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力量

2010-02-17 08:22尹中立
中国房地产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灰色收入购买力楼市

从短期、静态的眼光看,似乎货币的威力不会被关注,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就更加清晰地看到货币的威力了。从统计数据看,1979年末的我国所有银行存款为1千亿元人民币,到1989年末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超过了10万亿人民币,到2009年底超过了60万亿元,30年里货币总量增长了600倍。在改革开放前20年里中国的货币总量增加了100倍,年均货币增长26%,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里货币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高达近20%。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幅度。当然,这段时期货币的增长有合理的成分:其一,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需要货币的增长;其二,这30年我国市场经济从无到有,很多经济领域从实物配给过渡到货币分配,这本身是一个货币化的过程;其三是金融深化过程需要增量的货币供给。

简单地说,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货币扩张的速度是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

假如这些货币平均分配给所有城市居民的话,每个城市家庭大约有10万元储蓄存款,对房地产市场并不构成旺盛的购买力,但结合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结果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根据学者王小鲁的研究,少数人一年的灰色收入有5万亿元之多,他主要从现金流量表与收入统计之差的角度来得出该结论的。笔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此作一个推理:在各项工程承包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商业回扣,比例应该在10%至20%之间,将中国的每年投资总额乘以该比例,大约可以得到少数人的所谓灰色收入应该在5万亿左右,如果再加上各种商业流通领域的回扣行为,灰色收入总应该远大于5万亿元。可见,这些货币并不是平均地分配到所有的居民手里,而是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形成强大的购买力。

因为新增加的货币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由此我们可以理清一个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几年来,房价早已经远远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但楼市销售却越来越旺盛,价格也越涨越高。将2009年楼市销售总额(包括二手房)大约为6万亿元,与新增的5万亿元灰色收入基本相当。

200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已经由以前的短缺经济变为供给相对过剩的经济,多余的货币不会冲击一般消费品,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在资产价格领域,股市与楼市成为这些多余的货币的主要发泄场所。结果是出现了房价连续多年的上涨。2005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效果欠佳,根本原因就在此。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假如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变、商业贿赂的潜规则不变,则楼市价格会随着投资规模的增长而上涨。当前,为了控制楼市的价格,部分城市采取了一户只能购买一套住房的措施,这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但落实过程估计有不少困难。假如能够得到认真落实,则这些资金将需要寻找别的投资渠道,股市或许是一个选择。

总之,我国楼市不仅与信贷和货币高度相关,更与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直接相关,实施“一户一房”制度或许是最有针对性的调控楼市的措施。

猜你喜欢
灰色收入购买力楼市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摆设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灰色收入之谜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
如何看待“灰色收入”:防止灰色收入成为中国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