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0-02-14 21:06张建贵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考核技能

张建贵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建贵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文中根据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特点,探索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通过对经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优化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根据“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高职教育的教学活动应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相结合”的精神,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更好地为我省培养出高素质政法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我省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

近年来,为适应我省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开设了经济管理、电子政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司法信息安全、刑事执行、法律文秘等新专业,并设有《管理学基础》课程(即管理技能与方法)。该课程目前的状况是: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亟需进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估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单一;3)对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和科学;4)对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够系统和全面。

在未来的教学中,如何把握与体现我院的职业教育特色,研究高职与本科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上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探索高职《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的途径,有着时代的紧迫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原则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育改革”,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快捷和适应性等特点”。为此,高职课程改革应围绕社会需要的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的职业应用人才,课程的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原则

学院的课程改革应坚持“立足政法,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并适当引入现今管理领域中的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科技内容、方法和技术,并不断地加强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改革与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构建新的理论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教材,课改首要是加大高职《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教材的改革建设力度。通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仔细遴选,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结构体系。课题组积极参与湖南省高职类院校进行管理学教材的编写,将教材内容确定为十章,在内容上进行了精简,对理论的阐述通俗易懂,编写体式为:指出“学习目标”——引用“走进管理(案例导入)”——进行理论阐述——提出“问题讨论”——进行“项目训练”。将课程教学内容确立为“管理学概述篇”和“管理职能篇”两部分。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特色:①强调基础性;②突出实用性、实践性;③注意选取了体现专业特色的案例,突出应用,并大量选用了国内环境的教学案例和素材;④力求通俗、生动、精炼。⑤体现了管理领域里最新的管理思想与理念。

(二)兼顾整体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动态性

在保持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了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的介绍。具体做法是: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前沿性的内容,开设专题,滚动发展。

(三)注意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实现了与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比如,环境分析与后续课程《企业管理》分工: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涉及诸如环境分析的内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一般性内容,而将环境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划企业管理课程。涉及人员管理的内容,在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里以人员配备的标题出现,讲授人员配备的一般性内容,如选聘、考评和培训,而把更为专业性的内容归入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将决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程序,计划的基本含义与特征、类型、程序留在《管理技能与方法》,而将更为具体、更为专业的决策与计划的工具与方法留到了《管理运筹学》等课程里。

三、紧跟市场与结合专业,创建与优化实践性教学环境

(一)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

管理学高职课程的设计一般都是由相关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因此整个课程体系学术性很强,技能性缺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的设置要经由这些来自实际工作第一线、最了解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进行论证,课程设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非常强调技能训练与实用,“产”与“学”结合得非常紧密。

(二)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建设有《管理技能与方法实训案例集》与管理综合实训室。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使学生像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

(三)建立了多个企业实训基地

建立了多个企业实训基地,邀请长期奋战在企业经营管理一线岗位的优秀管理者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创建“企业经理讲坛”,邀请企业经理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带学生出去参观访问与实地调研,使理论教学有效的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改革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科学性、高效率

(一)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在学院校园网的支持下,从互联网上及时下载大量的管理学资料,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了解国际最新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信息。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优化

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研究,基本原则是“多种并存,互补互融”。力求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优劣互补,更好地辅助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

2、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①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②角色扮演;③情景剧;④模拟经营决策;⑤调查与访问等。

3、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课程学习资料《管理技能与方法实训案例集》、《管理技能与方法习题库》、《管理技能与方法试题库》、管理技能与方法多媒体课件、相关参考书目等教学辅助资料将全部上网运行。

4、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5、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形式丰富多样

通过对考核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改变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体现如下: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2)实行开放式考核。第一,考核范围开放;第二,考核方式开放;第三,考试标准开放;第四,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

3)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实行全程化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出缺勤等)与期末考核(选择判断题、问答分析题、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各占总分数的50%。

六、《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必须抓好的关键问题

(一)注重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利用各种机会进修学习并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二)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使我们的改革设想避免主观臆断,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学生的反馈信息很多成为改革创意的来源。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需统筹安排

教学安排时,要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不能厚此簿比,有所偏废。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将课堂由教室搬到实训实验室或企业。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讲授内容不要与企业实际脱节。

七、结语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改革,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实践和探索,《管理技能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已经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为新事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期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蒋红华.强化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

[2]张真继,刘世峰,林自葵,常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郭玉梅,梁秀文.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

[4]王志莲.浅谈《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01)

[5]谢欣,涂早武.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05)

[6]陈辉华,王孟钧.《管理学原理》参与式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张建贵,男,1967年生,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管理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管理学考核技能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内部考核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拼技能,享丰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