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蜂业》的故事

2010-02-10 14:19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艾曲村曾凡龙
中国蜂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小生意姐弟蜂业

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艾曲村 曾凡龙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已伴我走过了26个春秋。她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忠诚的老师,交流的伙伴;她充实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汲取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帮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她为我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了解更多的养蜂知识和信息,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帮我排忧解难,伴我成长,助我成功。

说起我和《中国蜂业》的不解之缘,这还得从很早以前说起呢!

我的家乡,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但可从事一些技术工作,做点小生意。勤劳的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五人艰难度日。尽管母亲早出晚归,终日劳作,我们一家人仍过着清平而寡淡的日子。

1981年,年仅16岁的我高中毕业,不得已离开学校,跟父亲学起了手艺,做起小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前来我地放蜂的浙江籍师傅。听他畅谈了养蜂及追花取蜜的乐趣,亲眼目睹了他那大桶大桶的蜂蜜,我和父亲便迷上了养蜂。不久,便从放蜂师傅那里购买了一群蜂,开始了养蜂,从此走上了业余养蜂之路。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殖技术,缺乏管理经验,一直没有管理好蜂群,难以扩大蜂场。

1982年底,我父亲从当地邮局订阅了1983年全年的《中国养蜂》(当时为双月刊,每期定价为贰角)。为此,我母亲还非常生气,说:“你买这书有什么用?一年得花一元贰角钱,这些钱咱一家人吃盐一年都用不了。咱这么一大家子人哪里有这闲钱买书。”后经我们姐弟几人共同劝说,渐渐得到了母亲的谅解。自此以后,我便每年都去邮局订阅《中国养蜂》,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养蜂知识,提高了管理水平,蜂群数量也越来越多,真正走上了业余养蜂之路。

1987年,我刚刚结婚,就和邻村的几位蜂友去四川放蜂。因那年冷空气活动频繁,阴雨天较多,收入甚少,仅够在川开支。回家的费用全是靠家中东借西凑寄去的。回家后,穷得叮当响。眼看订阅《中国养蜂》的时间已到,因为家中无钱,我急得团团转。没办法,便向他人借钱订阅了1988年的《中国养蜂》。不久,妻子知道了,便和我大吵大闹,说:“阴天下雨咱不知道,家里没钱你可知道?你订这一年的书就够给孩子吃1个月的鸡蛋,你订书重要还是喂孩子重要呢?”为此,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后经过我悉心劝说,得到了她的理解。

这么多年,我的业余养蜂虽不成规模,时断时续。但是,我订阅《中国蜂业》26年从未间断,我学习《中国蜂业》的兴趣始终未减。《中国蜂业》的确是我离不开的朋友,伴我成长的老师,是我今生离不开的书籍。

猜你喜欢
小生意姐弟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姐弟
姐弟之情
谁家的可可
姐弟俩的日常
买苹果
云时代的“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