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10-02-11 21:54毛玉明章晶晶宣子灿
浙江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生态文化森林公园体系

卢 山,毛玉明,章晶晶,柴 雄,陈 波,宣子灿

(1.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 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浙江 开化 324300;3.浙江省杭州市林业水利科技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6)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卢 山1,毛玉明2,章晶晶1,柴 雄2,陈 波1,宣子灿3*

(1.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 浙江省开化县林场,浙江 开化 324300;3.浙江省杭州市林业水利科技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生态文化由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和生态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构成;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起着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是体现森林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设施、项目组织、制度管理三大平台建设来构筑其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钱江源

林业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时代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从而推进了现代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的建立,并认识到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项事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关国家和全球生态安全的伟大事业[1]。

森林生态文化是林业生态文化的核心,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2007年5月,国家林业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通知》,启动了“全国森林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就此全面展开。

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蕴涵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我国生态文化中的精髓[2];森林公园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主要窗口,也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3],起着示范、引领、推动作用。一是建立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要场所,增强国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推动并促进国民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4];二是完善现代林业经营体系,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优先的现代林业发展方向,并为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开发出内容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产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四是园乡共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态文化素质、文明意识、服务水平,使每一个森林公园的管理和服务人员都能成为森林生态文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但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论研究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解说体系不规范、生态文化产品短缺等问题和困难,还不能适应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要求[5],需要进一步在认识、研究、投入和管理上加大力度,使森林公园真正发挥其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推动作用。

浙江省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局促进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点,本文以此为例,通过文化设施、项目组织、制度管理三大平台构建,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进行详细探讨。

1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架构

生态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关系,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由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和生态制度文化三大子系统构成,其中每一个子系统又包含着更低层次的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彼此交叉、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完整的生态文化体系。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6];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文化将成为生态文化的主体。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7]。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是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森林生态文化的具体形式之一,是体现森林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林业向社会提供多种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属微观层面的生态文化,其基本内容与体系将秉承宏观生态文化体系和中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的所有特征,但毕竟森林公园是林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区域的限定性、资源的特殊性、机构的基层性等特点,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要在突出特色、注重应用、便于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如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就是根据生态文化体系的特征要求,通过文化设施、项目组织、制度管理三大平台建设,构筑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

1.1 文化设施平台

文化设施平台是指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生态物质文化建设系统,包括区域森林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等保护与利用,以及相应开发建设的生态文化产品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等,这些有形、物态的生态文化要素是开展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载体和物质基础。

1.2 项目组织平台

项目组织平台是指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生态精神文化建设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以“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向社会公众传播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精神与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增加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这些隐形的生态文化要素是开展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

1.3 制度管理平台

制度管理平台是指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生态制度文化建设系统,是生态文化体系非(无)形的要素,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制度与管理,这些非形的生态文化要素是开展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

2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

2.1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概况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总面积约45 km2,最高峰莲花尖海拔1 136.8 m,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森林公园以“江源、森林”为主要特色,森林覆盖率高达97.55%,既有“峰雄岩奇峭崖险、瀑飞潭碧江源秀、林茂树古山花漫、兽行鸟鸣鱼儿欢、云涌雾起天象奇”的丰富而优美自然风景资源,又有革命遗迹、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众多的人文资源,景源价值凝重而又相对集中,地方特色浓郁,是浙江省内少有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瑰宝。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和景观资源,为建设繁荣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提供了极佳的基础条件。

2.2 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指导下,把钱江源森林公园建设成集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林业建设成就展示、林业科研科普与生态道德教育、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休闲度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级森林生态文化示范基地。

2.3 生态文化体系三大平台建设

2.3.1 文化设施平台

2.3.1.1 “钱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与“百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 为了保护浙江母亲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在开化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和“把一江清水送出开化”的战略指导下,森林公园积极开展“钱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全面的封山育林和局部的林相改造、植物景观建设;同时,积极参加“百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打造出浙西地区最具观赏价值的钱江源百里绿色长廊风景旅游线。

2.3.1.2 完善各景区的生态文化功能定位 根据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将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5个景区所承担的生态文化功能划分为:①水湖景区:公共服务、水上游乐、休闲度假、文化展示;②枫楼景区:农耕文化、森林体验、养生保健、观光游览;③莲花塘景区:源头文化、科考探险、观光游览、生态保护;④卓马坑景区:森林探险、生态保护;⑤莲花溪景区:观光游览、江河寻源、农家体验。

2.3.1.3 内容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设施建设、森林博物馆建设 利用森林公园主入口区块内水湖山庄所有室内、走廊空间,建设乡土动植物标本馆、森林产品展馆、林木种子展馆、古树名木展馆、科普教育馆、生态林业建设成就展馆,将森林生态文化室内展示与休闲度假场所完美结合,“寓教于居”,形成独具特色的“居式”森林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公园特有木材、林产品及其标本、农林器具、竹木工艺品,“一木一居”式的客房特色装饰,具有浓郁的森林文化氛围。

森林生态文化室外展示系统 在莲花塘景区设立原始次生森林生态样板展示区,在水湖、枫楼景区建设具有区域代表性和较高观赏性的百花园、百草园、百树园、百竹园、百菜园、百果园、百菇园、百药园、五谷园、龙顶茶苑、枫楼湿地等专类园区。

其它生态旅游设施 利用钱江源头溪流资源,建设漂流设施——“钱江源头第一漂”,以“钱江源头第一库”——齐溪水库的资源优势,建设垂钓、摩托艇、画舫游、清水鱼养殖等设施,打造“钱江源头第一村”——里秧田民俗旅游村。在枫楼景区改造古生态山村,建设农事与农产品展示馆,整理红军洞,设立青少年野营地与迷你战斗场、天然SPA场等。在齐溪镇建立土特农产品市场,集中展示具有森林公园乡土风味的土特农产品,以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和旅游活动,带动一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森林生态文化解说系统 分向导式旅游解说和自导式旅游解说,具体可分为9个解说系统:总体导游解说系统,含源头碑解说和景区导游解说;源头文化解说系统,包括《话说钱塘江》、《钱江源头考》、《钱江源头—莲花塘的形成》、《源头风俗》、《源头红色的记忆》等;森林景观解说系统,系统介绍源头秀丽的自然、森林景观等;森林资源解说系统,系统介绍具有源头特色的珍贵树种、森林群落、植被演替以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等;林木产品解说系统,含木材三剖面、果实花叶、根雕及工艺品等;龙顶茶文化解说系统,系统介绍龙顶茶起源、龙顶茶道、龙顶茶经等;农事与农产品解说系统,展示钱江源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及农产品文化;建设成就解说系统,着重介绍森林生态文化、生态林业建设成就;现场标牌解说、指示系统,各景区、景点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解说、指示等。

2.3.1.4 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生态文化配套设施 为保障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开展,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生态文化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有森林游览交通系统(包括旅游公路、步行游道、水上游线等),防火、防洪及旅游安全防护系统,卫生及废物处理系统,水、电、通信、电视系统。

2.3.2 项目组织平台 根据各景区、景点生态文化的功能、性质,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展“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寓教于居”的生态文化活动,以达到普及生态科普知识,传播生态道德理念的目的。

2.3.2.1 江源文化系列 主要有“江源山水风光游”、“江源探险”、“江源第一漂”、“江源第一库水上活动”等生态旅游项目,以及“走进钱江源,保护母亲河”、“画家相聚钱江源”、“摄影家钱江源采风”、“钱江源诗歌行”、“十名校、百名师、千学子走进钱江源——钱江探源青少年绿色营”、“省运会圣火采集”、“钱江采水”、“绿色希望工程”、“中国开化钱江源生态旅游文化节”等生态文化活动,充分突出“江源”之生态文化特色。

2.3.2.2 森林文化系列 主要有“原始次生森林风光游”、“典型原始次生林植物群落科考”、“有限森林探险”、“野生动物(主要是白鹇、相思鸟及蝶类)观赏”、“居式博物馆森林知识参观学习”、“森林休闲度假”、“百树园、百花园等认知学习”、“森林浴与森林疗养”、“龙顶茶品茗与茶农体验”、“青少年户外野营(户外生存、拓展、野战、烧烤及简易木制品和工艺品加工活动)”、“古树名木认养”、“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造记者林”、“植树节”、“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旅游项目和文化活动,充分突出“森林”之生态文化特色。

2.3.2.3 民俗风情系列 主要有“山农体验游(传统农耕林作)”、“传统农事和民俗活动”、“革命烈士事迹瞻仰”、“药膳养生体验”、“特色土特农产品购物游与美食品尝”、“民间传说考证”、“农民欢乐周”、“莲花福地、江源古刹宗教朝圣”等旅游项目和文化活动,充分突出“民俗”之生态文化特色。

2.3.3 制度管理平台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必须以为准绳,同时,还应建立符合森林公园各自特点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以保证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

2.3.3.1 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参照执行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原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

2.3.3.2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 技术管理体系有生态文化林保护、生态文化林抚育、生态文化林改造和营建、生态文化林建设和生态文化标识标牌建设等技术措施;组织管理体系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抓好计划的落实,质量与进度的检查;项目资金管理体系以严格管理资金的运行;其它管理体系有《开化县林场珍稀动植物保护暂行规定》、《开化县林场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制度》、《开化县林场废弃物管理暂行规定》、《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治理办法》、《开化县林场林区道路修建指南》、《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制度》等。

2.3.3.3 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数字化管理系统 在建立全面的森林动植物与景观档案基础上,运用现代3S技术,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今后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生态旅游打基础。

3 结语

通过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钱江源森林公园已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公园”、“衢州市文明风景区”、“浙江省首批生态道德教育基地”,促进了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和谐统一,提升了开化县及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旅游品位,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 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J]. 生态文化,2007(5):4-10.

[2] 郝燕湘. 森林公园: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J]. 中国林业产业,2007(10):26-28.

[3] 胡春姿,俞晖.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 林业经济,2007(10):37-39.

[4] 于伟荪. 森林公园的林业科普与构建和谐社会[EB/OL]. http://www.99ehn.com/ecf/disanjie/lunwen/2008-01-10/41947.html,2008-01-10.

[5] 胡春姿,俞晖.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 林业经济,2007(10):37-39.

[6] 房西文. 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J]. 陕西林业,2008(4):14-15.

[7] 张蕾. 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

文章编号:1001-3776(2010)03-0083-04

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1-11;修回日期:2010-04-05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办公室“森林景观和生态文化资源保护”(林园发字〔2008〕6号);“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解说体系示范”(2008-7-18)

作者简介:卢山(1964-),男,浙江金华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城市林业研究;*通讯作者。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Eco-cultural System of Forest Park

LU Shan1,MAO Yu-ming2,ZHANG Jing-jing1,CHAI Xiong2,CHEN Bo1,XUAN Zi-can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Kaihua Forest Center of Zhejiang, Kaihua 324300, China; 3. Hangzhou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in Forestry and Water Resources of Zhejiang,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eco-cultural system of forest park, basic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eco-cultural system proposed was proposed, taking Qianjiangyu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ed for establishment of eco-cultural system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organization of project and administration of system.

Key words:forest park; eco-cultural system; Qianjiangyuan Forest Park

猜你喜欢
生态文化森林公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新型工业化城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
林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