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观察

2010-02-16 18:16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27121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饮子肾阴肾阳

潘 伟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271219)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观察

潘 伟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271219)

目的 观察地黄饮子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风后遗症;地黄饮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我院脑血管病房自2006~2009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7岁;病程平均6个月。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8岁;病程平均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拟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①常于安静状态下起病;②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可较缓慢,可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④发病后意识清楚;⑤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头颅CT扫描有梗死。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35~75岁;②为恢复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不伴意识障碍;③中医诊断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属肾虚痰浊型,症见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头晕目眩,足冷面赤,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中风病;②75岁以上,18岁以下,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重症糖尿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地黄饮子治疗,基本方:熟地黄24g,巴戟天15g,山茱萸20g,石斛15g,肉苁蓉12g,附子9g,五味子10g,官桂12g,茯苓15g,麦门冬12g,石菖蒲15g,远志9g,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甘草;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痰热明显者加川贝、胆南星、竹茹;肝阳上亢者加菊花、白芍。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以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定时给患者翻身、捶背、按摩肢体,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评分。治愈: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评分达76%以上;显效:神经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可独立步行,生活部分自理,评分达51%~75%;好转:神经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评分达11%~50%;无效或恶化: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评分0~10%,或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加重;或死亡。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其中治愈16例(32%),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无效2例(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其中治愈6例(12%),显效11例(22%),好转15例(30%),无效18例(36%),总有效率为64%。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的中风、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而中医药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风后遗症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肢体活动受限,久病入肾,肾主骨,下元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痿软无力,出现半身不遂;下元肾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故出现舌强不能言,语言謇涩。基本病机为下元虚衰,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上泛,阻塞窍道所致,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尤以肾虚为主,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功能为:①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可概括为肾阴和肾阳,起滋养作用者称肾阴,起温煦作用者称肾阳。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肾阴和肾阳维持着各脏腑的阴阳平衡。②主骨生髓。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所以脑的功能与肾有关[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虚不能作强,筋骨失于充养,技能失于精巧,故肢体瘫痪,精细动作恢复较差或强痉,或麻木迟缓;足少阴肾脉循喉咙夹舌本,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加之痰浊上泛,瘀血阻络,则舌强不能言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元气虚衰,不能固摄,则自汗出,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标实为痰瘀阻滞。肾阳虚则水湿不运,聚湿成痰,阻滞经络,旁达四末则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脑则脑脉闭阻,血运不畅,痰瘀互结,脑失所养,神机失灵;阻于清窍则神识昏蒙,舌强不语。阳损及阴,肾阴虚则四肢萎软无力。故治疗宜温补下元,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附子、肉桂辛热,协上药以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养阴液,使阴阳相合;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则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之症可愈。Ⓩ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8.

[3] 贺志光.中医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4-26,28,33-3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0.005

1672-2779(2010)-20-0008-02

2010-07-14)

猜你喜欢
饮子肾阴肾阳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地黄饮子对帕金森病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小蓟饮子加味治疗IgA肾病血尿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