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园育幼苗:宁波中学开设阅读课的探索、实践与成效

2010-02-17 15:50张丹捷俞秀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9期
关键词:阅读课宁波市书香

■张丹捷 俞秀玲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工程。“书香校园”工程也随之成为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重点推进的八项工程之一,其宗旨是创设优质条件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用书香熏染人格,用文化启迪智慧,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以图书馆建设为抓手,以校园环境建设为依托,以“阅读·悦读”为途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书香校园”为主题内容的活动。

宁波中学自2008学年下半学期开始,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全年级同学参与的语文阅读课,课时为每两周一节,并将之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课坚持开设至今已逾两年,成效显著,逐渐成为宁波中学语文教学的亮点与品牌,成为学生日常语文学习的习惯与常规。边行边思,颇多感触,现将关于开设阅读课的探索、实践与成效介绍如下。

阅读课开设背景

语文学科的特性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体悟人生,并表达自我的重任。阅读,先天就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对一个人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阅读、分析的能力,而且能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无论从微观的应试的角度,还是宏观的“育人”的角度,都有着一般学科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阅读课的开设是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一大前提之下的。然而,在学生课业负担日益沉重的今天,让学生亲近书本(当然不囿于教科书的范围),并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却是殊为不易的。但对于有益而又必要的事,即使是有难度,也应知难而上。于是,宁波中学语文组提出了开设阅读课的设想,设想方一提出就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不仅辟出专门的名著阅览室作为阅读课的上课场所,还协调图书馆的老师共同管理,并且每学期都拨出专项的资金用于书籍的添置和更新。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波中学的阅读课正式开始作为正规的语文课出现在校园中。

阅读课的指导

在开展阅读课指导的过程中,备课组内遵循了统一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原则。

一、 统一性

所有教师都按照《宁波中学语文阅读课教师指导常规》的要求进行阅读课的教学,并统一规定学生使用《宁波中学阅读札记本》进行日常的积累。充分利用由语文组主编的《三江文苑》《寻找佳作》《文苑报》等校级学生刊物,教师不定期向以上刊物推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和评价类文章。

二、 个性化

在统一实施阅读课教师指导常规的基础上,备课组每位老师又有着个性化的指导方法。以俞秀玲老师为例,其所带的班级为一个普通理科班和一个文科实验班。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差异性,俞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指导措施。

1.阅读课开设前的指导:为此特意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作了阅读指导,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作用和必要性,对即将开设的阅读课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结合阅读课提出常规要求:普通理科班每位同学每周完成3篇阅读札记;文科实验班每位同学每周完成4篇阅读札记。并于每周二统一上交。

3.定期讲评:教师在每周一次批阅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交流。重点展示不同阅读取向的学生的阅读札记,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不要仅按照自己的阅读喜好来选择阅读的书籍,而是要着眼于开阔自己的视野,养成各种风格、各种题材、各种体裁都能接受的“杂读”习惯。

4.课外延伸: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遵循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短篇和长篇相结合的原则。除了阅读课的时间外,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阅读也做出相关的要求。

5.阅读积累整理:及时做好学生阅读评点和读后感的整理。阅读中总会有感想,而感想总是容易倏忽而逝,培养学生随时动笔的习惯是开设阅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叶圣陶说过,“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阅读中有所感是常有的状态,要求学生将感受用文字固定下来,则是教师指导的应有之宜。定期将学生日常的评点集粹,并在寒暑假之后编辑学生的读后文集,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力推手。这样做,既让学生相互交流了独特的所思所感,也借此表扬激励了优秀的习作者。

从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提高的角度来说,阅读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阅读课的显著成效

阅读课开设以来,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天天盼着上阅读课,主动提醒老师要去上阅读课。有同学在随笔中这样写道:“喜欢上阅读课。在这样繁重的学业间,一节松弛到忘我的阅读课成为所有人踮起脚尖的企盼。用一堂课的时间,抛却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艰涩,我们读一本心怡的书,深入一段能打动人心的篇章,‘掩卷忽而笑’或者‘阖卷泪满襟’。我们写下阅读札记,从前读书或有所感,总是懒怠动笔,老师却告诉我们每一朵思想的闪光点都难能可贵,持之以恒将感受固化成文字,留下阅读的痕迹,才能在笔下的一勾一划里成长……”这真实的话语,真切的感受,毫不掩饰对阅读课、对阅读的喜爱。当这样喜爱阅读的种子被播撒在学生的心间,假以时日,必将成就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命绿洲。

从2007年至今,无论是获奖的人数,还是奖项的分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如宁波市“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竞赛获奖情况:2007年,高中三个年级组共7人获宁波大赛三等奖;2008年,高中三个年级组获一等奖2人,共10人获奖;2009年,三个年级组获一等奖2人,共12人获奖。

再如宁波市“书香伴我行”读书活动征文评比获奖情况:2007年:二等奖1人,三等奖7人;2008年:二等奖2人,三等奖8人;2009年: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

能在这样两个宁波市级的比赛中获得佳绩,足以见得,虽然阅读课的开设才刚持续了一段不长的日子,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却是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书香校园,教学相长

两年来的阅读课循序渐进地开展,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语文功底的夯实,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得以增加;学生在学会品读课文经典时增加思维的深度;加深文学作品形象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派生出思维方式的形象性;课外读物中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出灵活、敏捷、严密、深而广等特点,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极深远的意义。

对于阅读课带来的上述这一系列有利影响,学校领导和教研组老师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但欣喜的同时,老师们还是较为平静和坦然的,因为那毕竟都仅仅只是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和希望中的成效。真正令阅读课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高兴的是,随着阅读课的开展,还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成效:阅读丰富学识,满足日常工作所需;阅读课为教师营造固定阅读契机;阅读成为教师的习惯,提高业务水平;阅读促进教师思考,提升教科研能力。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说。读书,是万世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时至今日,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要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这一切都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时常阅读、广泛阅读与终身阅读,故而激发全民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培养全民优良的阅读习惯,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工程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阅读课宁波市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