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情角度探讨不寐的辨证论治

2010-02-11 06:44孙建伟陈景杰陈童慧马文校袁立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远志方用心神

许 佳,孙建伟,陈景杰,陈童慧,马文校,袁立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不寐,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失养或不安,从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不得眠”、“目不瞑”,或“不得卧”,西医称之为失眠。

清·费伯雄指出:“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人的情志是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是生命活动正常现象。

情志活动属心神的功能,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血气充盈运行畅利则神志活动正常。《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当情志过极超过了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疾病也相应发生了。因此,不寐的发生与情志的失常息息相关。又如《张氏医通》中指出:“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中医七情分属五脏,为五脏所主,如《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情志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导致不寐。

《类经·疾病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可见,情志太过之时,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均可导致不寐的发生,而七情所伤之不寐尤为重要且各有特点,在治疗时应当辨证论治。

1 过喜致不寐

《素问·举通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过喜易伤人,如《素问·举通论》曰:“喜则气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暴喜伤阳”,“喜伤心”。《景岳全书·虚损》说:“盖心藏神,肺藏气,二阳脏也,故暴喜过盛则伤阳而神气因以耗散。”《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阴。”喜乐过度,耗伤心气,心气迟缓,久而损伤心阴,阴血不足,虚火内扰,心神不安,可见心烦不寐,嘻笑不休,举止失常,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补益心阴为主,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用生地、天冬、麦冬、当归、玄参养心阴、清虚火,使热清神静;酸枣仁、柏子仁、茯苓、远志安心神,朱砂镇静安神,五味子、人参补喜伤之心气,桔梗载药上行。

2 过怒致不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暴怒伤阴”,“怒伤肝”。《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说:“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有伤,肝主藏血,是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怒为肝志,怒则气上,甚则肝气横逆上冲。症见两胁作痛,郁而化火则内扰肝魂,肝魂不宁,火热心神,或肝火上炎,心烦易怒,转侧难眠,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当清肝泻火、疏郁安魂,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肝导热下行,火清则肝魂安,当归、生地养肝火耗损之阴血。

3 过忧致不寐

《灵枢·本神》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三因方》曰:“忧伤肺者,心系,上焦闭,荣卫不通,夜卧不安。”忧伤肺,肺气闭塞不行,不能助心脉行营血,胸脘不适,心悸不宁,夜难入寐,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喉中有痰,咯痰不爽,苔薄白,脉涩无力。治以宣肺气,行营血为主,方用人参养荣汤。陈皮宣闭郁之气,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甘草补肺气,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远志、五味子安神。

4 过思致不寐

《黄帝内经》曰:“思伤脾”,“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所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又《类证治裁》曰:“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思属脾志,思虑太过,伤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养于心,心烦失眠,食少神疲,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方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中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脾气,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茯神、远志、枣仁益脾志。

思虑日久,脾气郁结,聚液为痰,痰郁化热,火热内扰,可见躁扰不宁,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当以清热泻火、豁痰散结的黄连温胆汤主之。方中陈皮、枳实利气,气利则痰化;半夏、茯苓、陈皮散痰;竹茹、黄连清热泻火;痰气散,火热除,则脾志静,卧则安。

5 过恐致不寐

《黄帝内经》曰:“恐伤肾”,“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灵枢·本神》曰:“恐惧者,神惮散而不收。”恐为肾志,恐则精却,惊吓恐惧,肾精气受损,肾志不宁,可见骨节无力、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男子可遗精滑精,女子可崩中漏下。恐伤精气,精不养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乱或结代。当补益心肾,宁神定志为主,方用七福饮加减。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下陷之气,熟地、当归填补肾精,枣仁、远志定志。

6 过悲致不寐

《素问·举痛论》曰:“悲则气消……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景岳全书·火证》说:“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过度悲伤,肺气消散而无以宣气,郁而化火,内扰心神,可见悲伤哭泣或哭笑无常,神志恍惚,心烦失眠,舌红苔白,脉细数。治当补肺气、安心神为主,方用甘麦大枣汤加人参、百合。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肺气,浮小麦宁神,百合除热安神。

7 过惊致不寐

《素问·举痛论》曰:“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又《沈氏尊生书·不寐》中说:“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当突受惊吓时,扰乱心气,心神不宁,可见心悸易惊,惊伤气乱,扰乱心神,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散乱。治当补心气、安心神为主,方用安神定志丸。人参补心气,龙齿、茯神、远志定心志、安心神,茯苓、菖蒲开心窍。

由此可知,人的睡眠乃为心神所主,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异常皆可造成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最终导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加强自我控制,注意情志调养,保持心理平衡,使脏腑调和、气血通畅,就不会有失眠的困扰;另外在治疗睡眠障碍时要掌握病人的情志变化,结合情志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远志方用心神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毛远志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毛远志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厚朴汁炙远志对小鼠胃Cajal间质细胞Ca2+通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