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支持方法发展研究

2010-02-10 08:30熊睿
中外医疗 2010年29期
关键词:危重脓毒症肠道

熊睿

(青海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 青海西宁 810007)

临床营养支持自1968年Dudrick与Wilmore创用静脉营养(i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后,给营养的难题,带动了营养支持的发展。在其后40年营养供给的方法、制剂与基础理论都在不断地改进,对临床疾病的代谢改变也都有深入的研究,使临床营养支持的理论、方法都有很大进步,也取得了很多共识,制定了很多指南。有各国、各地、各个系统,各个疾病都有指南与共识的制定,并且随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营养支持的作用、输注的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各种指南、共识也都在不断地更新、修正。

初期,供给营养仅是为了提供能量、蛋白质,因此用了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一词,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营养支持除能维护氮平衡、保存瘦肉体外,更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维护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效应较之初期有明显的扩大。2008年Jones等及2009年Martindale等据此认为不宜再称为“营养支持”,而宜称之为“营养治疗(nutri-tion therapy)”。事实上,当前的营养支持已有3类作用:(1)补充性营养支持,即对原有营养不良或因疾病(如肠瘘)丢失营养过多者进行纠正或补充。(2)维护性营养支持,因疾病危重,分解代谢率高,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或是由于疾病、手术不能经口进食5d以上(如胃存在幽门梗阻),机体极需营养,而因分解代谢高,达不到组织合成。供给营养的目的在于维持基础需要量。(3)治疗性营养支持,某些营养物质如谷氨酰胺、鱼油、赖氨酸等有药理性作用,称之为药理性营养(pharma-conutrient),有明确的治疗性作用。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正是由于对营养作用认识的加深、营养制剂的改进和对机体代谢改变的了解,营养供给的途径也在改变:营养支持的选择金标准(golden standard)约以每10年为一阶段出现一次改变。

在20世纪70年代,“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静脉营养”便成为金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后,发现全肠外营养有不足之处,主要的是发生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除穿刺置管导致的创伤性并发症(血气胸、导管栓子等)外,还有严重的血行感染〔脓毒症(sepsis)〕;另有代谢并发症,主要是肝脏损害,发生淤胆,甚至长期应用后发生肝脂肪病变、肝硬变。这些并发症使临床医生对其的使用产生了疑惑,逐渐减少了腔静脉置管途径的应用,恢复使用周围静脉,随之为适合周围静脉的应用,发展了等渗复方氨基酸、高浓度的脂肪乳剂以及经周围静脉腔静脉插管技术(PICC)等。因此,20世纪80年代选择输注营养途径的金标准是“当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自20世纪70年代后,营养支持在一些营养不良患者与一些应激较轻的创伤、感染患者中都取得了有效的结果。但是,在危重、应激严重、分解代谢明显的患者中,需要营养支持但又不能得到有效供给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20世纪80年代,就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这一难点展开较多的研究,同时,在研究烧伤时,发现烧伤创面尚无细菌感染时血液中已有细菌存在且为肠道细菌,称之为“肠源性感染”。经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在肠道缺血、缺氧时,肠黏膜受损,对细菌的防御能力减退,肠道内细菌可透过肠黏膜进入肠壁的淋巴系统与门静脉系统,进而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脓毒症。由此认识到,肠有屏障功能。经过临床的应用、多中心验证与荟萃分析,营养支持途径的金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改为了“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这一选择标准的改变,使营养支持成为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Berger称“如果可以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这例危重患者就有救了”。因此,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使用的着重点是维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内细菌与内毒素的易位,对营养的提供却处于其次的位置。

随着临床进一步的实践,肠内营养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认识;然而其不足之处亦为之显露。在重患者肠功能有一定障碍时,虽然经研究证实肠内营养能提供日需要营养量的30%~60%,尤其是添加了谷氨酰胺,即能达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目的,但是,在机体较长时间(>5d)能量不足的情况下,肾功能障碍、呼吸窘迫综合征、外科感染、褥疮甚至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将增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用增加肠外营养,以弥补能量等营养量的不足的方法。因此,当前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标准是“采用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较完善地解决了营养支持存在的问题。经过40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营养支持方法的改变显示了临床营养的理论、方法与效果的进展。

[1]李维勤,刘海燕,黎介寿.肠道屏障功能的检测及其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09(5).

[2]黎介寿.瞻望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

猜你喜欢
危重脓毒症肠道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