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细辛的毒性研究评述

2010-02-11 05:1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剂型挥发油毒性

张 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的干燥全草,是临床常用中药。最早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被列为上品。具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开窍的功能,可用于镇痛及局部麻醉[1]。细辛的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其功效已被广泛承认,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但是关于细辛的毒性与安全性,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将有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希望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1 细辛毒性的古今述要

传统医学认为细辛小毒,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喘及镇痛,具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开窍的疗效。现代医学实验证明,细辛具有镇痛、局部麻醉、抗菌及抗过敏反应的作用。但是关于细辛的毒性,存在着“无毒论”和“有毒论”两种观点。《神农本草经》认为细辛无毒,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中记载细辛“无毒”,《本草经疏》中记载细辛性温无毒,《本草崇原》中记载细辛“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细辛为无毒之品,可以多服”,以上均认为细辛无毒,在记载中未提及使用禁忌。但《本草别说》与《证类本草》则认为细辛末,使用不可过半钱,否则导致通气闷塞,乃至死亡。《本草纲目》亦认为细辛使用不可过一钱,因此在医界中逐渐形成了“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直到今天医者均谨记此古训。《中国药典》及《中药学》均记载细辛为“小毒”,临床使用量为1-3g,作为现行用量规定,因此自宋代以后,细辛“有毒论”逐渐流行[2]。

2 细辛毒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细辛的药效与毒性,主要来源于其挥发油。研究者通过对细辛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在所有的品种中均存在甲基丁香酚、黄樟醚,榄香素这三种成分。进一步的研究证明,甲基丁香酚为细辛的的有效成分,占挥发油的60%,起到镇咳、祛痰、止痛的作用。细辛的毒性成分主要为黄樟醚,是一种致癌物质,有呼吸麻痹作用,可致多种动物呼吸麻痹而死。在鼠饲料中添加1%黄樟醚,有1/4鼠在两年后患肝癌。有研究者在外国细辛中检测出能导致间质性肾炎的马兜铃酸I和II,均证明细辛具有一定的毒性[2]。

为研究细辛的毒性机制,研究者将挥发油用于实验动物。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为开始引起蛙、小鼠、家兔呼吸系统兴奋,然后对其产生抑制,使其呼吸及随意运动变弱,继而反射消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致死。小鼠腹腔注射1.5%华细辛挥发油10m l/mg,3分钟后行走不稳,5分钟后呼吸运动变弱,大概半小时后苏醒,需要将近3个半小时才能恢复正常。给豚鼠腹腔注射华细辛挥发油2m l/kg,开始小鼠兴奋,然后呼吸机随意运动减弱,20分钟后豚鼠苏醒,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3]。小鼠腹腔注射辽细辛挥发油0.06ml/kg则运动减弱;0.24ml/kg注射,小鼠基本无运动但保留翻正反射;0.5m l/kg注射,小鼠则静卧于饲养笼中;0.6-0.8ml/kg注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呼吸运动明显减慢;0.8-1.2ml/kg注射,小鼠死亡[4]。研究人员为了对细辛的毒性进行定量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对其半数致死量 (LD50)进行测定。用辽细辛挥发油给小鼠腹腔注射LD50则为1.02ml/kg,华细辛挥发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47mg/kg。若采用静注与灌服的给药方式,LD50则降低[4]。以上实验为细辛“有毒论”提供了充足的证据,细辛的毒性跟品种及给药方式密切相关。

3 影响细辛毒性的相关因素

3.1 品种

我国目前有30多种细辛,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华细辛与辽细辛为商品细辛,家种及野生挥发油含量应大于2.0%,即为正品[5]。品种不同,挥发油含量也不同,毒性亦不同。辽细辛挥发油含量为为3%,华细辛为2.75%,毛细辛为0.81%,深绿细辛和紫背细辛黄樟醚含量大于60%。但是市场上正品细辛较少,在临床亦使用其他种类进行治疗,因此会出现大剂量使用未出现中毒反应或者小剂量仍出现中毒的现象。

3.2 药用部位

关于细辛的药用部位,经历了由用根到全草的变化。古代细辛比较丰富,因此以根入药。20世纪50年代开始,细辛愈来愈少,我国逐渐以全草入药。研究证明,入药部位不同,毒性亦不同。细辛挥发油主要集中于根系中,大约占90%,茎叶挥发油含量低。挥发油含量高,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均高。古代以根入药,因此其疗效及毒性均比现在以全草入药高。细辛用药部位影响其临床疗效及毒性,因此影响着医者对细辛用量及毒性认识[6]。

3.3 采集时间

细辛挥发油的含量与采集时间密切相关,人们常根据药用部位来决定采集时间。以根入药,则常于二月、八月采集。二月枝叶尚未充壮,八月枝叶已经干枯,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根部,此时采集为最佳。以全草入药,则应盛夏及初秋采集。采集时间不同,细辛挥发油含量不同,其临床疗效及毒性亦不同。

3.4 剂量与剂型

古代细辛常“单用末”,而现代则常用煎服,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细辛的毒性与剂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释放速率、机体吸收速率及药物成分的变化与剂型密切相关,同一药物剂型不同,毒性亦不同[7]。《本草别说》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或用散剂,则不可过“半钱匕”。何永田证明为达到良好疗效,散剂剂量应控制在1-3g[8]。细辛的毒性主要来自于挥发油中的黄樟醚,然而其高温稳定性不如甲基丁香酚。在经过煎煮半小时后,黄樟醚仅存原含量的2%,而甲基丁香酚亦大量存在,因此在煎服中可大剂量使用细辛以求达到药效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4 细辛毒性定级的探讨

关于药物毒性的定级,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古代常将药物分为大毒、有毒、微毒或者上品、中品及下品。国家药典将药物分为大毒、有毒、小毒,而世界卫生组织按照LD50将药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及微毒五大类。古代对药物毒性的分类主要依照各家的体验,而现代以LD50为标准进行分类则相对科学。对细辛的毒性分类国家药典定义为“小毒”,但细辛用药部位及剂型的不同则影响其定级。研究者对根部及全草散剂LD50的测定,得到了不同的分级结果,因此细辛毒性的定级需综合考虑品种、入药部位及采集时间的差异。药物的毒性定级虽然对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但细辛剂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剂型等因素,以达到更好的疗效[9]。

5 结论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细辛具有很好的药效,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上,应使用正品细辛,全草入药应采用较大剂量,服用时宜煎煮,单用则用小剂量。在使用中不必拘泥于“不可过一钱”的古训,细辛的毒性与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剂型密切相关,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来确定剂量。

[1]李娟.细辛的临床应用及其毒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5,23(4):44-46.

[2]周祯祥,陈泽斌,李军,胡平.细辛毒性的研究述评[J].中医药信息,2003,20(6):31-31.

[3]曲淑岩.细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J].中医杂志,1982,(6):72.

[4]曲淑岩.细辛油的抗炎作用[J].药学学报,1982,17(1):12.

[5]曹兰秀,邓中甲.影响细辛毒性诸因素的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8,4(39):64-65.

[6]袁晓琴,孙莲芬.细辛不同提取部位镇痛作用及毒性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2050-2051.

[7]常章富.细辛的内服用量与毒性[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6):721-726.

[8]何永田.细辛止痛作用与剂量的研究 [J].浙江中医,1984,(2):70.

[9]贾波,曹兰秀,邓中甲,文跃强,张丰华.细辛毒性及配伍解毒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50-51.

猜你喜欢
剂型挥发油毒性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