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涝灾后如何防止动物疫病流行

2010-02-10 13:20宋春燕李绍文聂大茂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11期
关键词:畜舍抗病力洪涝

宋春燕,李绍文,聂大茂

(云南省陇川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陇川 678700)

1 概述

笔者所居的陇川县位于祖国西南部滇西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1376~1649毫米,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8月。在此时期全县辖区内每年因洪涝泥石流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洪涝灾害发生,每次涝灾过后,伴随而至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疫病流行,特别是2007年本地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不但毁灭了无数的村寨和良田,灾后紧随着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疫病流行,对全县的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如何防止涝灾后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保障畜牧业生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谈点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2 涝灾后疫病流行的直接致发因素

2.1 死亡动物尸体的随意抛丢

由于洪涝灾害发生的突发性,灾害发生时人们往往首先顾及的是人的生命安全,而无法考虑饲养的畜禽。所以灾害发时后,常常造成较多的饲养畜禽被水淹死呛死,而死亡的动物尸体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深埋或无害化处理,造成尸体腐烂,特别是隐性带菌带毒尸体的腐烂,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传播,成为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

2.2 潜藏病原菌的疫源感染

洪涝发生时,由于洪水和泥石流的冲刷作用,会将一些掩埋病死动物尸体的地方冲塌冲毁,致使将某些会形成芽胞等保护装置而具有侵袭感染能力的病原菌冲浮到土表层,粘附到饲料作物上或水源中,而成为新疫源。

2.3 隐性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毒力增强

涝灾发生后,由于饲养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动物机体的抗病力降低,某些亚健康状态机体随即丧失了制衡病原菌的能力,导致隐性感染携带的病毒或细菌毒力增强,回复了致病力。

3 涝灾后疫病流行的间接诱发因素

3.1 畜舍建盖地址选择不合理

工作中发现某些散养户为了减少冷风侵袭和排污方便,将畜舍建在靠近村寨旁的沟河边低凹地带,当洪涝发生时,它便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长时间的污水浸泡,导致畜禽免疫抗病力急剧下降,从而诱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2 环境场地的污染

洪涝灾害发生时,会将大量的污泥浊水冲泻进畜舍,含有大量病菌的污水对畜舍、场地、饲具会造成严重污染,此时处于惊恐应激抗病力较低的家畜机体,一旦接触此类污水,必将受感染发病,造成疫病流行。

3.3 饲料和洁净水缺乏

一旦洪涝发生,灾区受损的不止是人类居住的房屋、良田和庄稼,同时人畜的饮水系统也必将受到摧毁性破坏,而人们在灾害发生时首先抢救的是与人安全生存相关的物资和设备,而暂时无暇顾及畜禽的饲料,待人类安全问题被解决时,畜禽饲料早已被污水浸泡变质无法使用。此时一方面由于缺料缺水牲畜机体得不到蛋白质、能量和水的供应,各脏器生理功能处于非正常值状态,机体的抗病力急速下降。而另一方面由于饥饿和渴饮,导致畜禽无法顾及选择食物优劣,见什么吃什么,而将受污染的食物和污水摄食进体内,致使畜禽体发病,造成疫病流行。

4 应对的防控措施

4.1 及时妥善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尸体

进入盛夏多雨季节后,动物防疫部门须贮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掩埋挖掘设备,一旦有洪涝灾害发生,要在第一时间跟随大队抢险救灾队伍进入受灾区,根据上级安排和业务职能立即开展救灾工作,首先组织力量逐户清理检查家畜被洪水泥石流淹冲损毁状况,将存活的畜禽驱赶转运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区拴脚(蹄部)固定饲养,并对新饲养地和原厩舍进行喷洒消毒(每天一次)。对因水淹死亡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畜禽,组织人力立即宰杀健康者食用(内脏废弃掩埋)。对死亡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的动物,采取无害化深埋处置,埋尸位置一定要选择在远离村寨饮水源和地势高处,防止疫病源的再度污染和扩散。

4.2 及时诊治有病症的非健康畜禽

在清理、检查、转运受灾畜禽过程中,发现有病症表现的畜禽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防止病情加重恶化,避免造成疫情扩散和流行。

4.3 及时清除畜舍场地内的污泥浊水

洪水消退后,组织广大群众在维护好家园的同时,及时清扫除畜禽舍内及活动场地上的污泥浊水,仔细清洗被污水浸泡的饲槽饲具,并对清洁的畜舍场地和用具进行认真反复喷洒消毒。同时对新确定的人畜生活饮用水源投放清洁消毒剂,随后应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源水质达到人畜饮用安全标准。

4.4 及时调补配发应急饲草饲料

涝灾后畜牧管理机构,应立即筹资就近就地采购饲草饲料,并依照救灾救急的基本原则,按生产比例及时调发补助应急饲粮饲草,确保畜禽健康。

4.5 选择合理的畜舍建筑位置

涝灾过后,对损毁的村寨必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建设,规划中首先确保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其次就是生产安全。畜牧业作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新规划建设中,畜舍建筑不但要远离市区、交通干线、医院、饮用水源和人居后风向,还应与沟渠、河流、堤坝保持1000~2000米的距离,同时还要选择地势稍高较为干燥的地方,但严禁在结构疏松陡峭的岩石壁下建造畜舍。

5 结束语

每年夏季我国南部和西南部的许多省份的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涝灾不但冲毁房屋和良田,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有些地区由于缺乏疫病防控经验,往往在涝灾后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救灾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消除疫情隐患,杜绝灾后动物疫病的流行,确保涝灾后,畜牧业生产迅速的回复和发展。

(略)

猜你喜欢
畜舍抗病力洪涝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近54 年贵州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塑料暖棚畜舍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禽抗病力的作用和应用
测定畜舍及其FIRE设备防雷系统设计
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长丰鲫试验
两个不同品种肉兔TLR4基因多态性研究
四种鲤鱼对柱形病抗病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