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0-02-13 14:54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贾万志
治淮 2010年11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防洪洪水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贾万志

在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贾万志

(2010年10月23日)

尊敬的陈雷部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水利部淮委在这里隆重举行大会,纪念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治淮工作的水利部、淮委等国家部委以及兄弟省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省淮河流域位于鲁南和鲁西南地区,流域面积和流域内人口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是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基地和粮、棉、油、蔬菜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流域60%为山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河道源短流急,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历来是洪涝灾害多发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发生的7次流域性大洪水有6次发生在淮河流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治淮统一部署,团结带领流域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进行了以防洪除涝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治淮热潮,取得了人民治淮的巨大成就。

经过60年来的不懈努力,山东省淮河流域以水库、河道堤防和控制性枢纽为主体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流域综合防洪标准得到显著提高,治淮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60年间,山东治淮总投入418亿元,各类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达1600亿元,相当于总投入的3.97倍。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流域,目前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蔬菜产地和能源基地,基本实现了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的发展目标,谱写了山东治淮史上的灿烂篇章。

一是防洪除涝骨干工程相继建成。我省认真落实中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布局,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一大批治淮重点工程先后建成运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2003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一扩三保”宏观政策的机遇,把治淮东调南下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调水工程一起作为“山东水网”的骨干框架同步推进,山东治淮建设步伐全面加速,治淮事业迈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山东治淮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受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目前,65项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已批复的58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流域内已基本建成了以水库、河道堤防和控制性枢纽为主体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实现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资源化管理的转变。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流域内共有56座大中型、1464座小型水库列入规划,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

二是兴利除害能力大幅提升。60年来,山东淮河流域共修建堤防总长度达4571公里,保护人口1617.5万人,保护耕地面积1486千公顷,建成水闸700余座,水库1850座,总库容71亿立方米。目前,沂沭泗流域防洪标准整体达到20年一遇,重点工程达到50年一遇,有效抵御了2005年南四湖流域较大洪水、2007年泗河流域特大洪水等洪涝灾害侵袭,流域内3700多万人口、3000多个规模以上工矿企业获得了较为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我省沂沭泗流域的洪涝威胁基本解除。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成绩显著,建成了水库塘坝灌区、河湖灌区和机电井灌区三大灌溉体系,现有总灌溉面积1701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39.5千公顷,除涝面积1063千公顷,过去的“贫困区”如今变成了“米粮仓”,1949年流域内粮食总产量不过300万吨,人均不足200公斤,2009年则达到1630万吨,人均435公斤。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投资37.8亿元,使1219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生态水系建设卓有成效。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山东治淮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流域内累计治理小流域1050条、水土流失面积5060平方公里。通过加大流域内水污染防治力度和实施水生态建设,沂河水质由上世纪90年代的Ⅴ类提升到Ⅲ类,南四湖水质由2002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通过大力发展城市水利、生态水利,先后建成了100多处风格各异的城市亲水乐园及水库、河道生态公园,其中17处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9处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一河清水、两岸绿色、城景交融、人水和谐”正在成为山东淮河流域的生动写照。

60年来山东治淮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得益于水利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份的团结协作。同时,也是山东淮河流域广大人民群众和所有水利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治水的结果。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受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条件的制约,流域内防洪除涝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调配能力严重不足,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山东淮河流域将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做好治淮工作,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供水、防洪和生态安全保障,对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山东将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治淮作为山东水利建设的重点,全力做好进一步治淮工作。

一是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积极推进骨干河道堤防达标和重要支流治理,加快重点平原洼地除涝治理工程,进一步推进南四湖湖东滞洪区建设,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洪水调度和洪水风险管理。以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和胶东调水、大中型水库等工程为基础,加快建设山东水网工程体系。全面解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流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实施重点大型水闸除险加固,使城乡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二是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积极建立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审批,健全用水监测系统,构建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加快构建雨洪水资源化工程体系,重点实施沂沭泗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实施生态河道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大水土流失区、生态脆弱区、平原风沙区治理力度,结合中小河流治理,进行生态河道整治,保持和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三是着力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流域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流域跨部门、跨区域综合应急指挥和防汛抗旱指挥协调机构,建立流域水利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快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利信息网络、流域水利数据中心,形成全流域统一的水利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

六十年治淮不辍,六十年成就辉煌。山东将在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往治淮成果的基础上,再兴治淮热潮,再谱治淮新篇,真正建立起人水和谐、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谢谢大家

(专栏编辑:杜红志)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防洪洪水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又见洪水(外二首)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