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意义更胜金牌

2010-02-16 08:16冯洁
浙江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金牌榜盛会国人

文/冯洁

金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以上升为一种民族自豪感;对于个体而言,则在于一种激励。然而过分看重金牌,只会与运动竞技精神南辕北辙

国人对于奥运、亚运的热度似乎正日渐消退。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中国在金牌榜上位置已毫无悬念,当时的吉祥物熊猫盼盼更是印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20年后,中国再次承办亚运会,这次的地点在广州,尽管开幕式的宏大场面远胜20年前,可不得不承认,公众的关注度已经渐渐转移开来。

从世博会到亚运会,2010年这个特殊年份里,中国承办的世界盛会不在少数。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盛会提升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世界形象。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还是2010年亚运会,外媒的评价总是褒奖之声居多。

然而,对于“金牌老大”中国而言,多得运动大国的殊荣似乎有些“金玉其外”的味道。在金牌榜上远远将对手甩在后面,其国人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在对世界各国健康状况的调查中,日本居第一,中国却排到了第81位。此外,官方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口中,有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85%以上的高中生是近视眼;和日本孩子相比,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还排不进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却在明显滑坡。

从中国参与到综合性运动的那一天,金牌就被定义为一个量化的指标,不但被定义为中国人体格是否强健的一个内容,还成为中国是否强盛的一个标准。这种被扭曲的思维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国人所接受,体育的娱乐性、大众性乃至其商业性,都被这种极端的思维所取代。

体育首先是健身手段,然后是娱乐手段,最后才是商业行为。从当前中国媒体对于运动盛事的报道来看,显然对金牌的注意力多于对全民健身的重视。一则则网络弹出新闻,报道的尽是中国再添N枚金牌,已然造成了国人的视觉疲劳。

而在国外,情况则恰恰相反。多数西方国家的运动员除了参加运动赛事之外,都有自己的职业。他们中,有时装设计师、森林保护员、药剂师、销售主管,更有在读大学生。而运动员只是他们的第二身份,或者说是副业。从孩童时期,家长就相当重视对孩子体能的培养;而在一个家庭的支出中,健身也被列为一项重要开支。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急于进入国际社会,以体育为渠道,利用金牌战略来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那么,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五大经济体之一,从实际层面增强国人的体质、实现全面健身或许比多赢得一枚金牌更具深意。

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奥运结束之后的一番话,也许值得中国的媒体和公众细细体味: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应该立刻转型和转轨,把重视竞技体育转变成重视全民健身,淡化金牌,强化国人体质和健康,提倡大体育和大健康的概念,让体育理念真正回归。

金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以上升为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对于个体而言,则在于一种激励。过分看重金牌,只会与运动竞技精神南辕北辙。有一天,当我们看到中国籍的世界冠军遍布于各行各业,体育运动成为全民参与、全民竞逐的盛会,金牌的意义才会获得进一步升华。

猜你喜欢
金牌榜盛会国人
余 平
本期导读
88
金秋半月湾,上演激情盛会
Hello,我们是“冠军天团”!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美好的盛会韦小洁词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