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 提升舰艇保障大队核心能力

2010-02-12 16:10林凤田
中国修船 2010年1期
关键词:大队装备核心

林凤田

(92351部队,海南三亚 572016)

在人民海军成立 6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吴胜利司令员强调指出 “人民海军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整体转型,提升海上核心军事能力”。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作为海军核心军事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主动顺应整体转型要求,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通过持续创新,在现有实力的基础上,尽快提升装备保障核心能力。

随着新型舰艇的落编,某技术保障大队在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同时,形成了保障模式、培养了技术队伍、增加了技术储备。面对即将更加紧迫的技术要求,如何使大队持续保持良性发展态势,长期具备新装备保障优势,其决定因素就是能否持续创新,能否不断培育和提升大队的核心能力。

1 客观认识大队核心能力培育现状

1)核心能力的含义及组成。笔者认为大队的核心能力是:为追求快速、长期、高质量的完成保障任务,支持创新的实现,其人员、设备、信息所有内在知识存量的总合。它有 3层含义:①能力是知识;②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人员、设备、信息和大队本身;③核心能力的强弱通过能否快速、长期、有质量保证的完成任务反映出来。其组成体现在:装备保障反应能力、维修能力、监测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勤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内的复杂系统。它是支撑大队新装备保障优势,并能长时间在杀手锏装备保障中取得主动地位的核心本领。

2)核心能力的表现特征。大队核心能力是经内部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保障对象和保障模式的特殊性,有以下典型特征:①价值性,指在提高装备保障效率,降低保障成本,创造军事效益方面比其他单位有优势,用其自身价值支持了某系列“杀手锏”装备形成和保持威慑力;②积累性,指大队自组建以来以特有的方式,特定的培育轨迹,通过学习、消化、吸收、融合逐步积累而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培育和保护;③独有性,因其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条件和任务背景的特殊性,在技术积累基础上的实力稳定性极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④动态性,核心能力总是与当前的资源、任务、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高度关联,随着各因素的变化,该能力必然会发生动态调整;⑤整体性,大队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所有组成要素协同配合,才能发挥优势。

2 准确分析制约提升核心能力的因素

回顾过去,大队在培育核心能力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难题,在持续提升过程中受到制约。

1)发展不均衡。一些进展好的下属单位能深刻认识到创新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从制度建设、资源保障、组织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有个别单位对创新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忙于应付日常事务和救火式的完成保障任务,在如何实现提升核心能力的问题上缺少研究,急需提高认识。

2)技术获取困难。目前,大队各维修专业在机械和电子装备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实力。但由于部分装备从国外进口没有配备资料,以及部分保障资源配置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对一些精密贵重部件暂不具备修理能力,通常由军内外厂家来完成,导致大队专业人员难于获取这部分装备的保障技术。

3)核心技术人才匮乏。因种种因素影响,在高、精、尖人才培养方面,难以长期保持引进、使用和补充的理想机制,培养专家型带头人难度大。再是因各专业、各层面高级技术人员的缺乏,在接受部分重大保障任务时总感到力不从心而无奈放弃,失去了锻炼队伍的机会。

4)保障体制需改善。受传统装备保障模式影响,部分高新技术应用较快、保障任务繁重的专业岗位编制配置欠科学;在平时修理中通常由各厂家来承担风险因素复杂、技术不稳定等类型装备的修理工程,对应急机动或海上支援保障带来不利。

3 科学运用提升核心能力的创新方式

1)立足自主创新,打造提升核心能力的平台。

胡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大队自己发明和开发,而是加强原始创新,在大队各个专业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保障技能和实用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使大队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优势的专业和技术;加强知识吸收,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当前,大队开展自主创新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技术储备单位急于争取装备保障机会,这为大队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大队技术人才和综合保障技术储备已有相当基础,新装备技术攻关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新装备数量增加和保障方式转变提供的保障需求为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财力物力等支持力度的加强,为创新体制和机制提供了支持。

目前首先要解决技术资料的实用性问题。现实中舰艇装备和保障设备随机配备的说明书、接线图、部件明细表堆积如山,但受一些 “要给自己留口饭吃”单位的制约,而急需应用在保障一线的维修指导书、调试手册等资料奇缺,保障部队很难得到。这部分支撑性资料只能靠各专业积累维修数据,总结保障过程等方式,不断补充完善;其次要解决武器系统保障问题,当前仍在沿用配备部分试验样机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武器系统保障需求。因此要创造更多的学习系统保障技术的机会,规范武器系统软件的管理,注重装备修理期间的系统联调,培养系统联调人才等方式来给以解决;再次要解决培训有效性问题,当前接装培训得到了加强,但装备等级修理期间和升级后的培训有效性需得到解决。事实上,我们在工作中已经深切感受到:得益于机关和领导的重视,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开始通过跟踪保障等方式得到锻炼,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改善着我们的保障手段。

2)坚持技术创新,抓住提升核心能力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能力的可靠途径。这里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把装备和保障研究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的新技术、工艺和手段。其关键在于技术要素与其它要素的的重组,关注的不是技术的获取而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新技术在保障一线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够产生独特的技术能力,创造出具有优势的方法、技巧和经验,形成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无形资产。

技术创新是打造核心能力的核心。技术创新能使大队在海军重大转型中储备技术优势,从而提升大队的核心能力。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注意以下 4点:①对已经掌握核心技术的装备要继续钻研升级;②面对新装备新领域的任务时,能及时将现有技术进行分解或整合,对专用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引进和消化,形成大队原创性的核心技术;③在形成大队创新机制中,继续加大经费的扶持力度;④鼓励多种研发方式,在关键、重要装备领域掌握快速维修、高效勤务、科学管理和安全防护技能等核心技术,力争拥有一批获奖科研项目。可以说,大队拥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生的核心成果,就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3)坚持管理创新,扭住提升核心能力的根本。

管理创新是提升核心能力的保证。它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优化,构建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大队的运用。通过创新,在大队内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骨干得以锻炼,技术得到升级,从而保证大队装备保障质量。

管理创新符合海军转型形势。形势要求大队需加快从偏重单纯统一管理到重视单元技术的提高速度,从偏重单套装备的保障改变成对各武器系统的保障,从按期修理转变成状态修理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有经验又有理论素养并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管理创新;消除缺乏技术创新的自主意识,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转变的大队管理理念创新;转变追求大而全的保障理念,实现拥有核心技术和专业的保障理念创新;改变惯用的单点业务协助模式向供应链协作、军地结合保障等形式转变的合作管理创新。

4)加强文化创新,把住提升核心能力的质量。

大队文化创新是指处于当前部队文化背景下,在装备保障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价值观、精神和习惯,并以此为核心而展开和创造的创新实力。文化创新是大队一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激发和维持创新的良好机制,它对大队全体官兵具有激励功能、内聚功能和沟通功能,使大队能够凝聚众智众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质量过硬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依靠的是学习及转化本领,这种学习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并在消化转化中进行文化创新。首先,能提升领导层的核心能力。它处在大队核心能力的本质层面和最核心位置,在保障工作中发挥着风范和权威性,具备来自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影响力的专家权力,是各项创新和实现愿望的领头人。其次,在发展理念上,能正确定位担承的角色,摆正发展方向,统一上下思想、信念和着力点,凝聚大队的集体向心力。再次,能正确引导全体官兵的价值取向,使其准确认识到个人进步发展与大队的依存关系,甘愿实现自我价值和潜能发挥。最后,能促使官兵自觉地约束其行为,发现并完善更适宜的管理模式。优秀的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大队健康快速发展,顺应战略转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总之,大队的核心能力就是为支持海上 “作战能力”、“训练能力”而必须具备的装备保障能力,通过提升大队核心能力,能有效保障 “杀手锏”装备发挥其使命,有利于解决海军深化改革中装备保障遇到的难题,高度契合中央倡导的能力建设导向。

[1]曹之菲.海军建设当务之急是提升核心军事能力[N].解放军报,2009-4-18.

[2]中共华能集团公司党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创新实践 [J].求是,2009(12).

猜你喜欢
大队装备核心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港警新装备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石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防晒装备折起来
驱猴大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