,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胸脘痞闷,嗳腐吞酸,舌苔垢浊,脉滑而数。《景岳全书·泄泻》篇说:“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2]。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减。护理上应控制饮食,以焦米汤或锅巴稀饭,酱姜、酱菜等为宜。病情好转后,渐增饮食。腹胀痛,给予山楂炭、鸡金粉各1.5g,水调服。大便泻下不畅,服大黄粉1.5g通腑导滞。

2.2 久泻

2.2.1 脾虚证 病程较长,大便时溏时泻,内夹不消化食物,腹胀鸣响,纳谷不香,面色淡黄少华,舌淡苔白,脉缓。治宜补脾运中。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护理上本病每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反复发作,平时应多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温热柔软而易消化的食物,如莲子、芡实、扁豆、苡仁等煮粥,蒸蛋,瘦肉;忌水果及生冷拌菜、苋菜、芝麻、核桃仁等。腹部注意保暖,冷痛者可给予艾灸、隔姜灸或热敷,临时吞服附子理中丸5g。

2.2.2 肾虚证 肠鸣腹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按,食欲不振,腰酸膝软,形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肾运脾、涩肠止泻。方用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加减。护理上同脾虚证,本证泄泻多在黎明前,上厕所时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要穿好衣裤,避免着凉。腹痛甚,用肉桂、川椒粉各0.5g,纳入脐中,并用暖脐膏或胶布外贴。

综上所述,对泄泻病人的护理,要跟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给予情志、起居、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才能取得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1]王义烈.中医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91.

[2]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51.

猜你喜欢
方用舌苔脾胃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