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5年”系列综述一以农为本筑牢合作经济宣传主阵地

2010-02-17 14:52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1期
关键词:供销合作总社时报

“我们的15年”系列综述一以农为本筑牢合作经济宣传主阵地

1995年10月6日,《中华合作时报》创刊,成为“中国合作经济领域第一报”。199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恢复成立。《中华合作时报》也伴随着中国供销合作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5年来,从当年只有一份报纸发展到拥有《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杂志、《中国农资》周刊、《中国连锁》杂志等平面媒体,“中国供销合作网”、“中华合作时报网”、“10699888短信服务平台”等新媒体及两个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的综合性媒体集团。

十五年来,《中华合作时报》与中国供销合作事业风雨同舟,见证并记录了中国供销合作事业转型的阵痛、低谷的困顿、爬坡的艰辛、恢复的振奋、发展的自豪,以至供销合作事业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的勃勃生机和壮志豪情,为中国供销合作社人和中国合作社事业树起了舆论的旗帜,发挥了号角和喉舌的作用,被业内誉为良师和益友。我们与中国供销合作社人携手并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探索前进,努力创造着供销合作文化传媒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供销事业改革发展浓笔重彩的篇章之一。

“旗帜”和“号角”

《中华合作时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围绕总社工作部署,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任,努力为中国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挥写新的篇章。

2006年6月,国务院“国阅[2006]25号”文件批准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启动的“新网工程”建设。《中华合作时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时发表评论员文章《建设“新网工程”,勇挑历史重担》;随后抽调精兵强将,把“新网工程”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分成四个专题,每个专题用一版整版刊发。内容既有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的通讯和照片、编辑部观点、又有国务院文件的相关要求和业界典型。《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把“新网工程”作为第八期杂志的“主题篇”,分别用“新思维”、“本刊特别策划”、“‘新网工程’”三个栏目,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全面诠释“新网工程”的内涵和意义。报社网站也开辟了“新网工程”专题栏目;总社声像中心也拍摄了“新网工程”专题片。“新网工程”宣传报道在全系统产生了轰动效应。

对“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工作会议”的宣传报道,是《中华合作时报》近年来“旗帜”和“号角”作用的又一次大展示。2008年11月15日,总社恢复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系统企业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会前,报社制定了详尽的宣传报道方案,随后,连续发表《企业是合作社事业的“火车头”》等记者述评,阐释了“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属性的灵魂”深刻思想,论述做好系统企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会议召开时,报纸用四个整版,从会议消息、主题报告、典型发言、与会者感想等多方面报道会议;会后,组织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大力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总社网络在会议期间对大会进行了现场视频直播,使系统内外的网民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和听到大会的实况,感受和领会大会精神。《中国合作经济》杂志业开辟专栏,介绍大会的盛况,传达会议精神;总社声像中心全程录像,会后制作光盘,为全系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供了教材。

十五年来,《中华合作时报》对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三、四、五次代表大会,以及每一届理事会的若干次全体会议,以及全系统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乃至全国“两会”等,都做到了事前周密策划,集中力量营造舆论氛围;事中集团出击,图文、声像、网络全方位报道;事后调动多种手段,宣传会议(活动)精神,推动会议(活动)精神的贯彻落实。每次大型宣传报道都有新策划、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受到全系统上下的肯定和赞赏。

“耳目”和“喉舌”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的主流媒体,《中华合作时报》应该也可以成为本系统、本领域名副其实的信息中心、舆论中心。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是一项旨在传播合作经济理念、促进合作经济发展的年度公益性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中分量最重的10名“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都是中国合作经济领域某一领域或若干个领域最出色的代表。从第二届起评选内容由单一的“年度人物”扩展到“具有影响力的合作社产品品牌”、“50佳合作社”共三大类奖项。这些奖项评选过程,是收集、鉴别、评选、传播相关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社会有关方面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合作时报》收集和发布信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建国60周年之际,在总社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中华合作时报》社评出了建国以来影响我国供销合作事业的60件大事、60个典型人物、60个供销合作社,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成为全系统国庆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合作金融》周刊推出“铭记·60载——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回顾”,在农村金融界引起热烈反响。结合社会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这是报社一大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例如,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等品牌活动,成为中国农资界对话、交流和探讨改革发展大计的平台;报社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百佳茶馆颁奖典礼暨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成为中国茶界的盛事;一年一度的“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成为中国合作经济领域改革发展的“检阅台”和“风向标”。

在宣传报道影响全系统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如勇斗歹徒壮烈牺牲的武更田、以“背篓精神”全心全意服务山区人民的王国明、优秀专业军人王凌云、周华等先进人物和以苏果为代表的先进单位,以及改革发展的许多新理论、新思路、新举措等,《中华合作时报》都调动了广聚素材、塑造典型、丰富完善、宣传推广和多方互动等多重功能,充分发挥了“耳目”和“喉舌”作用,成为推动中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良师”和“益友”

《中华合作时报》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第一大报,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和企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系统内外干部职工增长知识才干更是责无旁贷的义务。1996年,针对各地侵害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事件的不时出现,以及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使社有资产遭受损失现象的出现,本报采取系列报道、追踪报道的形式,派记者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突出报道。其中《基层社告急——河南“白土事件”采访纪行系列报道》、《“沈阳协和风波”系列报道》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在建设学习型团队基础上,我们在报纸、杂志和网络上开辟“新思维”、“理论前沿”、“开放论坛”、“法律大讲堂”、“专家讲坛”等栏目,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不久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李超来信说:自1995年10月,《中华合作时报》走进他的生活,帮助他解疑释惑,拓宽知识视野,丰富业余生活,为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进步的阶梯。李超从做基层通讯员开始,通过读报和写稿,从办事员被选拔为办公室秘书,后又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当下属企业在改革中遇到困惑时,他从《中华合作时报》的有关资料中,查到总社政策性的意见,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从而维护了社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在任职考核材料里,有多篇他在《中华合作时报》发表的文章。

十五年来,风雨兼程。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丰富完善了正确的办报原则,这就是:大报的风范、媒体的风骨、行业的视角、服务的姿态、创新的胆识。坚持这些原则,《中华合作时报》才能够发展成为媒体集团,进而发展成为中国供销合作事业和中国合作社运动的旗帜和号角、耳目和喉舌、良师和益友。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办法、有能力,开拓前进,再创辉煌,无愧于中国合作经济领域“第一媒体集团”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供销合作总社时报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中国轻工联、总社党委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老飞人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联合征订单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大数据时代企业新型供销合作关系建构
潮流时报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理事会
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获多项荣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