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变得更容易

2010-02-16 13:04胡国宏陈守礼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创设作文情境

胡国宏 陈守礼(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

让写作变得更容易

胡国宏 陈守礼(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这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的心态,写作应该是写作者乐意的一种表达心灵的方式。因此,想要让学生能写出自己的作文,就必须要让他们能够将心中所想“倾吐”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不吐不快”呢?

一、从生活中找“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没米下锅,再巧也煮不成饭。作文,也得先有“米”。“米 ”,就是写作材料。

“米”从哪里来?一是自己校内外的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象。资料是间接的生活,想象也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归根到底,“米”来自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米仓”。

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就必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和多积累。平时,我们要做有心人,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并通过对这些人和事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要坚持写观察日记,制作资料卡片,把收集的材料保存起来,建立起写作材料的“小仓库”。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写得具体生动,真切感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亲身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行程中留心观察了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有关的人和事,从而深深感受到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我们在校学生来说,生活认识的蓄积,主要来源于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资源,作文的基础也就形成了。

二、创设一定的情境

我们知道,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提升学生写作自觉性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情境大致有五种: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言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这就要我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抽象地去认识文章,而是要给学生以形象,以此培养学生对景、情、理的感知。

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可操作性不是很强,适用范围显得较为狭窄。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形象。这不仅营造了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距离,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澜的画面之中。比如笔者曾经先给出一大组关于西部教育现状的图片给学生,然后让他们写诸如“珍惜”“幸福”“苦难”等主题的时候,学生明显心有感悟,下笔也就迅速多了。音乐也可以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作的保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应该开拓作文题材,使之与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使学生看到四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心境开阔,真正做到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激发起他们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三、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后才能有所倾吐。而作为我们现代的学生,人生阅历尚浅,接触社会的机会又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这状况下,我们要求学生写文章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无异于赶鸭子上架。要想让学生有所倾吐,就需要从根本入手,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让他们面对一些现象能有所思考,也就需要我们采用一定方法让他们变得有思想,有深度。

教学法中,我通常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灯光给人希望,小草生命力顽强,凡此种种,无不是思想的结晶。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重视对学生思考的训练力度,只有在深入思考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深刻的,才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而不是无病呻吟。潜能迁移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升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一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其二,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楼自杀的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论坛,提升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让同学们更多地透过现象去关注人内心的律动以及作为“人”的本质所在,关注人物的个性、品格的光芒所体现的事物的独特之处,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深刻,处处显示出同学们思辨的锋芒。

四、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

学生要倾吐,必须要积累。有了积累之后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能让心中的蓄积为我所用,而这也是学生在写作中所欠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的积累之后,还需要抓住立意、取材、构思、行文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有所凭借。

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重审题立意、定体拟题、选取材料、谋篇布局等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指导。

立意方面,要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考虑,不可以用“事件要有意义,观点要正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而要主张“我手写我口”,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另外,要让学生明确地把握文体,对每一种文体的结构、语言的一些注意点加以强化,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提倡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茅盾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依照范文写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会掌握,切忌教师作机械灌输,而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宝贵的创新意识。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时有效倾吐的重要前提,因而要加倍重视。

“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有鲜活的“沟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握作文的特点,讲求一定的方法,注重从作文的根本入手,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愿写作文,乐写作文。

猜你喜欢
创设作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