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2010-02-12 09:48陈金海胡健全
自然保护地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济林树种发展

陈金海 胡健全



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陈金海 胡健全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金华 321001)

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经济林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应采取的加强引导、做好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加大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林资源的合理布局,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和改造油茶等木本粮油品种,在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同时、应适度控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区域的经济林比例,加强经济林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等主要对策。

经济林;资源;现状;发展对策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干鲜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不仅有效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而且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多种食品,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相关工业原料,并成为一些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经济林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经济林,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林业的历史责任,它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具有各种经济价值的经济树种就多达1000余种。北方分布较广的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核桃、板栗、枣、柿子、生漆、杜仲、花椒等;南方分布较广的主要有柑橘、荔枝、龙眼、银杏、油茶、椰子、油桐、茶叶、肉桂、八角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改善和加强山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优化人民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得经济林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1 经济林资源丰富,但地域分布差别明显

我国是经济林大国,经济林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一些主要的经济林类型(如苹果、梨、枣、板栗、银杏、油桐籽、油茶籽、生漆、杜仲、厚朴等)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经济林总面积306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13%。其中广西、云南和湖南3个省(区)经济林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分别达到2954万亩、2498万亩和2373万亩,面积在1000~2000万亩的有广东、辽宁、江西、陕西、浙江、福建、四川、山东、河北和海南10个省(区)。以上13个省(区)经济林面积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78.60%。而西藏、青海等省(区)因自然条件恶劣,仅进行零星实验栽种,经济林面积不足10万亩。在我国经济林中,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有油茶(3948万亩)、柑桔(2790万亩)、苹果(2506万亩)、茶叶(2361万亩)、板栗(2119万亩)、梨(1434万亩)、桃(1101万亩)等7个树种,面积在500~1000万亩的有蚕桑(902万亩)、枣(728万亩)、核桃(688万亩)、八角(612万亩)、花椒(519万亩)等5个树种,以上12个树种占我国经济林总面积的65%。

1.2 经济林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模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原林业部《关于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的通知》的精神,积极实施《2002~2010年全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在经济林建设中,依靠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营林生产中,坚持多林种、多树种、多品种的有机结合,使经济林发展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主要做法:一是在林业部门搞好规划,在社会各部门造林中,营造一定比例的经济林;二是在“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京津周围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区,积极利用项目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建立经济林名特优产品生产基地,如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造林中,经济林一般占15%左右;沿海防护林工程造林中,经济林一般占20%~30%;太行山和京津周围绿化造林中,经济林的营造比重为30%~50%;广大的平原地区,结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发展枣粮间作、银(杏)粮间作、或以银杏作绿化树种,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三是结合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地开发等工程项目建设,搞好经济林开发。

1.3 经济林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根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经济林建设要实行“特色化、区域化布局”的总体构想,全国各地正在加大经济林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和品种。自2001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命名了四批300多个“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命名“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基地”有100个。面对苹果等大宗水果生产总量迅速增加而销售相对困难的新情况,各地在经济林发展中,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树种、品种结构,一方面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干杂果、药材和调香料等经济树种,减少大众鲜果的发展,同时把引进和栽培优良品种,发展商品化果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国苹果面积及在果树总面积中的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板栗、枣等干杂果面积比重上升。

1.4 果树林占有绝对优势,食用原料林发展潜力大

我国果树林面积占经济林面积的54.47%,其中又以鲜果为主。果品市场供给充足,甚至出现了“卖果难”问题。而一些干杂果及药材、调香料和工业原料林等品种仍供不应求。当今世界,开发木本食用油已成为解决食用油的主要渠道和趋势,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达到20公斤以上,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有0.1公斤。茶油作为木本食用油主要品种之一,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价值高,对带动农村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积极作用,市场前景看好。我国地域辽阔,一些地方土壤、气候非常适合油茶生长,并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5 经济林资源以人工和个人所有为主,稳定性不高

人工经济林占经济林面积比重达95.48%。个人经营的经济林面积占经济林的比重达82.41%。由于林农的自发栽植,制约因素较多,效益好时栽,效益不好卖不出去时挖,没有规划、盲目发展,很难形成优势和支柱产业。

2 我国经济林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时期我国经济林建设遇到的良好机遇

(1)发展经济林已成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突破口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种植业的经济林,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2)党中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三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已大幅度增加,为经济林的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投入保证。

(3)我国山地资源丰富,经济林产品国内市场潜力大

目前我国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山地还有近2亿亩,1999年国民人均果品占有量5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75.4公斤少了24.4公斤,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2.2 经济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林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个别地区经济林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宏观指导不够

一些地方的经济林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市场信息不畅,往往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经济林发展的大起大落,经济林稳定性差,尤其是以混农林业为主的平原地区。从清查间隔期经济林保存状况来看,经济林保存率只有71.19%,其中内蒙、新疆省(区)经济林的保存率不到50%。由于经济林稳定性差,许多经济林栽下还没有产生效益就被砍掉,造成人力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经济林经济、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的原则,造成经济林产量低、效益差,残次经济林比重大。

(2)重造轻管,重面积轻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经济林总体经营强度不高,各地的经营水平也不均衡,个别地方栽培技术落后,经营粗放,有的地方只造不管。由于我国经济林以个体经营为主,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投入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一些家庭因缺少劳动力基本停止了对自家经济林的经营,造成一些经济林处于自生自灭荒芜状态。全国有196.68万公顷经济林处于荒芜和老化状态,产量低、效益差,应及时进行改造。以油茶为例,目前,我国油茶由于缺少管理,亩产茶油一般只为3~5公斤,年产茶油仅20万吨,仅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1.8%。

(3)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一是近年来,虽然苹果、梨等大路水果在经济林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偏多,而干杂果、食用原料、药用及林化工业原料林偏少;二是低产、低质和低效经济林面积比重大,而名特优新和错季型品种比重小,名特优新经济林面积比重不高;三是果品中鲜食品种偏多,加工品种偏少。由于鲜食果品供应市场的时间过分集中,产品供大于求,致使个别地方出现了产果不摘果、增果不增收、栽树又砍树的惨痛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4)经济林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低,综合效益不高

我国经济林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经营面积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市场竞争能力弱。存在着产量不高,品质不优,产品附加值低,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不相适应。

3 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山富民富行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名特优品种,形成区域特色,实行规模化基地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构筑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整体推进我国经济林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一项原则”,实现“四个转变”。即坚持“优化结构,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努力实现由盲目增加面积、扩大规模,向合理调整结构、实现基地化集约经营转变;由注重常规品种和常规技术,向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积极推广高新技术转变;由注重前期常规管理向全过程规范化管理转变;由注重经济林第一产业、生产初级产品向产加销协调发展,追求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深(精)加工产品转变。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经济林面积达到并控制在4亿亩左右;生产布局和树种、品种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优质名牌产品达到40%以上形成市场优势,出口创汇能力增强;经济林基地建设良种率达到100%,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基本达到集约经营标准;新建一批与生产基地配套的储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力争全国经济林产品储藏能力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总产量的20%和15%,推动经济林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4 经济林资源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引导,做好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

经济林产业建设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政策性和社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宏观指导与引导,理顺管理体制,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科学地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避免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复杂,立地条件差异大,经济林基础也不尽相同。经济林的发展应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的原则,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瞄准市场,实事求是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和长远计划,扭转以往经济林生产自发性,一见新品种就“热”的盲目发展状况。

4.2 加大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林资源的合理布局

经济林资源结构调整是经济林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它影响着经济林资源发展的全局,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作好规划,统筹安排。经济林资源结构调整应包括区域布局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调整以及低质、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等。如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和平原区重点应放在大力发展各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上;西部地区应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加快经济林发展速度;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应突出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经济林;对经济林占森林面积比重较大的黄河中下游、平原绿化、沿海、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工程区,应合理调整经济林的比重。其次,在调整中各地要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位优势,逐步淘汰非适生区经济林树种、品种,使经济林生产向最佳适宜区集中。同时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均衡上市,增强市场竞争力。

4.3 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经济林的效益关键在于实行科学管理。在经济林生产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强化科技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大经济林管理综合技术的推广力度,认真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经济林管理技术,如果园覆盖技术、果树矮密早丰产技术、低产园综合改造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科技宣传栏、科技小图书或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造就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经济林管理能手,提高经济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引进力度,本着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拾遗补缺、效益第一、能够占领区域性市场的原则,对目前市场有潜力的品种和树种,既积极又稳妥地加以引进,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先进的配套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引进的效益。三是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四是加强林业科技的投入,大量培育新、大、好优良品种。

4.4 大力发展和改造油茶等木本粮油品种

我国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多样,大部分地区都适宜栽植木本粮油树种。同时,我国木本粮油种质资源丰富,已知的树种不下300种,其中木本粮食类有100多种,如板栗、核桃、枣、柿子、橡子等,木本油料类有200多种,如油茶、油橄榄、文冠果等。当前,我国食用油进口高达50%以上,如果通过增加科技投入、运用新品种改造,将现有低产油茶林的一半,改造成高产油茶林,亩产茶油由现在的3~5公斤提高到30~50公斤,就可腾出2500万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这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4.5 在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同时,应适度控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区域的经济林比例

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区域的森林资源应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由于经济林的稳定性差,如果在这部分土地上大量发展经济林,势必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经济林,一是要将经济林比例控制在20%以内;二是要严格控制营造生态防护效益差的经济树种;三是对于生态防护效益较好的经济林,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措施,将其按防护林方式进行经营,减少人为活动,使其逐步转变为以生态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以便提高其生态效益,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林副产品收益。

4.6 加强经济林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

在搞好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应抓好经济林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协调发展。一是加大对现有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搞好技术改造,扩大加工能力,做好经济林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综合加工。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建设一批高科技、高起点、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新格局。

S759.3

A

1004-7743(2010)02-0001-05

2010-03-03

猜你喜欢
经济林树种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树种的志向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