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的抢救护理

2010-02-10 06:14赵霞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
关键词:性休克补液尿量

赵霞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大连 116100)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神经反射引起的伴有骨折或脏器损伤导致严重失血的一系列并发症[1]。我院手术室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共接收52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手术,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9例,女13例,年龄15~72岁。在急诊室经抗休克治疗后,收缩压均<80mm Hg,脉压<20mm Hg,呼吸功能障碍15例。致伤原因:车祸34例,高处坠落伤11例,利器伤7例,其中颅脑损伤13例,胸腹脏器损伤19例,骨盆骨折合并脏器损伤6例,全身复合伤14例。

1.2 结果

经急诊手术治疗后,48例抢救成功,4例因重度复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 抢救要点

2.1 继续抗休克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接诊病人后,立即查看原有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快速建立第2、第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输液的部位要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如上肢的肘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选择锁骨上静脉,颈内静脉,可供输血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快速输入晶体液:生理盐水、平衡盐,再给予一定比例的胶体液:羟乙基淀粉、琥珀明胶、全血、血浆等,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对于大失血为主的休克,快速大量输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保证输血的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可使用加压输血器,据观察200m L血液最快滴注时间为4m in,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补充大量血液,以维持病人有效循环血量,达到扩容的目的,为手术及抢救成功赢得了时间。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给予气管插管

在建立有效循环的同时,松解衣领,开放气道,负压吸引,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块等,确保呼吸道通畅。巡台护士协助麻醉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2.3 配合医生手术止血

根据病情、创伤部位及拟定的术式,摆置适当的体位。准备必要的手术设备、器械、敷料及手术耗材,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止血。

2.4 病情监测

2.4.1 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若SPO2<90%,立即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警惕ARDS的发生。

2.4.2 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 休克早期,患者皮肤、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休克晚期可出现发绀,皮肤呈花斑状,补充血容量后,四肢转暖,末稍循环恢复。

2.4.3 监测尿量变化 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是否充足,术中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每小时尿量<25m L,表明肾血流量不足,尿量> 30m L,表明循环状态良好,休克有所改善。

2.4.4 监测术中出血情况 根据吸引器的吸引量及使用纱布情况,评估病人的出血量。每块10×20×8的纱布吸血量为15m L,为补液输血提供依据。

2.4.5 监测中心静脉压 大量快速补液输血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其正常值为5~10cm H2O,若>5~10cmH2O,表示心功能不佳,并有并发肺水肿的危险,若<5~10cm H2O,说明补液量不足,应继续加快输液速度。

2.5 保暖

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灌注不良,可有体温偏低、胃寒现象,要给予适当的保暖措施,以改善末稍循环,增加组织灌注量。输入的液体和血液温度接近室温,对病人进行有效遮盖,以维护病人正常的体温。

3 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伤情复杂,变化快,医护间的密切配合,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认真细致的病情监测,娴熟精湛的急诊手术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1]杨春芳,陈桂英,薄晓薇.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8,29(10):1247.

猜你喜欢
性休克补液尿量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创伤性休克的安全输血与中医护理探讨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