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治疗儿童全结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2010-02-10 20:13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0期
关键词: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林 静 王 涛

谢晶日教授治疗儿童全结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林 静 王 涛△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论治 谢晶日 经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通信作者

谢晶日教授业医30余载,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见解独到和经验丰富。现以谢教授治疗儿童全结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一则为例,举一反三,剖析谢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的临床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以飨同道。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1岁。于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伴脐周疼痛,大便每日3~4次,黏液糊状,经当地医院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治疗15d,期间不规则应用美沙拉嗪、激素等治疗(具体用药及用量不详),患儿病情无好转。进而出现尿急、尿痛、肉眼血尿,腹痛、鲜血便加重,大便每日10~20次,于2008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诊断为初发型全结肠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并肾脏受累、重度失血性贫血、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应用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儿1个月体质量下降14kg,遂求诊于我院门诊。症见:腹痛,脐周痛甚,大便日3~5次,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面色无华,满月脸,无发热及关节痛,精神尚可,舌质淡胖,苔薄黄腻,脉弦滑。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炎型,活动期,活动Ⅲ级,末段回肠炎性改变。病理报告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于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热蕴结大肠,久蕴化为瘀毒,损伤脉络。治宜健脾燥湿导滞,清热解毒止血。药予柴胡15g,黄芩15g,黄连10g,黄柏15g,白头翁15g,马齿苋 25g,白及 10g,三七 10g,血竭 10g,薏苡仁 20g,苍术15g,砂仁 15g,藿香 10g,佩兰 10g,鱼腥草 25g,赤石脂 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经上方口服10剂后,大便日1~2次,便中带血减少,仍伴有腹痛,面色转润,时短气。舌质淡嫩,苔薄腻,脉弦滑。在原方基础上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5g,灵磁石35g,继续治疗7d,每日排便次数1~2次,大便黄褐色无血,饮食尚可,疼痛减轻,症状比较稳定,在上方的基础上改三七为20g,薏苡仁30g,白头翁30g,马齿苋25g,白及15g,鱼腥草30g。继服15剂以巩固疗效。30d大便日1~2次,无脓血,腹痛消失,病变处于恢复期,复查便常规示便潜血(±)。

2 体会

2.1 谢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的认识 谢师认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均可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本病。首先,寒邪或暑热等外邪,往往与湿邪相兼,直接影响于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碍,大肠传导功能紊乱,清浊混杂而下,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其次,饮食不节,宿食内停;过食肥甘厚味,嗜酒伤中,酿生湿热;过食生冷,损伤脾阳。皆可使脾胃传导失职,以致水湿内停,气血凝滞,与肠中秽浊之气相搏结,发为腹痛、腹泻。再次,平时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忧思恼怒,可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滞肠胃,日久气血壅滞,损伤脉络而化为脓血则便下赤白黏液。再者,劳倦内伤,久病不愈,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调,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肾阳与脾阳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助肠胃消化吸收。如久病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成本病。最后,久病入络,湿热、寒凝等邪壅塞肠络,气血与之相互搏结,肠道传导失司,损伤肠络,气滞血瘀而发病。谢师认为本例患儿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湿热内蕴,郁而蕴毒,损伤脉络,发而为病。

2.2 强调辨证过程中应明辨寒湿与湿热 谢师强调在辨证的过程中要明辨寒湿与湿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质素体胃阳盛者以湿热证多见,脾阳虚者以寒湿证为主。湿热证可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大便涩滞不爽或里急后重,身热,下腹坠胀疼痛,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导滞。寒湿证见下腹冷痛,赤白黏冻便,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大便滞涩或腹泻,口淡乏味,胃脘痞闷,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运中阳,化湿行气。

2.3 治疗此例患儿的用药规律 治疗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解毒止血为原则。方中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兼以解毒;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清热燥湿解毒,消痈凉血止痢,热毒去则血痢止;三七、血竭、白及、赤石脂能消肿生肌,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薏苡仁、苍术健脾燥湿化湿,湿邪祛则脾气健运;砂仁理气和中,则使肝脾功能正常,清升浊降,腹泻自停;藿香、佩兰芳香醒脾以化湿浊。诸药合用则中州安,气血运行通畅,湿邪祛,瘀血化,溃疡愈,诸症自消。通过临床观察,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治疗效果良好。

2.4 强调辅助治疗的重要性 谢师强调,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要重视辅助治疗。中药保留灌肠能避免口服寒凉太过伤脾胃,且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有研究已证实50%~70%的药物可以从直肠中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避免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作用,同时,局部黏膜吸收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可达到静脉注射速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吸收有规律。故疗效好。针灸取穴治疗,如针刺胃经、任脉、督脉、背俞穴、足三阴经等,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起良好的辅助作用,其他如热熨法,对邪毒入血者可酌情采用放血疗法。日常生活中要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及少渣、少刺激性的饮食,并且调畅情志,适寒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5 结合结肠镜的表现用药 谢师认为,若黏膜充血糜烂者可加用三七、血竭、白及等;若黏膜充血色红者为湿热所致,加用黄连、黄芩、黄柏;若黏膜水肿色白者,乃脾虚寒湿甚,加用砂仁、苍术等;黏膜附着较多黏液者加用薏苡仁、藿香等;黏膜松弛者乃脾气不足,加用黄芪、党参等。

2.6 重视单味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黄连的药理作用中有具有抗炎和抗溃疡作用,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行喷粉法或灌肠法,同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治疗;血竭在现代药理中能活血化瘀、止血、镇痛、解痉、抗炎、降糖,可用于消化性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炎等;白及能止血、抑菌及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谢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强调传统医学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药理作用较明确的中药应用于临证方剂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R249.8

A

1004-745X(2010)10-1714-02

2010-04-26)

猜你喜欢
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