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的记忆

2010-02-14 10:57于翔汉编辑时香丽
中国三峡 2010年2期
关键词:江河大河中华文明

文/ 于翔汉 编辑/ 时香丽

儿时,生活在大山深处一座矿山的我,对江河湖海的所有想象,来源于有限的书本及父母的讲述。

在因开采矿石而形成的镇子旁,有一条小河,那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或许是受到开采矿石的影响,本该清澈的河水有些浑浊。春天及秋日,小河成了溪水,而到了夏季,这小小的溪水便流量大增。

北方夏日的暴雨,如野马一般的强悍。每逢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至时,这条小河便成了泥石的渲泄口,大小不等的石块,顺流而下,发出令人心悸的轰鸣声。平日里温顺得有些窝囊的小河,何以在瞬间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这实在是个少不更事的人不解的问题。

第一次遭遇真正意义的江河,是17岁的时候。鸭绿江——这是一条因一场战争而闻名于世的河流。面对碧蓝碧蓝的江水,内心冲动得不能自已,仿佛久别故乡回家的孩子般的激动。从那之后,每次与江河邂逅,那种内心冲动便如约而至,只是随着岁月的洗礼,变得越发沉稳而厚重。

1995年,因工作关系,我来到三峡。第一次感受长江,是在宜昌至重庆的客轮上。虽说江水不似想象中的那般清澈,江流也不似想象中的那般湍急,两岸青山也不似想象中的那般葱茏,但心中的激荡却远远超过了想象。在峡江无边的夜色下,伫立船头,迎着江风,倾听江水的细语,年轻的心便与这条大河有了初次对话……

对于中国人而言,长江的意义非比寻常。长江流经中国12个省和直辖市,这些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然而,这众多的不同却被长江连在了一起,她们彼此渗透、影响,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园。长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在历史和精神上塑造着中国人的灵魂。长江所承载的文化,和她奔腾不息的江水一样波澜壮阔。

与黄河一样,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离开了长江文化,中华文化也就无从谈起。而宋代以后,黄河的魅力渐消,当黄河的经济魅力失去后,其文化魅力也随之消退并逐渐向长江流域转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生态最集中的地方在长江流域。因此,可以说,长江是中国生态的最主要命脉。

一位从事出版的朋友告诉我:目前,以水文化、大河文化为其定位的国内期刊,《中国三峡》是唯一的一家。闻听此言,心中倍感压力,但更多的是振奋和动力。

驻足长江岸边,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长江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有专家认为,中华文化既不是高山文明,也不是海洋文明,而是一种大河文明。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农耕文化传统,若无大河文明贯穿始终的话,这种文明便是琐碎的小文明。这样的文明够不成力度,无法组成一个伟大的世纪、一个统一的辽阔幅员。

能把各种各样的农耕文明串接起来的文明,一定是大河文明。只有大河,才能使中华文明滋润,才能使中华文明变得伟大。

这,不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吗?

猜你喜欢
江河大河中华文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江河里的水鸟
大河奔腾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江河 万古流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大河奔流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大河中的摇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